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民考民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初探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b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专招生数量的扩大,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生源主要来自民考民学生,而这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淡薄。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已是中专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意义。那么我们应如何才能面对现实,上好计算机课呢?文章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专民考民学生计算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122-01
  按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技能鉴定四级、等级考核一级)大纲要求:指定教材是王崇国主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我校中专《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治区统一考试民考民学生的合格率是68%,2004年民考民学生的合格率是72%,考核成绩如此不理想,为此我们做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我院领导抓教学成果,在近两年取得了较好成绩,2005年民考民学生的合格率是84%。2005年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汉语水平低)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进:上好每一堂课(因为上好每上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中专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开始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6年考核中,获得了96%的通过率,受到了各方的好评。我校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与我院牢牢抓住教学质量(教学创新、趣味教学、教学与实际应用等),操作实践法和应试这三大环节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针对我院民族学生特点我们对教学做了如下改进。
  
  1 课程章节的的调整
  课程章节的第一次调整:把第一章节1.8微机键盘及指法训练;1.9汉字输入技术两节内容提到1.3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及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之前上,而且加大了这两节的课时。另外也把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的整个章节全部提到第一章之后上,而且先教他们申请QQ号,教他们和别人聊天,巩固汉语拼音并进一步识别汉字,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实地教学效果很好。
  课程章节的第二次调整:在原先做调整的基础上又把原第二章Windows2000操作系统放在原章节的第五章中文幻灯片演示文稿之后,把原第三章中文处理软件Word2000;原第四章中文电子表格處理系统Excel2000;原第五章中文幻灯片演示文稿提到前面上,这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现在学习的顺序基本的是这样的:学生先了解和认识计算机—键盘练习—拼音练习—汉字练习—网络知识学习—上网发送邮件—Word学习—Excel学习—幻灯片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安全知识。
  
  2 教学方法改进(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由于学生汉语水平低,汉字的读音不正确,要先领读,要有耐心。在讲授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语言要有感染力。这样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后,要让学生自己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在演示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上,并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用来演示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那些比语言表达更容易领会的过程和内容。
  
  3 操作实践法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器材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4 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类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我把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的整个章节全部提到第一章之后上,而且先教他们申请QQ号,教他们和别人聊天,巩固汉语拼音并进一步识别汉字。
  
  5 游戏引路法
  游戏引路法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教学,激发民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游戏操作,提高民族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技巧。
  一位有名望的艺术家曾经说过:“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演员的素质重于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就是站在讲台上的演员,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信息技术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这样才能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与时代的要求,设计出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6 复习应对考试
  基本教学完成以后,剩下来的时间应进行复习作应考准备。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情绪都不太稳定。第一,学过的内容记忆不深不牢,特别是做选择题时拿不定主意;第二,考试是上机进行,两小时内要完成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共二大部分,事先对答题要求以及各部分前后连接既不清楚,也不熟练;第三,考试要求很严,由自治区巡考在场学生们心里没底,情绪紧张。为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应考能力,增强自信心。具体作法是:首先,按大纲要求系统地复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指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大量地练习模拟试题,通过练习,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考试的特点、范围和题型,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学员们掌握了正确答题(包括平时练习和实际考试)的关键。通过一段时间的大量练习模拟试题,既加强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又熟悉了答题前后的连接及转换,提高了熟练性和准确性,使学生答题时得心应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五年对中专民族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让我们共同培养人才,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奋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的工作方式、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随着高校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实践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教育 多媒体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178-01  1 
为了更好的监测叶片的工作状况,对工作叶片温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根据采集的温度数据分析叶片在工作中温度的变化趋势,总结周期与峰值的变化.采用等间距的叶片分割算法提取单
摘 要:电大教学中,英语是一门公共课,但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学生、教师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通过教师主导的服务意识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是提升电大英语教学的良好策略。  关键词:电大 公共英语教学 问题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155-01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我们已进入一个全民教育的鼎盛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离不开高校后勤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高校后勤的实体员工又是开展高校后勤工作的主力军。而从事我
标杆分析作为竞争分析的重要工具.在电信企业竞争分析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电信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竞争对手以及行业内最佳实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网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利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的方法,对试材大红皮萝卜进行了脱水干燥实验研究.通过对试材质量、送风温度、送风风速和萝卜丁尺寸等单因素变化实验,得出了各因素对干燥速率的影响规
摘 要:篮球比赛错综复杂、节奏速度快,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的直线奔跑速度,而且要求运动员具有瞬间改变方向的能力,包括各种移动、突破变向、变速和急停急起等。影响篮球运动员瞬间改变方向的因素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运动员的判断能力。  关键词:篮球 瞬间 改变方向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211-01  在篮球运动员体能结构中,速度占有举
传统的红虫检测一般基于手工方式,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红虫识别方法.基于小波分解提取能量特征结合核函数对红虫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识别率达到了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有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的人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就给高校英语口语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仍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