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对芳樟精油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芳樟195#一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研究了接种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芳樟精油、精油主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微生物菌肥处理下,芳樟总精油含量、叶芳樟醇含量、叶樟脑含量、叶1,8桉叶油素含量、枝芳樟醇含量、枝樟脑含量和枝1,8桉叶油素含量产生了极显著性的差异(P=0.001)。芳樟精油含量与芳樟醇含量呈正相关,芳樟精油含量与樟脑含量和1,8桉叶油素含量呈负相关。经微生物菌剂处理后,提升了芳樟的精油含量、醇含量,同时降低了芳樟的樟脑、1,8桉叶油素含量。
  关键词:芳樟;微生物菌剂;精油;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7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028-04
  Abstract:Based on annual Cinnamomum camphora 195 code cuttings, The effects of inoculation of  Azotobacter chroococum, Bacillus magaterium, Bacillus mucilaginos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on the influence and correlation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eucalyptus essential oil and essential oil of C. camphora.The result shows:Under the treatment of microbial fertilizer, the total essential oil content of C. camphora, leaf linalool content, leaf camphor content, leaf 1,8 eucalyptus oil content, linalyl alcohol content, branching brain content and branch 1,8 eucalyptus oil content Produced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01). The content of C. camphora essential oi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linalool,the content of C. camphora essential oi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camphor and the content of 1,8 eucalyptus.After treatment with microbial agents, increased C. camphora essential oil content, linalool content and linalool content, while reducing C. camphora, 1,8 eucalyptus oil content.
  Key words:Cinnamomum camphora;Microbial agent;Essential oil;Quadratic orthogonal gyrocombination design;Correlation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别名樟木、香樟,属樟科樟属樟组植物,是福建省著名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1-2]。樟树除具有木质坚韧和天然的美丽纹理的优点,还具有防腐、防虫、气味芳香的特点,其叶、枝、根可提取芳樟醇、樟脑和桉叶油素等成分。芳樟系樟树的1个生化变种,含有丰富的芳樟醇,故称为芳樟[3]。种植芳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栽培前景十分广阔[4]。当前,在我国福建、广西、海南、广东等地均有芳樟油料林。
  菌肥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益的一类生物菌剂,大量的微生物可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无机元素或分泌细胞激动素、生长类激素等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的生长,对植物的生殖生长、生物量积累等多个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5]。本研究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研究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水平条件下对芳樟精油及主成分的影响,以期为芳樟的科学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盆栽试验所采用的材料,来源于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种苗中心苗圃长势均匀的芳樟195#一年生扦插苗。单一成分微生物菌剂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来源于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农林大学南门妙峰山苗圃地大棚,试验苗圃所处区域位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1.3 试验设计 芳樟盆栽试验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表1)。试验共设置23个处理(T1-T23)和1个空白对照(表2),3次重复,每个重复栽10盆。培育苗木的黄心土和有机质采用0.6%高锰酸钾处理,用喷雾器均匀喷于基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曝晒8d后再用于试验苗栽培和接种。盆钵规格为38.5cm×30cm×30cm(上缘直径×下缘直径×高),每盆统一装消毒后的黄心土5.5kg和有机质10g,每个盆栽栽植1株芳樟试验苗。
