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作业是巩固当天所学新内容的教学环节,也是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但它却一直是老师很纠结、学生很厌烦的一门必修课。多少专家和一线的数学教师针对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进行过无数次探索和研究,得出了不少理论。在我看来,这些理论和实际仍然是脱节的,收效甚微。其实,学生能否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兴趣更重要。
【关键词】培养 学生 数学 作业 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可是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何曾顾及过学生的兴趣?不是多,就是难,甚至是不布置作业,还一再强调:高中生了,爱学习的自然会去找作业来做的。我想这种做法对于要学到人人有用的数学是不容易的。曾经有一位私企老板打电话给我:“……,如何画一个已知长、宽的椭圆及计算其周长?你快点告诉我,客户催着要货哪!......”这就是曾经的高中生。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业题要精心选择;确保作业时间。要求学生树立“要学就学个扎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的观念;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提高作业质量;学生的作业实行自主管理与传统管理相结合;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多下功夫,严格控制作业量:因人而异布置多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之内,而又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抓住学生心理,建立一套由学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出评价,教师随后跟进的评价体系。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不是把重点放在判断结果上,而是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另一同学的评语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和必要的点拨、提示。学生作业有差错(包括书写规格),一定要要求改正,才有改进作业的动力,书写潦草应予重抄。学生的评语有好有坏,要注意引导。对的解答批改为错误,错误的解答批改为正确,教师要叫上两人进行面批面改。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有改进作业的动力和努力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有创新,及时掌控学生的情绪。我布置的课外作业一般不超过5道题,如果布置的是2道题,则要求全班同学做;如果布置的是3道题,则任选2道题做;如果布置的是4道题,则一分为二,分组做;如果布置的是5道题,则任选3道题做。做好后,先自己认真检查,然后交换批改。要求:认真批改同学的作业,发现别人好的解题方法,把它借鉴过来,你有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写在同学的作业本上或者当面指导,同时写出评语进行鼓励,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然后交来我再批改。这方法一实施,同学们的热情高,初步体验了为人师的感觉和被别人(特别是同龄人)肯定与赞扬的愉悦。当初,由于我的疏忽,第一次作业发下来后,有两位同学的关系变得特别紧张,原来是一个成绩好的同学改到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的作业,给出的评语打击太大,让人接受不了。经过做两人的工作,才又重归于好,这件事让我明白:高中学生同样在乎别人的评价与鼓励。教师的批评性评价如果不委婉,也可能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吧!于是,我硬性要求同学在批改别人的作业时,不能只看作业本身,而要着眼于作业的各个层面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评价,不要夸大别人的错误和不足,尽量面对面委婉提出,并给予帮助。我在批改作业时,既要批改作业,又要查看同学的评语,发现问题,当面对质。实践证明,此效果很好。
最后,周考卷的制订与批改要敢于放权,做到收放有度。在带文科补习班的3周时间里(该班教师请假),无意间发现了他们的周考试卷,打听才知道,这是他们自发组织的“组题——制卷——测试——评讲”一条龙的学习模式。何不把它引入到我的学生中去呢?刚与他们谈起这种学习模式,一个个跃跃欲试,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责怪我为什么不早点提醒他们。为了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我进行了分工:从班上选出六人,每人负责一周,包括从同学们那里收集试题,然后组题、制卷、印刷(必须在周一下午之前完成)、测试、讲评。组题要求,出题者要搞清每道题的难度、有几种解法,自己要先掌握;测试则利用每周数学晚自习时间进行,测试后,出题者要及时评卷;讲评则利用每周一、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或自习课进行。刚开始提供试题的人比较少,随着一次次试卷质量的提高,得高分的同学逐渐增多。尝到了甜头,提供试题者涌跃起来了。我班通过这种打破传统的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传统的周考模式,他们认为做数学作业不再是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被别人肯定和称赞的幸福事。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既要为学生减负,又要达到课外训练提升的目的。让学生由讨厌数学变得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既提高了数学作业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老师苦点、累点,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王仲林. 走进新课程[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严行方. 作业太多有妙计[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
