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你的手——例谈高考作文主题表现手法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l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骨:使主题集中的“点睛之手”立骨.就是用一字或一词或一句话概括全文要旨。用它作为纵贯整个布局的中心.是一只“点睛之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立骨于“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蕴藉着一个“乐”字。高考作文也不例外,譬如2006年全国卷满分作文《阅读是一种孤独》,立骨于“阅读是一种孤独”,采用段首亮出论点的形式组构全文: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全文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概括.既首尾圆合,不枝不蔓;又一目了然。集中鲜明。古人作文爱
其他文献
先看看我们面临的作文现实:  其一,学生惧怕作文。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很能说明这种畏惧的状态与心理。  其二,教师回避作文。作文教学体系庞杂,诸如文体、技巧、语言等等,不下一番苦功夫,很难理出一条清晰的头绪,教起学来自然劳心劳力。以一位语文教师正常的工作量计算,学生每次作文的总文字量都在10万字左右,批改起来烦琐耗时,枯燥乏味;训练写一篇作文,从拟题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了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上篇)。这是一篇影响很大的古文名作,很多文学选本都有收录。可是文中有一个词的含义,历来各家选本的解说或含糊不清,或言而无据,或注而不能令人完全信服。这个词就是“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谁何”。且看各家选本对“谁何”一词的解说——  《中华活页文选(第二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谁何,呵问是谁。”  《古代散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