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来源 :健康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xz33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于王冠而得名。截至目前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此次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就是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为COVID- 19。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纳米。其基因特征与SARSr- CoV和MERSr- 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 SL- 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COVID- 19在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 E6和Huh- 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的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的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飞沫一般认为是直径>5微米的含水颗粒。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打喷嚏或咳嗽时,病毒经口鼻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可引起感染。易感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分泌物、血液、体液或排泄物以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时,比如通过人体皮粘膜、口鼻等途径进入人体,有可能造成感染。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人群普遍易感。新冠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均可发,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感染的风险会更低。

新冠肺炎患者有哪些症状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咽痛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为主。重型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发病早期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胸部影像学检查,早期肺部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哪些人是密切接触者


  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是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出现症状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集前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的人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那么怎样才算密切接触者呢?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时、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共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

患了新冠肺炎怎么办


  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后,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场所。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型病例会收入ICU治療。
  轻中症患者的治疗
  一般治疗:轻症患者接受一般治疗,如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还会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可试用a-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单位,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毫升,每日2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毫克/50毫克,每粒)每次2粒,每日二次。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但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应用抗菌药物。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疗
  对重危症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会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对于严重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每天应当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进行康复者血浆治疗。重、危症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此时医生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患者出院后
  患者出院后要保持与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或者定点医院间的联系。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中医治疗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医学观察期:患者这个时期感觉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如有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临床治疗期:初期寒湿郁肺,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推荐处方:苍术15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藿香10克、草果6克、生麻黄6克、羌活10克、生姜10克、槟郎10克。
  中期疫毒闭肺:临床表现为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推荐处方: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瓜蒌30克、生大黄6克(后下)、生炙麻黄各6克、葶苈子10克、桃仁10克、草果6克、槟郎10克、苍术10克。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重症期内闭外脱: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推荐处方:人参15克、黑顺片10克(先煎)、山茱萸15克,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恢复期肺脾气虚:临床表现为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推荐处方:法半夏9克、陈皮10克、党参15克、炙黄芪30克、茯苓15克、藿香10克、砂仁6克(后下)。

健康生活防疾病


  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读者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少外出,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不暴饮暴食,不熬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
  科学安全饮食,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处理生食和熟食等切菜板、刀具和存放用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食物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要彻底煮熟后食用。
  家庭内保持环境整洁,勤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10~15分钟。

预防新冠肺炎


  口罩不可少
  合理佩戴口罩,可有效挡住飞沫,也就能阻断病毒直接进入人体内。因此,外出时全程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不一定非要戴KN95或N95口罩,一般的医用口罩也可阻挡大部分粘在飞沫上的病毒进入呼吸道。
  如何选口罩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需遵循医用外科口罩的标准。护理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防生物和雾霾的两种中,请选择防生物的1860或9132。
  戴口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佩戴口罩前洗干净手,一定要贴合面部,正反面正确,形成密闭的环境,让通气经过口罩而不是四周的缝隙。
  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正确佩戴方法: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下方带系于颈后。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检查口罩边缘是否与面部貼合。
  医用外科口罩佩戴口诀:鼻夹在上夹的牢,有色在外滤水忙,轻抚贴合密合紧,颗粒病原一起防。
  ①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②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③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④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N95口罩佩戴方法:●用口罩抵住下巴,戴上口罩,将固定带分别置于头顶和脑后。●调整耳戴,使其感觉尽可能舒服,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内两侧移动指尖,直至贴合自己面部。●—双手轻压口罩,刻意呼吸几下,调整至不会感觉口罩边缘漏气。
  摘下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摘掉口罩后应洗手。
  口罩省着用
  普通人戴口罩是为了给自己做防护,防范他人将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染给自己。如果戴口罩只是出入一般场所,比如去超市买菜,去公园早锻炼,口罩还能再使用。摘下来的口罩可以往内面折叠,将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放在干净的袋子里保存,使用时再拿出来佩戴。佩戴口罩前及摘下口罩后都必须洗手,或是使用含醇免洗手消毒剂,对手表面进行消毒。
  本身无呼吸道感染的人,个人独处,没有与其他人进行密集接触时,可以不戴口罩。办公室场所则需要看是否是人员密集的大环境,如果是,且办公距离比较近,最好戴上口罩。如果是獨立办公室,或人员距离相对较远且通风良好,也可不戴口罩。但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在居家自我隔离状态下,到医院就诊,需要乘坐交通工具时都必须戴上口罩。
  口罩每4小时一换,是针对医务人员而言。普通人在口罩没有脏污变形,不用间隔4小时更换,应根据口罩实际使用情况而定。比如口罩有明显脏污变形,有人近距离对着你打了个喷嚏,或是口罩里面已经潮湿,就应及时更换。
  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各异,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这些人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儿童防护口罩。

科学洗手防疾病


  勤洗手是预防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的明确措施之一。通过充分涂抹肥皂和揉搓动作,能有效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而流水冲洗掉肥皂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基于此,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日常生活中,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在照护病人时,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饭前便后,手脏时,接触过动物之后,都应该及时洗手。
  那么该怎样科学洗手?为了方便记忆,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一,掌心相对揉搓;二,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三,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四,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五,拇指在掌中揉搓;六,指尖在掌心中揉搓;七,旋转揉搓手腕并交换进行。每个步骤至少重复5次。每次洗手不少于20秒,最好能控制在30秒钟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清洁效果。要用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让水顺着手指冲下,污垢会随着水流冲走,洗完后用干净的纸巾或吹干机干手。
  如果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居家这样消毒


