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考试题浅谈数学教学应崇尚“通法自然化”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使他们轻松战胜高考?如何让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战术”?笔者认为要在解题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从条件出发,按“步”就班地分析,并显性或隐性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师生共同探究其本质及通性通法,从而逐渐实现学生解题思维的自然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观.
  年年岁岁“卷”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 2012年高考虽已结束,但是留给广大数学工作者的思考与体会远未落幕. 本文中,笔者结合高考数学试题浅谈如何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在数学解题中让通法自然呈现.
  1. 基于学生问题的学情分析
  1.1 学生中的问题现状
  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反映上课听懂了,但是在自己独立的解题过程中却总感觉无所适从,即“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同样,在课堂上越是反复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每次考试总会出现理解偏差或者不到位,抓不住关键得分点.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为了提高数学运用的能力,投入过多精力在“题海战术”中,其结果也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通过相关调查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处于了解层次,缺乏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是说,作为求知者的学生,他对所学的知识是一种被动地接受. 因此,要把学生从解题的被动局面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不仅要晓其意,还要知其之所然. 那样,他们的学习过程将少些盲目性与无意识性,多一些主动性和探究性.
  1.2 解决问题的措施
  新课标在其十大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高考考试说明也多次明确要求:“注重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巧.” 所谓通法,即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常规解题模式及方法.这种方法由题目条件出发,逐步分析,自然地将其总结出来,更贴近学生的思维认知层次,符合常人的思维习惯,所以说,这种自然的方法更能引起师生共鸣.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胸有成竹,方能运筹帷幄.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才能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并能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形成;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教会学生立足教材,追本溯源抓住本质,形成常规的解题意识和能力,师生共同探究通法使其“水到渠成”,从而有助于达到数学思维的“自然化”,这种教学措施对我们教学的起承与创新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