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哮喘的临床观察与药物治疗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哮喘和进行分析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5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两组,50例分观察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25。对照组患者给予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进行救治,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外加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采用的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进行救治,25例患者中有,总体有效的19例,总效率为75.8%,另外观察组25例患者给予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外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总有效患者占有23例,总效率为97.2%,两者比较有显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少,建议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临床观察
  支气管炎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理特点为慢性支气道炎症性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核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患者经常因接触感染、过敏原、运动等因素而导致哮喘症状加重,表现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现在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间治疗的5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并确诊的5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均符合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随机将其分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均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表现:与哮喘相关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典型表现是发作性哮鸣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1.3辅助检查:血液常规检查、痰液检查、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抗炎、吸氧、止咳祛痰治疗,包括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调节患者水,电解质和酸咸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护理。观察25例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即将阿奇霉素10mg/(kg·d)溶入5P0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3次/d,持续给药7d。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疗效标准:根据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最终改善的具体情况是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明显的改善和已经消失,有效:咳嗽和哮喘等症状已经有所改善。无效:以上症状并没有出现好转或显效,甚至可能加重。
  2 结 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并没有出现相关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其中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占有19例(75.8%),其中显效13例(50.9%),有效5例(32.8%),无效7例(16.3%),观察组患者有效病例占有23例,总体有效率高达97.5%,其中显效占有20例(89.5%),有效病例3例(7.3%),无效2例,(3.2%),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显著是具有可比性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20(89.5%) 3(7.3%) 2(3.2%) 97.2%
  對照组 25 21(50.9%) 13(33.8%) 7(7.3%) 75.8%.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病程较长,复发率高,且多发生于凌晨或夜间,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可诱发气促、喘息、咳嗽、胸闷等一系列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目前尚未有彻底治愈该症的药物与方法,临床上多采用抗炎、祛痰、平喘、抗过敏措施为主,同时辅之以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抗炎治疗,但效果欠佳。近几年,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还具有膜稳定作用,可以影响炎性介质的代谢,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气道的高反应性。
  本文将阐述在过去一年里在本院进行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阐述,并将其中25例患者采用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效果显著。阿奇霉素的抗菌谱广泛,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也表现了良好的抗菌活性,同时还能够有效作用于嗜肺军团菌、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以及消化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厌氧菌;同时,阿奇霉素的组织渗透性较好,能够在呼吸道内保持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由于在巨噬细胞内具有较高的浓度,可被有效转运至炎症部位,在细菌等相关刺激下,促进吞噬细胞释放阿奇霉素,进一步增强了其抗菌效果。此外,阿奇霉素的半衰期较长(大于60h),具有较好的抗生素后效应,确保了停药后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抗菌活性。
  参考文献:
  [1]唐立园,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综合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8):248-249.
  [2]徐晓玲.支气管哮喘59例的治疗与转归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8期.
  [3]王雅敏,王春涛.支气管哮喘干预措施对气管反应性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3):1786-17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运用普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5例(甲组),术后23例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22例术后早期石膏外固定。  石膏外固定者2-4个周拆除石膏行功能锻炼。结果:42例患者获得13~25个月的随访(平均17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Merchant功能评定标准,优24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2.86
期刊
摘要:抗菌药物是很多医院临床用到的常用药物,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抗菌药物的滥用也会带来很多的危害。本文旨在陈述当前我国的医院抗菌类药物的用药现状及其发展。  关键词:抗菌药物;现状及其发展  我国医院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现状研究我国当前医院中抗菌类药物的用药状况,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完善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并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对广大的患者朋友负责。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抗菌药物过度使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临床护理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15例糖尿病患者经过真确均为糖尿痛。不良的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发量分泌,导致糖尿病得不到控制,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利于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15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其中有13例患者显著改善,占86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应用规范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今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神经内科重症昏迷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规范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应用规范方案治疗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7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46.67%,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 回顾研究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2012年3月到2013年03月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出现发生颅内感染的46例,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对症处理后46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后头皮下积液、并发糖尿病及脑外引流有关。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颅内感染的发生,所以当进行开颅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40例,对这40例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并且同时对40例患者进行病理诊断,了解彩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彩超诊断的准确率为97.5%。结论:针对于妇产科急腹症采用彩超诊断准确率高,误诊率低,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诊断的效果。  关键词:彩超;妇产科;急腹症;诊断  在临床上,妇产科急腹症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黏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復方丹参片治疗。实验组推行通心络胶囊疗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监护异常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对300例胎心监护异常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胎心监护异常与羊水污染、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关系密切。结论 胎心监护异常是剖宫产的重要指征,能改善新生儿预后,但不是绝对手术指征,应结合胎儿其他综合因素考虑,才能做到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胎心监护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术;临床分析  胎心监护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01月至2010年12月对41例(41髋)晚期(FicatⅢ、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病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0.0岁(29-77)。全部采用同一品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对所有病例进行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观察术后不同时期X线表现,评价假体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肌酐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53%,高于对照组的 6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低于对照组的42.1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