追根溯源,探究原因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se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由于因果关联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思维展开论证,即学会用因果分析法拓展论证思路,是快速展开论证的妙招。
  【关键词】因果分析法;论证思路;重要性;必要性;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议论文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论证思路能否顺利展开。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思维展开论证,即学会用因果分析法拓展论证思路,是快速展开论证的妙招。简单地说,用因果分析法拓展思路,就是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在中心论点前面冠以“为什么”之后,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即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原因、条件,然后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再斟酌这些分论点进行取舍组合,使这些分论点之间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这样论证思路便打开了。因此,为了让中心论点站住脚,寻找可能的依据和充分理由,并加以恰当表达,便成为论证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学生写议论文的弱项。下面就议论文如何展开论证思路方面,谈谈如何用因果分析法拓展论证思路。
  一、从中心论点的重要性、必要性或危害性方面展开论证
  议论文论证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主要是回答“为什么”。“为什么”主要是从重要性、必要性或危害性等方面考虑,而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常有多个要点,这就形成了“为什么之一”“为什么之二”“为什么之三”……接着把每一个为什么概括为一个陈述句,使之成为文章分论点,论证思路也便就此打开了。
  所谓的重要性,就是论述正确观点产生的好的结果,而错误的观点会导致坏的结果。而必要性,就是论述对中心论点来说“非这样不行”的理由。如《感知自然,要入也要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感性融合理性,方是感悟自然的要义”,我们围绕观点试问几个“为什么”,从“重要性”方面考虑,其论证思路可以这样展开:
  分论点:①置身自然,才能真切感受到自然的诗意与活力;②投身自然,方能体味一种真正悠闲自在的生活;③在自然中,才能真正知晓、理解自然。分论点①、②、③便论述了“置身自然”的重要性,把正论部分写出层进式,文章思路也就展开了。
  再如《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文,同时从“必要性”“重要性”“危害性”方面考虑,其论证思路便可概括为:
  分论点: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人更有失;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③听忠告,利己又利人;④不听忠告,害己又害人。分论点中,①、②论述了必要性,③、④论述了重要性和危害性,合起来便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
  所谓“危害性”,就是从反面设想“不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坏处”,即从反面提出“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如《品味时尚》一文主体的结构提纲:
  分论点:①过分追求时尚,会让经典的事物在人们心中淡忘;②过分追求时尚,会让庸俗的想法在人们心中出现;③过分追求时尚,会让攀比的心理在人们心中产生。显然,以上三个分论点是从“过度追求时尚”的危害性切入,也从“为什么”角度擬出了分论点,从反面证明了中心论点“追求时尚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这样的论证思路便就此拓展完了。
  但使用这种方法展开思路时,要注意两个事项:(1)围绕论述的话题或论题提要带有鲜明的倾向性(或者话题本身就是论点);(2)几个分论点之间应该是递进关系(或不重叠),这样探究原因才能由浅入深,论述、说理才不会在同一层面滑行,文章也便不会缺乏论述的开掘、挺进。
  二、从揭示现象成因到追溯“成因”的社会环境、历史渊源甚至文化沿革展开论证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找到一个因果解释,给波斯王位也换。”可见,探求因果根源对人们认识世界多么重要。而事物的“因”与“果”都不是静止、单维的,而是动态、多维的。寻找、解释复杂事物间的因果链条,是深入理解事物、探索解决方略的关键。因此“设疑→回答→再设疑→再回答”是因果推理思维过程的基本特征,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从揭示现象成因到追溯成因的社会环境、历史渊源甚至文化沿革展开论证,也是因果分析法拓展思维的途径。
  且看《跳出常识这道框》一文,作者围绕“我们也要跳出常识这道框,推陈出新”观点,先从“历史渊源”角度展开论证,接着从“当今社会”角度论述“突破常识束缚”的现实意义,最后从“文化传播”“企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跳出常识之框”的重大意义。这样,作者便由现象到本质,由果溯因,从纵向、横向展开了论证,使得论证有序且严密。
  由此可见,当文章观点带有结论性时,就从分析根源入手,即由果溯因展开论证;当观点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展开论证。
  三、分析事件产生原因,由表及里展开论证
  即从外在原因到内在原因,从深层原因到背景原因展开论证。通常,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非常多种: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在众多原因中,有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有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在议论文写作中,应全面辩证地分析事件产生的多种原因,这样论证才能充分、有说服力。
  如围绕“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小学发生的踩踏事件”,我们在就此悲剧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时,就应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因果分析法展开论证思路:
  ①外在原因。一个在“硬件”层面,比如校园建筑质量不过硬,楼梯设计不科学等;另一个在“软件”层面,比如校园安全教育疏漏,校舍混乱等。②内在原因。学生不守秩序,无规则意识。③深层原因。我们教育一直都在给孩子灌输“争”哲学。④背景原因。在家里、学校、社会处处争先的教育,让生活少了从容,也让秩序意识成了稀缺品。由上分析可知,如此用因果思维展开论证,便可自然形成清晰的论证思路。
  总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会怎样”几个阶段是议论文构思的基本框架,而其中“为什么”阶段又是学生围绕观点展开论证的关键,即因果分析法如果掌握好了,文章的思路也便彻底打开,文章主要框架也就确定了,也就不会没东西可写了。相应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也便有了形成的保障。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语文课程资源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更新。在与学生长期的沟通交流中,我发现娱乐资源受学生喜欢和认可的程度是最高的,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深入理解语文的魅力,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娱乐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阐释及理解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摘要】初中語文如何有效地教学?教师应相信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握合作探究、踊跃展示的核心环节,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验过程、感受成长。这需要做好三个方面:合作要有问题引领,探究要有层次推进,展示要有积极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探究;踊跃展示;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不少语文教师都在进行积极的摸索。虽然总结的经验五花八门,提
【摘要】“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指导学生“读”“品”“悟”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以点带面,以句带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精彩的亮点,通过揣摩文字、品味语言,从而领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思想内涵,构筑起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键词句;品读策略  【
【摘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老师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清楚自己所教的教材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所处的年级段是什么、本年段的课程目标是什么,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训练目标。本文以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为例,探讨了如何正确把握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原生价值;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至农村,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积累,作文常常言之无物;再加上高中课程紧张,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可是高中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不可忽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课时对课内素材的“多例一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素材;积累;运用;多例一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背景分析:  从我班实际情况看来,一提到作文,学生就绞尽脑汁、搜遍枯肠。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作文
【摘要】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更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文本为核心,抓住文本的关键点,自觉地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走进文本,沉入文本的言语之中,涵泳品味,从而充分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同时以文本为范例,学习文本的精彩之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构织起生动高效的教学课堂,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
【摘要】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任何国家,家庭都是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对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东西方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外国人正确理解与接受这些差异,这既是我们教学上的难点,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关键词】文化优越感;家庭观念;差异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我们学校提出了“导—学—讲—练—评—测”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老师引导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语文能力,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我校也积极投入
【摘要】作文教学应当回归教育的本真理念,以人为本,开展真实的生活体验实践,关注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通过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最终使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方面都有更好的发展,而生活体验实践也最终促成了人的形成。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极性;生活体验;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的缘起  叶圣陶说:“(作文)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
【摘要】“多读书,读好书”,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明确提出的要求,同时都非常具体地推荐了初中阶段必读的名著篇目。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名著阅读欣赏的要求,避免学生阅读欣赏名著流于形式,切实提高名著阅读欣赏水平,本文着重探讨了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关于名著阅读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想法和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首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