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几点建议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ell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惠农补贴的增多,乡镇财政资金规模日益扩大,加之农业部门的农村经管站并入,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加大,承担的职能也越来越多,既要落实惠农政策和惠农补贴、开展涉农资金监管,又要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落实农村综合改革及管理任务,等等。全市基层财政干部努力适应职能转变,积极发挥基层财政服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乡镇财政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投入力度,涉及乡镇的财政资金,除了乡镇财政直接管理的各项惠农补贴外,还有土地部门负责的土地整理资金、卫生部门负责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以及水利部门负责的低丘田改造、大中型水库加固维修资金等。多数项目资金归口部门管理,乡镇财政在监管方面“插不进手”,导致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特别是在新农合基金监管方面,基层财政反映很大。目前,乡镇财政所只负责新农合基金的征收,管理、审核、使用由镇合管办和镇卫生院负责,乡镇财政所无权过问。
  二、支农资金缺乏有效整合。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条块分割,资金整合的体制障碍较大。支农资金的使用涉及众多部门,部门内涉及各个业务归口管理单位,上下级垂直对口管理,加之各项支农专项资金都有专门的用途,地方政府难以统筹安排,不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导致很多部门支农惠农资金浪费多、使用效益低。如某区水利部门负责的水利建设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每年高达4000多万元,而这些资金在使用上各自为战,大都投入到配渠的维修和某一渠段建设,不考虑整个渠系的建设情况,致使投入的资金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三、乡镇财政建设落后,不能满足职能转变的需要。
  一是管理体制不明确、工作经费无保障。目前,襄阳市乡镇财政所有的由县垂直管理,有的由县乡共管,有的完全下放乡镇管理,没有按照省财政的规定统一划归到各县市区农村财政管理局管理,导致基层财政管理上下难以协调统一,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管理、指导和监督的难度加大。农业税取消后,长期以来维持乡镇财政所运转的农业税征收经费没有了,而上级财政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留下了隐患。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乡镇财政所办公、居住用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当一部分年久失修,而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按规定从农业税附加中安排的房修费随之取消,近年来上级财政也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基层财政的办公、生活条件和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导致基层财政干部情绪大,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是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模糊不清。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所经历了改革分流定编定性,但到目前,乡镇财政所的机构性质仍然模糊,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属于参公单位。对上已经和经管站合并,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各行其事。
  针对乡镇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确保乡镇财政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确保乡镇财政管理到位。
  健全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把镇、村两级干部工资、公用经费支出的测算、审核、认定,乡镇事业单位发展支出、村级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的核定和村级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与管理,乡镇政府采购性支出管理,乡镇财政所建设等统一归口到农村财政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并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确保乡镇财政管理到位。明确乡镇财政干部身份,将乡镇财政所按现有的职能纳入参公管理或者按局属二级单位模式纳入事业单位管理,从根本上明确乡镇财政干部身份和地位,调动乡镇财政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待遇,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财政办公、生活条件。
  二、加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全面落实“乡财县管”。
  借助国库集中收付平台,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延伸到乡镇,真正实现各项惠农资金、公用资金、项目资金直达到个人、供应商和项目。同时,强化对乡镇新农合基金审核、拨付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议把乡镇新农合基金的审核、使用纳入乡镇财政的监督之下,由乡镇财政所派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新农合基金使用的审核与监督。
  三、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其使用效益。
  全面清理、归并涉农资金,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减少涉农资金的交叉重复,必须理顺资金渠道,规范资金用途。因此,重点要对涉农资金的设立依据、来源渠道、投入规模、执行期限、支持对象、支出用途和使用管理方式等认真梳理,摸清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该撤消的撤消,该压缩的压缩,该保留的保留,该增加的增加”的要求整合。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资金进行归并,或按资金用途重新分类;对不符合公共财政支持方向或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涉农资金,转变其用途。对归并或重新分类的涉农资金,进一步明确支持对象、扶持环节、投入重点、补助标准、资金用途等。按照“区分支持领域,部门归口管理;存量保持不变,增量规范安排;强化沟通协调,统筹安排使用”的原则,积极推进财政部门内部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
  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在资金分配环节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制度。对由财政部门内不同业务部门分别管理的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专项资金,通过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包括资金分配方案、项目规划制定、项目立项批复等,协商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避免交叉或相互脱节。二是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建立涉农资金使用安排信息通报制度,支持和配合涉农部门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与各部门共同协调提出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管理的意见。
  搭建平台,在资金使用环节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一是以规划为引导促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根据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和农村社会自然资源条件,制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规划引导和带动涉农资金集中投入。二是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在支持主导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等建设中,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归并整合,集中投入,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财力解决制约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及重点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以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等涉农专项资金为平台,引导各个渠道的相关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强制度建设,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提供保障。重点对现行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避免相互矛盾抵触,为整合和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提供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92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选择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治疗52例(Ⅰ组);
随着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多模态学习模式已成为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本研究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旨在探求有效的英语专业多模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关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明代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朱载堉曾做出精辟论述:“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舞蹈背景音
情感是语文教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也是语文教育的“招牌动作”,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情感作为人类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而是要把它作为人的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一位教育
内容摘要:“三包”政策是中央给予西藏的一项特殊优惠政策,亦是西藏基础教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教育政策,历经几十年的脱变完善,为西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在教育社会生态观的视角下,“三包”政策依旧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育社会生态观 “三包”政策 合理性  一、“三包”政策溯源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人民政权与噶厦政府同时并存,社会环境动荡不安,加之地理环境艰苦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活动越来越受到高校、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政府的重视。但是,我国高校学生活动往往与所学习专业脱节,
开展高校勤工俭学活动的目的是帮助贫困的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调节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贫困生在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较早的认识社会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过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历程,拓展性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文章从把握拓展时机,立足文本深化主题;文本空白处拓展,寻找课内课外链接点;对文章形象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倡导课外阅读,就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尝试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鉴赏文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