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唱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唱与合唱、宣叙调、咏叹调等独唱形式组成了歌剧中的声乐部分,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是歌剧中几个不同的人物,根据各自的剧情需要和所要表现的人物特点同时歌唱的演唱形式。在舞台剧中,只要两个以上的演员同时说话,你肯定无法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在重唱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声部,他们互不十扰,通过和声和曲式的对位技巧,来表现同一内容或不同内容,产生无与伦比的立体化效果。
  在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学生们都要学习很多歌剧中的重唱曲目,还会不断演出,而在高师音乐学院中,存在着声乐教学与学习中并不太重视重唱的现象。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中,不仅要求高师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更需要这些即将登上三尺讲台的“准教师”具备“一专多能”,掌握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会弹琴教唱歌曲,还要能讲解出所学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一部分歌曲进行表演和动作的即兴创编,以此来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没有足够的舞台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一定不会随心应手,所以,不管是专业院校的学生,还是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也好,都应该在钻研本专业的知识方面做足功夫。就此,笔者结合重唱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对高师院校的声乐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1、关于重唱
  重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指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歌剧中的重唱基本上是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感情交流的表现方式,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集中在一首曲中的同一个时间段表现出来。
  1.1起源。因为重唱有精简篇幅、为高潮做铺垫等特征,所以,重唱早在意大利的正歌剧时代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欧洲,声乐的演唱形态包括独唱和合唱,随着两种演唱形态的发展与演变,人们开始发现人声音色各异,逐渐的有了声音分类的意识,并以音色、音域和人物演唱时抒发的相同或不同感情的需要作为划分的标准。至此,重唱的演唱形式便应运而生。但由于当时很多歌唱家都钟爱于炫耀自己独唱的高超技艺,而不愿演唱重唱,以及作曲家创作的手法和能力有限,重唱仍然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
  公元九世纪,教会音乐家开始尝试以“圣咏”为固定曲调,在其下方加进平行四度或五度曲调形成复音音乐,此后,大量的复音音乐出现在声乐或器乐作品中,曲调逐渐的摆脱了以“圣咏”为固定曲调的束缚,并开始世俗化。通过对和声、复调音乐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作曲家开阔了他们的创作思维,使得歌剧中的重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天才作曲家莫扎特更是在批判的继承了前人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将重唱这种演唱形式与自己的歌剧完美结合,不仅成为莫扎特歌剧中的一大特点,还提高了重唱在歌剧与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并認为是衡量歌剧成就的试金石,对后世的作曲家如罗西尼、普契尼等在歌剧方面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高师重唱教学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集体协作的能力的提高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多是围绕歌唱姿势、歌唱发声、歌唱呼吸、歌唱共鸣、歌唱语言等专业内容来进行教学,常见的声乐教学模式多为集体课、或者小课(一对一),此外,学生还能通过参加合唱排练来扩张学生们的视野,感受声部之间、乐队之间的相互配合。但是,毕竟在合唱队或乐队中,不只是自己一人在演出,即使自己在演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还能有其他声音在衬托,所以,这些锻炼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重唱则大不相同,从演唱的形式上看,重唱相当于几个人的小独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部,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与独唱曲的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色特点,这就需要我们重唱中培养一种合作意识,不能再为了突出自己,让声音“鹤立鸡群”,而破坏了歌曲的意境,例如歌剧《女人心》中两姐妹的二重唱《叩可,妹妹你瞧》,姐姐性格温柔、善良,妹妹性格活泼、爽朗,所以,姐姐的音色就不能过于张扬,妹妹在演唱时的音量相比姐姐也要更明亮和戏剧,通过两人的互相协作,经过多次的合作排演,最终一定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如果在演唱时,两姐妹的演唱风格没搞清楚,我想,无论两个演唱者怎么努力,结果都会一团糟。
  2.2有助于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
  重唱选段一般分为高声部和低声部,在实际演唱中,高声部多为主旋律,所以学生在演唱中能够比较轻松的把握,而对于一些多声部重唱的曲目,加进了很多中声部和低声部,相对高声部,旋律性较差,演唱难度也有所增加,里面既有像说话一样的宣叙调,或是大起大落的咏叹调,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不仅是在声乐演唱上是个锻炼,也是对其视唱练耳综合素质的考验。其次,每位演唱者不仅要熟练演唱自己角色的旋律声部,还要能熟悉其它声部的曲调,而且在调性、节奏和音准上还要非常准确,只有这样,在与其他声部的唱段或钢琴伴奏的配合上才能衔接自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学生的视唱练耳的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提升。
  2.3有利于文化修养的提升
  作为一名歌唱者,在演唱作品之前,首先要对作品仔细揣摩,对每个字、每个乐句甚至是每个表情术语都要反复寻味,认真练唱。在视唱时,认真分析作品、领会作曲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速度等要详细分析和总体把握。当然,这是在演唱歌曲前所做的一些不可忽视的准备工作,如果自己对所演唱的歌曲的背景不了解,风格不能把握,仅有高超的演唱技艺.又怎么能更好的诠释歌曲的内涵呢?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在课下对于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对作品中歌词的理解领悟,意境的把握,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作品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在整体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由此可见,一定的文化修养对于歌唱者的重要性。
  2.4有利于舞台表演能力的锻炼
