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成为了现实版的“楚门”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 楚门是一档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事件背景
  “我和同事发现水滴直播的内容可谓是琳琅满目:有妖娆的舞蹈身姿、游乐园的儿童嬉戏、输入密码的特写、养殖场惬意的驴子……”2017年12月12日,女生陈菲菲发布文章《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引起广泛关注。
  该作者在文中揭露了一些使用360智能摄像头的商户用自己的设备在自己的餐厅、网吧等公共场合拍下的视频却被放到了“水滴直播”这个平台上进行公共直播,导致一些用户的隐私受到了侵犯。
  360公司回应称其监控设备具有直播功能,但水滴直播平台强制要求商家在直播区域设置明显直播提示,张贴提示贴纸以提示顾客,对不按要求告知用户的机主,有权强制要求停止直播。但这仍难消公众怒气。
  话题延伸
  1.商战不能投机取巧,要尊重规则。360认为摄像头已经采用了三重确认机制,来让购买者自己决定是否将监控内容直播出去。一款以智能安全监控为噱头的摄像头,却成为了某个直播平台的内容源。这是一种极为讨巧的“商业模式”。
  2.这是对隐私和伦理的侵犯。法律上,公民是有隐私权的。即便在公共场所,人们也对隐私有合理期待。另外,具体场所内的隐私是否公开,很多情况下不能由某个个人来决定。比如说,一个学校的校长、教师有权将学校所有教室里所有学生的隐私都发布在直播平台上吗?或者说,一个餐厅、一个工厂车间的管理者,就有权将所有顾客、员工的所有言行都同步直播到网络上吗?
  3.侵犯行为为何还不止步?水滴直播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侵犯公众隐私了,在上一轮的舆论批评之后,其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又有变本加厉之势。这种咄咄怪事,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到底是谁给了他们这样肆无忌惮侵犯公众隐私的胆量?
  4.商业竞争追求公平公正。2017年12月13日晚间消息,360水滴直播发表了关于遭遇黑公关的说明。在说明中,水滴直播表示:绝不会对黑公关势力低头,已对黑公关内容及数据进行提取保存,并将对造谣者提起民事诉讼。
  相关评论:
  1.现如今,人人手里拿着智能手机,遇到点什么就拍上一小段,发到网上去。在地铁里,看到有人乱扔垃圾,马上把没有素质的人录下来,让网友用口水淹死他;看到有热心人士搀扶行动不便人士过马路,马上用手机录下来,让网友们一起来歌颂他……这样的行为已经十分平常。但是,您有否考虑到隐私呢?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想为人所知的事,也许并不是不光彩的,但他不想公之于众。但是被不相干的路人拍下来,上传到网络上,这就触及到了他的隐私权。
  作为高中生,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 赵丽娜《隐私之我见》
  评点:作者从身边事件出发,引出公民的隐私权,每个人都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观点非常清晰。
  2.一家号称互联网安全的公司,肆意地践踏安全的底线,在没有经过当事人授权认可的情况下,肆意直播,到底是谁给你这样的底气?监控设备为何变成了直播的工具?难道没有上级部门监管吗?这是否算得上是上级部门监管不力呢?
  后续周鸿祎公开声称,他打算拿出几个比特币做悬赏,找出“幕后黑手”。 因为他此前承诺给幼儿园免费送360小水滴摄像机,触碰了某些传统厂商的利益。商业竞争风起云涌,恶性竞争固然不对,但无风不起浪,如果360的监控本身就没有问题,至于有竞争对手找水军来制造如此声势么?
  周鸿祎周老板,请清醒过来吧!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 梁颖《先把自己做好,才不会有人干扰》
  3.平台送(卖)摄像头,目的肯定不是销售或赠送一个产品,而是想通过流量得到利益,因而也就有了媒体平台的责任:不能仅仅对摄像头的质量负责,更要对摄像头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负责。鉴于此,其显然有必要反思一下,“水滴直播”这种霸王硬上弓,是用小贴士就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强迫消费者被直播当“活广告”的经营模式,本身是不是合法?如果整个模式都难以建立合法性,再怎么强调一些细节,也是无法自洽的。
  ——沈彬
  4.目前的现实就是,我国法律在隐私权的认定及保护上都还有很大的不足,这也间接造成了许多民众对自身隐私权的不够重视。同时,在公众场合的隐私与安全本身似乎就是一对矛盾体,据市场分析机构透露的数据,我国目前一个一二线城市安装的普通摄像头数量就超过一百万个,这既保证了公共安全,也让大家降低了对自身隐私的重视。在周鸿祎那篇声讨幼儿园的微博下面,一则“公共場合无所谓隐私,就像你走在路上,大把摄像头”的留言获得了八百多个赞,足以窥得一斑。
  但既然已身处这样一个对隐私权没那么重视的环境中,我们也许更需要珍惜自己的隐私。就像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Neil M. Richards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想保留住政治、社会、经济制度赖以生存的人类价值,我们就必须有能力在数字生活中获得安全感。”而没有了隐私又何来安全感一说呢?
