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血小板减少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伴血小板减少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的临床特征、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疾病复发风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9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PAPS患者,比较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和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未来症状再发风险,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127例PAPS患者,其中36例(28.3%)合并血小板减少,中位年龄38.0(28.5,51.5)岁,女性占63.9%(13/23),平均血小板计数为(58.9±27.0)×109/L。与血小板正常组(91例)相比,血小板减少组血栓及病理性妊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4%对3.3%)、网状青斑(16.7%对3.3%)、慢性肾脏病变(25%对8.8%)、抗磷脂(aPL)抗体三阳性(61.1%对37.4%)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补体C3、C4水平显著降低(C3 0.87 g/L对1.07 g/L,C4 0.12 g/L对0.18 g/L,P值均<0.05),中位改良APS总体评分(aGAPSS)显著升高(13分对9分,P=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补体血症(OR=5.032,95%CI 3.118~22.095)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结论

PAPS患者血小板减少多为轻中度降低。低补体血症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伴血小板减少的PAPS患者再发风险较高。

其他文献
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发病率仍逐年上升。早中期食管癌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如何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又尽量减少创伤,外科医师一直在探索。近年来,微创手术和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已引领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潮流。目前主流的微创术式是经胸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
期刊
【摘 要】外语教学法流派众多,都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外语教学起过促进作用。本文就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的形成原因、背景、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探讨,以期对中国的外语教学和教学法的研究有所启迪。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  现代英语教学法流派是指英语教学法的体系,是英语教学法的高层次概念。它指的是研究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英语教学的性质、英语教学原理、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