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外阅读效益助力初中语文学习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健康读物,争取每学年阅读2~3部经典名著,每年的课外综合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但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客观上由于家庭缺乏一定的阅读氛围,加上条件有限,缺乏足够的课外读物,在校学习时间较少,也缺乏足够的课外阅读教学时间。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根据近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效益,籍此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激发课外阅读内驱,调动学生兴趣
  初中生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针对他们这种心智特点,我们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充分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内驱,以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我们可以适当渗透名人作家的趣闻轶事,适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自由、宽松和愉快的情境中生成阅读内驱。我们还可以开设课外阅读推介课,可由教师适当介绍作品的大致情节,在学生津津有味地沉浸其中时,突然话锋一转,抛出问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合理想象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作品最终的结局。
  当然,课外阅读推介课也可由学生以《好书推荐》《读书感悟》《我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等形式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以学生自己的视角推介他们喜欢的书,更利于发挥聚同效应,促使更多的学生生成内驱,如饥似渴地加入到课外阅读队伍中来。
  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益
  学生具备了课外阅读的动机,不等于掌握了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没有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工作就如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收获不了较高的阅读效益。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我们可开展微型读书报告会,为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和感想创设必要的平台。学生交流完毕后,教者要对学生在交流发言中的精华成份进行必要点拨,引导学生借鉴其他同学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如对每一篇课外阅读的篇目、作者、核心观点、精彩词句进行分类摘抄,及时记下课外阅读留给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感悟。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随着学生阅读素材积累的增加,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文素养也随之增强。
  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在每读完一本课外读物后进行必要的练笔,写心得,谈体会,或仿照作品中优美语段进行仿写,或对作品中某一情节进行续写,或对作品结尾进行合理的改写等。阅读后经常练笔有利于学生增强对阅读素材的灵活运用,提升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读,边读边想,边读边悟,悟出作者创作的思想,想出作者表达的手法,对于感触最深刻的地方还可以重点圈划,以便小组合作交流阅读感想。方法用对了,路走正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就会明显提升了。
  三、增强课内课外融合
  在课外阅读工作中,学生容易沉浸于作品情节,迷恋故事表象,少数学生还专门挑选消遣、刺激、娱乐类的课外读物。这种读书方式如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因此,对于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教师要适度介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课外阅读取向。为了让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完美地融合起来,我们可针对教材中的精选课文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名篇。如我们完成了苏教版八下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后,可针对本单元的小说主题和写人记事的创作主题,推荐学生阅读人物形象鲜明的《水浒传》;又如完成九上单元的教学任务后,可针对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品味、感悟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要求,结合本单元呈现的都是中国作品,推荐学生阅读思想丰富、主题深刻的国外文学作品《格列佛游记》。
  再如完成九下第四单元的教學任务后,可针对本单元知人论世读经典的主题,推进学生阅读鲁迅先生融记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种内出课堂教学,外溢课外读物的“涟漪效应”,能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语文学习,树立大语文学习的理念,同时也更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连锁反应,产生更强烈的内在阅读动机。
  总之,在有限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要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取向,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这样既能有效提升阅读效益,更有助于语文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226535)
其他文献
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具有其重要特点,叙事角度、情节发展和话语方式就是小说的重要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则要让其结合小说文体特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究人物的内心发展,理解人物的思想本质,在对比梳理中感受到人物心态的变化与发展。  一、转换叙事视角,探究心理  叙事角度指的是作者对故事情节进行观察和叙述的特殊角度,作者可以选用全知视角来看待事物,也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中最为成功的方法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不同的课堂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但总体来说,体验式教学应当遵从两大原则:个性化和以学生为中心。下面我们就以这两大原则为依据,对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文章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之中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所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候指出其中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如果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所谓语感指的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和实践形成的对语言文字领悟和感知的能力。语感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将语感训练落实在实处。  一、诵读积累,形成语感  语感专家王尚文指出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
夏天的菜市场又热又闷,卖梭子蟹的摊主在不断地往蟹上加冰块.看起来不过十来岁的清秀小男生在费力地给父母搬冰块。买菜的纷纷称赞他懂事,这么小就帮助父母
期刊
大凡读过《背影》的人,总是被文中的父子深情感动不已。细读文本之后,笔者发现,这种深情,端在一个“不”字:不仅因为文中的“不”字,明的暗的有近三十处,更因为这个“不”字,写出了一个特定背景、特定情境下,因特定的契机而生成的父亲“奔波的背影”和儿子“愧悔的心”。  一、 特定契机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生离死别如在眼前,相见之机却遥遥无期。这一特定的写作契机,决定了本文以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动起来的问题:动口讲、动手练、动脚走和动脑想.文章重点在方法探索,同时辅以课堂游戏和活动形式举例证明.作者认为传统的应试教育
在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新医改方案实施过程中,人才短缺已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作为卫生
<正>"学校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底蕴和永恒动力,是最好的培养师生德行的隐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