  如果家中没病人,做好日常清洁就行,没有必要消毒。一定要消毒的话,请选择对呼吸道刺激小的产品。消毒优先使用75%浓度的酒精棉片或酒精擦拭。也可以使用84消毒液,或其它含氯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但如果家中有人对氯过敏或者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则不应使用。



  在疫情期间,外出回家后应及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天做好清洁,有身体健康状况不明的客人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品进行消毒,可选择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室内做好通风换气,冬天开窗通风时需注意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
  家中有人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对其房间和公共物品,如居室地面、卫生间、家具台面、门把手、餐(饮)具等进行消毒。物品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家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在病人离开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一般由专业人员完成,具体可联系当地疾控中心。
  居家可以买84消毒液,用1瓶盖84消毒液兑4瓶500毫升矿泉水,可配制成250毫克/每升含氯消毒剂。(来源:《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技术指导手册》)
其他文献
24岁的小米来医院就诊。其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的检查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 US),我给她做了进一步的高危型HPV检查。  HPV就是人乳头瘤病毒,能感染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黏膜导致不同的病变,持续的高危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几乎所有(>99.9%)病变中都有高危病毒感染。其中HPV16和18亚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最为密切,导致了70%
期刊
在大家一直以来的印象里,18周岁成年后就没法在儿童医院就诊了。但是,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21岁的黏多糖患者言言成了第一个住院的成年病人,也成为该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一位病人。  2020年9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为年龄超18周岁身患特殊疾病的患儿提供医疗服务”的批复,同意浙大儿院可以为年龄超过18周岁身患需分期化疗的白血病、分期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一年多,感染人數过亿,如此来势汹汹的呼吸道传染病让全世界不寒而栗。肉眼完全没法看见的微小病原体,在我们“一呼一吸”间,就能悄无声息地传播———这是呼吸道传染病最可怕之处,也让它成为传染病界重量级的存在。  相对于“年轻”的新冠肺炎,另一种古老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病,已经伴随人类数千年,至今依然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2021年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新冠肺炎疫情之
期刊
第一类:无疫区居住、旅游史未接触疫区归来人员  荫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  患者男,经商个体户,33岁,鼻塞、咽部不适3天,无明显发热,无胸闷气促,症状无加重趋势。本人及家属均未前往武汉,未接触武汉归来人员。担心感染病毒,是否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咨询建议:结合提供病情症状及接触史特点,目前考虑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轻微症状可以不用药物。现可居家继续观察,监测体温,注意手卫生
期刊
隐形矫治器(牙套)篇  佩戴隐形矫治器,每副牙套每天都必须佩戴20~22个小时,不能自行提早更换牙套,如果自行改变佩戴时间,比如每天佩戴10个小时左右,延长更换周期,即使佩戴总时长一样,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牙齿在佩戴牙套时会产生移动,取下牙套后会反弹。  隐形牙套应放在清洁的牙套盒中,疫情期间应注意让牙套、牙套盒及咬胶等远离用过的口罩。接触牙套或牙套盒前必须严格清洁手,尤其外出归来应先摘掉口罩并
期刊
返岗回程防护  荫出发前或旅途中发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请戴好口罩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向单位报告,推迟返岗时间。前往医院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荫当同行人员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请积极配合当地疾控部门排查;如有需要按规定进行医学观察,并及时向单位报告,推迟返岗时间。  荫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请全程配戴口罩,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请及时更换并将使用
期刊
普通型或康复期的膳食指导  坚持合理膳食,通过均衡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参照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开出营养“处方”。在目前的特殊情况下,一般人群也适用以下条目。  ●谷薯类食物要保证,每天应摄入250~400克,包括大米、小麦、玉米、荞麦、红薯、马铃薯等。  ●优质蛋白质类食物要充足,包括瘦肉类、鱼、虾、蛋等,每日150~200克蛋白质食物,奶类、大豆类食物要多选,坚持
期刊
桑拿浴    梁成结婚4年了从未避孕,但妻子的腹部却始终平平,他们一起到医院求诊,经医生检查,两人生殖系统都很正常。经过问诊,医生了解到,梁成每天健身运动后习惯去洗桑拿浴。医生借此判断,该男子因长期桑拿,使阴囊处于高温状态,影响了睾丸的生精功能,“烫死”了精子而引致不育。睾丸产生精子需要比正常体温37℃低1℃-1.5℃的环境。有资料表明:连续3天在43℃-44℃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原来精子密度正
期刊
生活、学业、工作和家庭所带来的压力,是否会让你感到焦虑?虽然常说压力与动力成正比,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但是过大的压力对人身心健康来说,却无疑是一种折磨!还是将这些压力通通释放掉,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吧!  让我们来看看明星们如何解压。    美国好莱坞明星解压秘招    尽管桑德拉·布洛克的事业爱情皆得意,但仍有不开心的时候。桑德拉的“抗抑郁疗方”是跳舞。她说:“跳舞令我浑身舒畅,犹如脱胎换骨。”
期刊
生活富裕了,儿童疾病谱正在不断转变,昔日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已通过计划免疫得到控制;口服补液盐的问世,使腹泻死亡率大大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只要及时就医,也不再可怕;由于饥饿而造成的营养不良也日益减少。但是新的疾病正在上升,除了心理障碍之外,不可忽视的是儿童肥胖症和另一个文明病——糖尿病。  近些年,糖尿病正呈迅猛上升之势,危害着人类健康,老年人聚会时调查一下,每十个老人中就会有一个高血压或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