【关键词】培养 学生 数学 作业 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可是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何曾顾及过学生的兴趣?不是多,就是难,甚至是不布置作业,还一再强调:高中生了,爱学习的自然会去找作业来做的。我想这种做法对于要学到人人有用的数学是不容易的。曾经有一位私企老板打电话给我:“……,如何画一个已知长、宽的椭圆及计算其周长?你快点告诉我,客户催着要货哪!......”这就是曾经的高中生。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业题要精心选择;确保作业时间。要求学生树立“要学就学个扎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的观念;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提高作业质量;学生的作业实行自主管理与传统管理相结合;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多下功夫,严格控制作业量:因人而异布置多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之内,而又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抓住学生心理,建立一套由学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出评价,教师随后跟进的评价体系。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不是把重点放在判断结果上,而是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另一同学的评语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和必要的点拨、提示。学生作业有差错(包括书写规格),一定要要求改正,才有改进作业的动力,书写潦草应予重抄。学生的评语有好有坏,要注意引导。对的解答批改为错误,错误的解答批改为正确,教师要叫上两人进行面批面改。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有改进作业的动力和努力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有创新,及时掌控学生的情绪。我布置的课外作业一般不超过5道题,如果布置的是2道题,则要求全班同学做;如果布置的是3道题,则任选2道题做;如果布置的是4道题,则一分为二,分组做;如果布置的是5道题,则任选3道题做。做好后,先自己认真检查,然后交换批改。要求:认真批改同学的作业,发现别人好的解题方法,把它借鉴过来,你有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写在同学的作业本上或者当面指导,同时写出评语进行鼓励,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然后交来我再批改。这方法一实施,同学们的热情高,初步体验了为人师的感觉和被别人(特别是同龄人)肯定与赞扬的愉悦。当初,由于我的疏忽,第一次作业发下来后,有两位同学的关系变得特别紧张,原来是一个成绩好的同学改到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的作业,给出的评语打击太大,让人接受不了。经过做两人的工作,才又重归于好,这件事让我明白:高中学生同样在乎别人的评价与鼓励。教师的批评性评价如果不委婉,也可能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吧!于是,我硬性要求同学在批改别人的作业时,不能只看作业本身,而要着眼于作业的各个层面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评价,不要夸大别人的错误和不足,尽量面对面委婉提出,并给予帮助。我在批改作业时,既要批改作业,又要查看同学的评语,发现问题,当面对质。实践证明,此效果很好。
最后,周考卷的制订与批改要敢于放权,做到收放有度。在带文科补习班的3周时间里(该班教师请假),无意间发现了他们的周考试卷,打听才知道,这是他们自发组织的“组题——制卷——测试——评讲”一条龙的学习模式。何不把它引入到我的学生中去呢?刚与他们谈起这种学习模式,一个个跃跃欲试,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责怪我为什么不早点提醒他们。为了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我进行了分工:从班上选出六人,每人负责一周,包括从同学们那里收集试题,然后组题、制卷、印刷(必须在周一下午之前完成)、测试、讲评。组题要求,出题者要搞清每道题的难度、有几种解法,自己要先掌握;测试则利用每周数学晚自习时间进行,测试后,出题者要及时评卷;讲评则利用每周一、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或自习课进行。刚开始提供试题的人比较少,随着一次次试卷质量的提高,得高分的同学逐渐增多。尝到了甜头,提供试题者涌跃起来了。我班通过这种打破传统的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传统的周考模式,他们认为做数学作业不再是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被别人肯定和称赞的幸福事。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既要为学生减负,又要达到课外训练提升的目的。让学生由讨厌数学变得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既提高了数学作业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老师苦点、累点,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王仲林. 走进新课程[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严行方. 作业太多有妙计[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