  重唱,作为声乐教学的一种,与艺术实践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既体现了表演者对演唱技能的运用,同时也是演唱者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心里感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指导了学生的演唱技能,同时也对每个重唱选段进行排演,不仅加大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使得老师的教学成果通过学生直接的表现出来,二者相辅相成,既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也丰富了学生艺术实践的经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走向成熟,通过理论到实践,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样循环往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舞台实践阅历。
  3、结语
  综上所述,重唱在高师声乐学习中的学习具有诸多益处:提高声乐演唱能力、视唱练耳水平、集体协作精神和丰富舞台表演阅历等,其中的每一点都需要我们去细心的学习、揣摩和领悟。音乐本是一门感性、抽象的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态,作为一名本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学生不能因为自己不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而放松对本专业知识的钻研,而应该在具备扎实的歌唱功底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去更认真的学习和体会重唱这门艺术,不论是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新时期社会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指导思想。伴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发展方案的实施,形成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已是必然趋势。社区,泛指地方政府规划管理地域范围内的互相关系的民众居住,生活,工作的辖区。社区文化是指社会公众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不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各种物质基础,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精神追求及社区意识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
期刊
书法艺术通过点线面的结合表现节奏感的旋律美、富有动态美感的形体美、融入了丰富民族情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茶叶包装设计首先要保证包装的实用功能,在此基础上更需要在包装设计中传达文化精神、体现意境美才能达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中国优秀的书法作品里表现出的优美、含蓄、生动的气韵,这正是茶叶包装设计所需要的可贵品质。书法艺术和茶文化即有各自的美感,又有相同的意境,他们的结合与创新不仅仅是对意境美的加强,更
期刊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经历20年的艰难历程,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怎样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体制,尚需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仅就如何把市场经济观念引入杂技艺术创新领域发表自己的一己之见,以求教于艺术界的同仁。  1、杂技创新要面向市场,尽量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欣赏要求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艺术为了自身的生存,都必须不断地在创新中求发展,以增强自身的生命力,这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之
期刊
1、 解构与重塑的艺术定义  西方的解构主义理论一般来说是针对从文学批评和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对于文学而言主要是反讽、戏仿与“寄生”,解构是对文学作品的借喻、模仿与复制,是文学的作品延续与再生。中国传统文学存在大量的解构与重塑,如《三国演义》对《三国志》的解构和续写,《西游记》对玄奘法师远赴天竺取经的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总结和再度创作。解构传统文学固然会存在虚构性、游戏性的问题,然而解构成功的结果往往
期刊
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特点与方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与其他乐器类的音乐教育一样,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同时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钢琴教育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及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其实指的就是一种通过独特的方式和新颖的思路,对某一
期刊
一直以来,女性文化都是室内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女性文化,是设计者基于女性视角,设计出具有女性文化的作品。本文选取家居环境、商业环境为例,探析女性文化与室内设计如何巧妙搭配。  1、女性文化及其思想论述  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女性文化与女权主义具有相关性。女权主义(又被称为“女性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也就是为女性宣扬男女平等的观点,为女性代表
期刊
倪瓒,字元镇,无锡人,因为在无锡修建了云林堂,故号云林居士。为元代著名画家。云林家境富裕,是苏吴地区有名的大户人家,因此衣食无忧,也终生未仕。倪瓒善画山水,笔法学董源,亦涉及书法及鉴赏等各领域,兴趣爱好广泛,家中藏书甚多。他的作品不落窠臼,自称一派,有较明显的个人风格。作品的构图多为横轴,以平远见长。作品中常常树木掩映,不乏竹石房屋,给人可游可居之感。侧锋用笔是他的专长,画中多带皴法,若即若离,整
期刊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近代中西方文化进行频繁交流的时候被引进,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不过短短数百年。钢琴一出现,便引发了中国音乐界的震动,许多中国音乐家们通过对钢琴艺术的不断研究,丰富我国钢琴艺术的同时,也让钢琴艺术逐渐民族化、中国化。现如今,钢琴已经成为我国音乐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钢琴艺术能够走到今天的高度,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钢琴作品的创作。可以说,我国钢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中国钢
期刊
王希俊,男,湖南隆回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1992年6月于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研究生毕业。师从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理论家欧阳中石先生。2005年9月至2011年5月担任中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和中国书法,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
期刊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Who)、传播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传播(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Effect)。拉斯韦尔的“SW传播模式”奠定了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美术传播理论提供了基础性的分析思路。  传播行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之一,它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