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提升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能力是人文素养在行为中的外在表现。文章论述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能力以及提升人文能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能力 提升
  [作者简介]桂署钦(1964- ),男,广西荔浦人,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文与思想道德教育。(广西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培养和谐发展的理工人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桂教高教[2006]194号)和2007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桂党高工宣[2007]82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168-02
  
  人文能力是人文素养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人文知识、实现人的价值的实际本领和能力,是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积极力量,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道德判断、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当今时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提升、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成长和成才。因此,应该重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1.人文能力提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人,构建和谐社会也要依靠人。人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更是和谐社会的推动者。构建和谐社会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的观念、人的意识、人的品格、人的修养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行为。很显然,和谐社会理想能否实现,依赖于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现代公民人文能力践行的程度如何。而这恰恰说明,提升大学生人文能力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
  2.人文能力提升是适应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的需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大量涌现,单一学科已不能有效地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只有依靠多学科的协调与综合,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和方法。这不仅要求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且要求大学生要有合作精神。大学生如果具备了宽容、协调、豁达的心理品质,在集体中就更能发挥个体优势。因此,提升大学生人际合作能力、公共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人文能力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3.人文能力提升是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除了应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人际合作能力、公共协调能力等。而这些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在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营造的人文氛围以及开展的校内外人文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培养和提升。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能力,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思想与体制的制约,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人文能力现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能力不强。不少理工科大学生在日常的书面表达上,格式不对,错字不少,用词不当,语句不顺;在人际交流上,口语应对能力较差,往往不看稿件很难在正式场合发言。据报道,某理工科院校对全班30名大学生进行语文测试,有24人出现错别字,有10人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有44%的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表明,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文字素养较差,语言能力有待提高。
  2.人际合作能力较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一些理工科大学生性格孤僻,遇事容易走极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能力较差。
  3.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目前,理工科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心理素质普遍比较脆弱,部分大学生缺乏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特别是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4.创新能力不够。目前,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知识结构新、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喜欢求变、求异、求新。他们的钻研意识不强,缺乏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敏锐性,缺乏挑战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审美鉴赏能力偏低。由于高雅文化在大学校园的缺位,使得网络文化、短信文化、街头文化等大众文化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大众文化的庸俗性与娱乐性,促使大学生审美趣味娱乐化、低俗化。不少大学生以喜欢听欧美流行音乐、过西方节日等为时尚,而对民族传统古典文化艺术却不感兴趣。这表明,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审美取向的方向感和基本的审美判断力。
  
  三、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能力
  
  1.学习能力。包括阅读、理解中外学术著作和期刊的能力,以及查找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以及终身教育的核心,在于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2.调查研究能力。即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3.人际交往能力。即一个人在与周围的人相处中,善于处理与他人的相互关系,赢得他人好感,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能力。把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善于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是21世纪人才素养的必备要素。
  4.组织协调能力。即把人们组织起来,有效地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对于现代人才至关重要的。
  5.语言表达能力。即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为了有效地进行人际交流和信息传输,语言简练、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逻辑合理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6.审美能力。即人类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7.道德判断和道德践行能力。即人们关注人生的意义世界、人的终极关怀以及对美的追问的能力。道德判断和道德践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养成高尚的美德。
  8.创新能力。即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人的本质,运用创造性方法进行创新性劳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四、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对策
  
