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乡土文化,优化农村美术课堂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开发利用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研究---乡土美术文化进课堂教学与实践研究》 编号:2013 CG0048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社会日益发展,以人的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终纵目标已成为世界范畴教育的大趋向。在这种状态下,学校的素质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无须置疑地被请上了教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和了解美,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如何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待处理的问题。乡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了地方乡土文化资源的美术课,为农村美术教学增添了养料,优化了农村美术课堂。
  【关键词】农村乡土文化 兴趣优化课堂
  乡村小学为美术教学供给了宽广厚实的资源。与城市小学相比,它有着独具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常识与技能亲昵相联。实践操作性强,如我所在的学校坐落于竹海之乡福建永安的上坪,有着丰富的竹资源;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年代久远的古建筑;乡里以老人和孩子居多,老人们多数是剪纸和刺绣的高手。这就为学生们学习乡土文化创造了条件。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改革的浪潮下,中华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特别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遗忘破坏,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在这方面教育的遗漏。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要从学校教育开始,从小教育學生,给民族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平台,让乡土文化融入课堂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奇效。
  
  一、美术教育在农村的现状
  教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与家长只重视考试科目的学习,学生在美术课程上无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且许多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甚至打着美术课的旗号上主课,美术课成了不被宠爱的弃儿;学习用品上,农村的经济和交通受限,学生买不到需要的美术工具,只是用简单的工具随便应付;教材上,美术教材脱离实际对学生来说枯燥而陌生,与学生的距离很遥远,,给美术课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学生无法真正感受美,体验美,要想创造美、实现美的愿望那更是遥不可及;授课上,教师讲教材,没有去结合乡土资源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纸上谈兵,教师只为教而教,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不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而美术教学则是走进这个艺术门类的起步,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认真分析学科特点,有效整合本土资源,因地而宜,才能事半功倍。
  
  二、融入乡土文化,扩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生活中,接触的想吐文化不少。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美术课教学要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把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拉开,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我所在学校上坪中心小学独特自然地理环境,,迷人的竹林风光,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上坪人家。在教《走进大自然》前,我要求家长带领孩子游览家乡的风景,课堂上,我让学生做“小画家”,在黑板上画出家乡所见一两个景物再简单介绍家乡的美丽风景。由于学生课前都有了亲身经历,画起来流利快速,讲起来头头是道。
  ;由于介绍的是自己家乡独特的风景,学生画起来有模有样,讲起来是满腔热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乡土文化的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如:在上美术课之前,我们发动学生到自己的生活中收集相关资料,他们家里的陶器、木器、手工纺织品等,调查和这些民俗器物相关的民间文化等活动,这比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述更有意义印象也更深刻。通过实践考察活动,启发学生原来平凡的农村生活中蕴藏着深厚的特色文化艺术,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来上课,更令学生充满新鲜感、亲切感,也更能激起学生们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乡土美术的运用、学习、发扬,学生自然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强化了爱国主义的热情。同时,来自身边的材料特别容易使学生可亲可信,产生对家乡无限眷恋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方文化去体验、观察中国美术辉煌成就,源远流长。
  春夏秋冬各不相同,农村如此,上坪的风光更是各具特色。一到到春天,上坪的鲜花争奇斗艳品种繁多,我开展美术兴趣小组课时,每到一节课写生一种花,学生特别高兴和喜欢,报名的人也越来越多,班级越办越大,学习中大家也认识了很多花,了解每一种花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创造出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花。
  乡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乡土文化资源,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将美术教材内容和乡土文化进行整合学习,适时、适度地把乡土文化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美术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
  
  三、挖掘乡土文化,优化美术课程
  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照本宣科”会让学生兴趣降低,厌恶美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枯燥而无味。发掘乡土资源,并在教学上适当地运用,能更清楚地解析美术教材,弥补教材之缺陷。乡土资源里面包含的文化底蕴是滋养本土乡风文明的精神养料,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不仅能优化美术课程内容,还能提升美术学科的吸引力。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家长文化的学习和挖掘,可以从中吸收丰腴的营养,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 ,热爱家乡之情更加浓烈。
  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它是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在互相作用中积淀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结晶,最能反映民族的风土人情、生存心态和精神内涵,乡土文化是本土本乡土生土长的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更热爱家乡,我们要从乡土文化入手,结合美术课程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表现家乡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是童年的烙印,“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是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辽阔的空间,悠远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多数学生将来还是家乡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所以,发挥美术课程的功能,传承乡土文化,对于引领学生认识民族文化传统,走向经典人生,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美术课程资源在乡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教师要不断的挖掘和艺术地运用文化资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的学生的乡土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乡土美术资源犹如知识的海洋博大精深。
  可不断探究和挖掘。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发和艺术地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美术课堂质量,要让美术课堂不断优化,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乡土文化的无线魅力》道客巴巴网站:http://www.doc88.com/p-178434990991.html
  2、《土文化走进农村美术课堂》网站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b66ded0101eomj.html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所以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师生互动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情感互动和教学互动两个方面阐述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字新课改;数学教学;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0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94-01 
期刊
摘要为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克服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的不良认识取向,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真正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阅读教学之中,真正实现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字高中语文;开放型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如果还是以传统模式去管理和发展,最终传统图书馆会从时代的舞台下被替换下来。那么如何让图书馆与信息化发展齐头并进呢?这个问题成为了公共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提供信息资源,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化需求,“网络信息化与产统图书馆的结合”这一课题。  关键词:信息化 图书馆建设馆员要求馆员发展 结束语  一、信息化发
期刊
摘要:教育法律信仰是我国实现依法治教的精神基石和强大动力。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教育法律运行机制的失调、公众教育法律知识的缺乏、教育法律宣传的重心偏离以及对学校及教师权威的过度强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法律信仰危机的存在和蔓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应通过确保教育法律的有效运行、加强教育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者率先垂范、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等途径扭转教育法律信仰危机,培育公
期刊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科学教育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在认识到科学课程重要性的同时,要求科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科学课程在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从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出发,客观的关注科学课改革,立足于教学工作本位搞好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亟待加强。  【关键词】农村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改进措施  前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
期刊
国土资源是国家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载体,是国家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支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一、国土资源管理意义。  首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服务的,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关系到
期刊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更加新颖、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则有着更高的要求。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高分、高升学率,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字创新能力;参与意识;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中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绝大部分有理想、有抱负、具有坚韧顽强奋发进取的精神,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获得全面发展。但也有部分农村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学期间,他们内心充满了自卑或自负,妒忌或敏感,焦虑或迷惘,闭锁或孤独等相互冲突的心理矛盾。本文对影响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分为外部因素社会环境方面,学校环境方面,家庭教育和个人方面。  
期刊
摘要:买办是中国近代史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从介绍买办开始,论述了买办与外资企业、封建官僚和军阀、国民政府官僚、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的社会关系的变动,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买办;外资企业;封建官僚和军阀;国民政府官僚;民族资产阶级    买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买办只指和外商企业定有买办合同,受雇于外商的买办人物。广义地说,凡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对山东省部分农村的宅基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表明:一定要强化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管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管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审批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国土资源部门虽然要求新增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各地在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应优先安排农村宅基地计划指标。但在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