  1.4 试验方法
  1.4.1 接种方法和试验苗管护 芳樟菌剂接种方法采用灌根接种法,按照试验设计方案的用量分别用无菌注射器提取和接种(灌根)到对应的芳樟盆栽基质中。试验苗于10月栽植,翌年6月份结束,共8个月。每7d浇水和拔草1~2次,保证试验苗的正常生长条件。   1.4.2 芳樟精油测定的测定 盆栽试验8个月后,对试验组的芳樟苗的成熟叶采摘,当天将各个试验组叶片擦净,称量其鲜重,并将数据整理保存。将称量后的同个试验组的全部样本的叶片进行混合,混合后再将各个试验组的芳樟叶片和枝干分别装入分装袋,保存于冰箱用于精油提炼。提取芳樟叶精油和枝精油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法。将剪碎的100g鲜叶片或枝装进蒸馏瓶中,加200mL开水,蒸馏90min后熄火,收集精油,测定叶精油含油量,每个试验组进行3次重复。
  1.4.3 芳樟精油主成分测定 采用SP-6890型气相色谱仪测定芳樟精油的化学组成,参照万琴的测定方法[6]。
  1.5 数据分析 芳樟总精油含量=叶精油含量×0.7+枝精油含量×0.3,叶生物量/枝生物量=0.7。采用Excel 2017和DPS 7.05数据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芳樟精油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由芳樟精油含量与精油主成分主成分(表3)可知,对照组的芳樟总精油含量、叶芳樟醇含量和枝芳樟醇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1%、90.34%和80.79%,而经过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芳樟总精油含量、叶芳樟醇含量和枝芳樟醇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49%、94.13%和83.43%,分别比对照组高出的22.96%、4.19%和3.27%;表明在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提高了芳樟的精油含量和叶芳樟醇含量和枝芳樟醇含量。对照组的叶樟脑含量、叶1,8桉叶油素含量、枝樟脑含量和枝1,8桉叶油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17%、0.79%、0.19%和0.79%,而经过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芳樟总精油含量、叶芳樟醇含量和枝芳樟醇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2%、0.39%、0.03%和0.39%,分别比对照组高出的22.96%、4.19%和3.27%;表明在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有效地降低了芳樟的樟脑含量和1,8桉叶油素含量。
  由芳樟精油含量与精油主成分主成分方差分析(表4)可知,芳樟总精油含量、叶芳樟醇含量、叶樟脑含量、叶1,8桉叶油素含量、枝芳樟醇含量、枝樟脑含量和枝1,8桉叶油素含量的P值均为0.0001,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在微生物菌剂处理下,芳樟总精油含量、叶芳樟醇含量、叶樟脑含量、叶1,8桉叶油素含量、枝芳樟醇含量、枝樟脑含量和枝1,8桉叶油素含量产生了极显著性差异。
  2.2 芳樟精油含量与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知,芳樟总精油含量与芳樟叶、枝芳樟醇含量呈正相关,芳樟总精油含量与芳樟叶、枝樟脑和1,8桉叶油素含量呈负相关。芳樟叶、枝芳樟醇含量与芳樟叶、枝芳樟脑含量和枝1,8桉叶油素含量呈负相关。芳樟叶、枝芳樟脑含量与芳樟叶、枝枝1,8桉叶油素含量呈正相关。其中,芳樟叶樟醇含量与叶、枝樟脑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性和显著性负相关;芳樟叶樟脑含量与芳樟枝樟脑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芳樟枝樟醇含量与枝1,8桉叶油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芳樟醇含量与樟脑含量、1,8桉叶油素含量是指芳樟醇与樟脑、1,8桉叶油素含量占芳樟精油成分中的相对比例。段博莉等研究表明,芳樟含油率与芳樟醇的合同途径方向相同;含油率、芳樟醇与樟脑、1,8桉叶油素含量的合成途径相反,即精油和芳樟醇含量提升的同时,樟脑、1,8桉叶油素含量的合成会受到抑制[7-9]。本研究中,芳樟精油含量与精油主成分主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也符合这一观点。这表明,微生物菌剂对芳樟精油和精油主成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芳樟精油及各化学类型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0]。究其原因,可能是微生物菌肥影响了芳樟的精油含量,当芳樟精油含量提升時,樟脑、1,8桉叶油素含量的合成会受到抑制,从而芳樟醇含量在精油成分中的比例得到提升。也可能是抑制了樟脑、1,8桉叶油素含量的合成,从而使得芳樟醇含量在精油成分中的比例得到提升。还可能是芳樟是以芳樟醇成分为主的一类化学型的樟科樟属樟组植物,精油成分的代谢途径主要是以芳樟醇的合成途径为主导,且抑制樟脑和1,8桉叶油素含量的合成,当微生物菌肥抑制芳樟醇合成的同时,其自身也会抑制樟脑和1,8桉叶油素含量的合成,所以芳樟醇在芳樟精油中的相对比例仍得到了提升。
  目前,芳樟的精油和精油成分的代谢途径、微生物如何影响芳樟的精油和精油成分的代谢途径尚未探究明确,今后仍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植物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4.