  1.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课程学习。人文教育不仅是做人教育,也是人文能力教育。因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课程学习。一方面,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丰富和扩展人文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提高人文能力。
  从语文能力来看,加强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学习和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从艺术审美能力来看,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把握美的本质,提高审美能力;从理论思维能力来看,加强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使自己成为具有健康理性思维方式的人;从历史运用能力来看,加强历史教育,让大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智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历史见识即历史远见和历史洞察力,从而培养大学生掌握运用历史观点、事实来观察、分析、论证和解决现实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从道德判断和道德践行能力来看,加强道德理论教育,让大学生系统地学习道德理论,对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性的道德认识有着重要意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对各种道德现象做出合乎科学的分析,也为自身的行动决策等提供充分的道德、理论依据;从创新能力来看,加强文学艺术教育,可以开发大学生的右脑,启迪他们的直觉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特别是人文能力的提升。
  2.融入人文理念,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专业教学改革要从观念、方法上进行转变和创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大学生人文能力。具体来说,专业课教师应重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面发展。
  3.重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主体性,大学生作为实践活动主体,始终参与每项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这有助于培养、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参与性,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思维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从而培养思维能力;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性,大学生可以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广泛接触多样的人和物,从而提高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等。显然,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巨大的人文能力培养功能。因此,高校应由学生工作部、团委专门负责组织大型的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社团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书法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来培养学生的多种情趣和能力,升华学生的人文品格。
  4.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实践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培育的有效载体,是引导理工科大学生自觉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寒暑假,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大力开展科技推广与应用、“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促进自我不断社会化;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调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参考文献]
  [1]谈新敏.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2]范思立.素质教育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汪子为.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王世超.“两课”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培养[J].领导科学论坛,2006(1).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有何评判,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文章通过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质量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学生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并就学生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认同度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视野 高等教育 质量  [作者简介]郭荣祥(1964-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评建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期刊
[摘要]通过对健身企业专家的访谈、文献资料研究,结合课程组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当前健身健美操专业人才的培养正迈向体育职业标准化教育的道路的情况下,文章将健身健美操课程内容根据工作过程对知识的获取,从设计理念、构建思路以及总体框架等方面进行重新构建,使教学过程与健身企业的工作过程结合起来,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工作过程 健身健美操 教学内容 构建  [作者简介]邓 翎(1964-
期刊
习用短语作为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一个特殊群体,共7037个,在词典中与其他词语的区别是未进行词性标注。作为词典收词的重要内容,习用短语与词的边界、习语的边界有怎样的关联关系,习用短语究竟有怎样的计量特征,是词典研究和习用短语研究都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学界对这些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较少。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标注语料库为基础,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等方法,从数据分布、涵盖范围、音节分布、词性标注等角度,对词典收录的习用短语进行使用频度、文本分布以及使
[摘要]“多元”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同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诱因具有同一性,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能有效抑制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文化 突发公共事件  [作者简介]吴瑞(1967- ),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重庆 400074)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维护高校安全
期刊
翁方纲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其金石学研究主张“鉴赏之考订”,为金石鉴赏派代表。其金石书法艺术研究使金石学摆脱“羽翼经史”的地位,取得独立价值。以往对翁方纲的文学研究集中在其论诗“肌理说”,但割裂了翁方纲学术与文学关系,难以反映翁方纲文学思想。因此,以《粤东金石略》采录石刻为切入点,结合翁方纲题跋、诗文著述,有利于更好推进对翁方纲的文学研究。
  第一章探讨《粤东金石略》体例与翁方纲的文学思想的关系。《粤东金石略》采录石刻以资考订为旨归,多不录石刻全文,体现翁方纲以学术考订取代文学审美的文学观。
[摘要]CDIO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培养下一代国际化工程师为目标,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通用模式。文章介绍了CDIO理念,并结合汕头大学等高校实施CDIO改革的实践,提出了CDIO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CDIO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模式  [作者简介]尚慧文(1966- ),男,天津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高教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哲学、教育学以及
期刊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在Java方向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项目课程体系的研究思路。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给出了企业需要员工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并划分出Java应用软件开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依此确定了主要的学习领域,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工作过程 Java 项目课程  [作者简介]何广军(1963- ),男,宁波大红鹰
期刊
[摘要]ISO9000标准是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并被实践证实为最先进的管理模式。ISO9000标准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ISO9000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张莺(1972- ),女,河南开封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组织体系、管理系统、质量标准和运行机制,从重视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和完善并实施知识管理目标入手,完整地建构了“365”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 “365”教学质量 质量标准 知识管理  [作者简介]马兴建(1961- ),男,山西芮城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作了进一步的拓展,提出CIO-CDIO的概念和模式框架,并从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实验室活动、评估与改进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CIO-CDIO模式结构,分析了CIO-CDIO的运作环境,以期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CIO-CDIO 高等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张奇(1970- ),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