  ——王梓辉《在一个不重视个人隐私的环境里,更要珍惜自己的隐私》
  (编者注:周鸿祎,360公司董事长。)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到现在,仍有人提起老方。人们都说,老方直到走了,都还在那儿念叨着啥,舞弄着啥。  老方是小城当年没改造前,非典型意义上的“说书人”。说他非典型,是因为他没有扇子和醒木,而一旦讲到尽兴处,他就不能自已地手舞足蹈起来,左推一拳,右踢一脚,看着倒还真有板有眼。  没改造前的每个热闹夏夜,可都是老方大放异彩的日子。  一个破衣架,两个黄灯泡,一张半陈微旧却一尘不染的小方桌,便是老方的全副装备和生活。  这
“语言知识与运用”是语文考卷中的重要板块,其分值少则15分(江苏卷),多则37分(北京卷),一般为20分(课标卷、浙江卷等)。其题型设置多样化,涵盖“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多种能力要求。该板块向来被称为语文考卷的“试验田”,其命题形式有很大的延续性,往往每年也都会出现新题
1.在这个“事实的时代”,信息往往主宰了人们的注意力,并完全超出了他们的吸收能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想思考的技能。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这种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这种心智品质,我们不妨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C·赖特·米尔斯  2.在信息时代,大学已不再能垄断知识,但大学所代表的人类理性思维,变
“有一种植物,它前三年生长缓慢,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生长,三年不过生长15厘米。但是从第四年开始,就突然爆发能量,以每周15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这种植物就是竹子,就像我在学习这个阶段一样。”袁强说,“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害怕,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袁强,也正如一颗破土而出、向阳而生的竹子,从籍籍无名的职高生逆袭成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也成为母校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最年轻的副高
有一个朋友,是个人人艳羡的美食家。他有着浓重的口舌之欲,却从不“暴饮暴食”。一道再美味的菜,他最多只品尝四五口,从不逾越。  在大家看来,如此走马观花般的吃法,实在品不出菜肴的精髓。可恰恰相反,美食在他口里融化升华,他写的美食专栏圈粉无数,寥寥几语直戳读者味蕾,讓人观之垂涎。  他说,胃有空间,心灵才有空间。面对再美的一道菜,都要给味蕾留一点余地,只有做到不贪恋,那菜肴才会对味蕾产生醇厚而长久的吸
诗句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毛诗序》  适用主题:志向;情感表达;教化……  古诗速用: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轻舞飞扬,不禁使我想到《诗大序》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嘆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句子。  是的,我的双脚踩在一个
23年,这其间,两位教授相隔2000多公里,樊锦诗经历了一个人拉扯孩子的艰辛,也承受了孩子不在身边的痛苦。你知道,她一个人是怎样带孩子的?她每天用被子把孩子围在床上,然后出门去上班。一下班就着急忙慌地往家赶,只要听到孩子的哭声,她一整天揪着的心就放下了,因为这说明孩子安全。可是有一次她一进门孩子居然躺在煤渣子里,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脸都被刮花了。樊锦诗难受得哭了,彭金章也心疼啊。于是,他把孩子接到武汉
《智囊》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收集的从先秦到明代的故事集,辑录了一千多则小故事,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智术计谋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以愚困智,智无所施  北宋初年,南唐还没有纳入宋的版图,但此时南唐后主李煜已经向北宋称臣,每年要向北宋纳贡。南唐广陵人徐铉、徐锴兄弟和钟陵人徐熙,号称“三徐”,在江南一带声名卓著,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  对于“言”和“行”,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参加学校举办的以“18岁,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演讲稿。  【写作指导】  一是审清材料。不仅要审清材料的含义,还要与“18岁,我的青春我做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世纪初,随着西风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出现了“文明新装”,即头上不戴耳环发簪等饰物,上身着朴素的衣服,下配不施纹绣的黑裙。这种装束由京沪两地的女学生最先倡导,之后蔓延至知识界女性,不少学校将它定为女生校服。  材料二:“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没有什么特定的校服,学生穿着比较随意。通常入了队的学生会穿白衬衫,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子,看上去很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