  [2]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S].1999.
  [3]江燕.芳樟醇型樟叶精油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8,171(06):7-9.
  [4]邹自光.芳樟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7):100-101.
  [5]CLEMENCE C,ERICP,YVES P,et a1.Photosynthetic bradyrhizobia are natural endophytes of the African wild rice Oryza breviliguulata[J].AppL Environ ,2000(2):5437-5447.
  [6]万琴,萧伟,王振中,等.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芳樟醇的含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317-318.
  [7]段博莉.芳樟叶片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8]黄秋良,张国防,张春,等.芳樟优良无性系叶精油主成分遗传稳定性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6,43(1):39-42.
  [9]王明庥.林木育种遗传学[M].北京:中国林业科学出版社,2001.
  [10]黄秋良,张国防,谢亚兵,等.无性繁殖方式对芳樟叶精油及主成分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6,43(2):156-159.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我國北方的重要经济鱼种,为研究运输胁迫对大菱鲆生理免疫的影响,并确定大菱鲆的优选运输方案,采用体长为4.65±1cm(幼体组)和14.50±1cm(成体组)2种规格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运输条件,分析其非特异性免疫、呼吸排泄及死亡率变化,并探究活鱼苗运输的优选方案,结果显示:(1)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超氧
期刊
摘 要: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该研究利用实地调查法分析了商洛市江山村景区旅游资源现状,针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景区“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江山村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008-05  Research
期刊
摘 要:该文简要论述了农业园区科技支撑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功能,并以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支撑政策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科技支撑政策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科技支撑政策体系不完善、财政扶持领域单一、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科技成果应用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结构合理、前后紧密关联的科技支撑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园区;科技支撑政策;政策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F323
期刊
摘 要:为了筛选适宜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优良春花生新品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于2019年引进21个花生新品种(系),对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在江西红壤旱地的产量水平相差很大,产量最高的品种是N17048,达到5319kg/hm2,比对照增产21.1%;產量最低的品种是宛花16号,仅为3121.5kg/hm2,比对照减产28.9%,
期刊
摘 要:通过总结前人种植经验以及多次实验,该文针对桂花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扦插繁育、栽培管理、花期调控、受冻复壮、病虫害防治等一套完备的桂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桂花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花树;扦插;栽培;花期调控  中图分类号 S68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58-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期刊
摘 要:该文以福州市閩侯白沙上寨农业休闲园概念策划为例,通过对资源现状的分析,以营造多形式休闲玩赏一体的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为规划目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依托生态生产本底,探讨了分区原则、设置与项目安排等,为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的规划及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144-
期刊
摘 要:为了解宿州市某农业示范区内的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来源及程度,采集研究区内55个土壤样品,测定6种重金属Cr、Co、Ni、Cu、Zn、Pb的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及潜在风险;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判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r、Co、Ni、Cu、Zn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30、11.66、24.0
期刊
摘 要:变型拖拉机安全隐患较大,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和热点,也是目前农机部门最关注的安全隐患。该文从安庆市加强变型拖拉机监管工作中,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其存量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字:变型拖拉机;存量管理;安全隐患;报废淘汰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109-03  变型拖拉机是在拖拉机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特殊农业运输
期刊
摘 要:该文分析了当前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保障实践教学的改革效果;完善教学内容,适应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增强专业课实务教学教师力量及实践教学相关配备建设等,以期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人才;土地资源管
期刊
摘 要:伴随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問题也随之凸显,其中,运营问题最为明显,因此产业发展与多产融合尤为重要。该文从理论上探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然后分析产业融合对田园综合体的推动作用,并研究了小陶社区的产业模式,从农业、特色产业、加工业、旅游业以及多产融合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田园综合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田园综合体产业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