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中的地方特色文化研究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来是缘分,我与阿滢兄的认识,始自我们共同参加的一个学术组织——全国阅读学研究会。2009年5月,学会在宁波召开研讨会。我记得,当时我在大会有个发言,下来后,阿滢兄与我有过一次时间短暂但很愉快的交谈。当时我们相约,今后一定加强联系。
  在会议结束我们各自回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之后,读书和写作把我们联系在一起。阿滢兄曾经将自己的大著馈赠于我,而我曾将当时自己翻译的作品寄奉给他。正是从那时起,我也开始关注这位身兼藏书家、作家、编辑的学长,拜读他的作品。他不仅出版有散文集《书缘》(经济日报出版社)、《寻找精神家园》(作家出版社)、《秋缘斋书事》(中国文史出版社)、《秋缘斋书事续编》(中国戏剧出版社)等,还担任《新泰文史》的主编。他对自己所生活的地区——山东省新泰市的地方文化可谓了如指掌,其很多作品都可以称为是对本地文化的一种贡献。2010年,他曾将他的大著《秋缘斋书事(三编)》寄给我。
  虽然从时间上看,我与阿滢兄应该算认识不久,但我们一见如故,由于对他的为人为学为文的敬佩,在我的内心深处,对他一直存有一种老朋友的情感。
  去年7月,阿滢兄来邮件称:从2009年起,他就在主持纂修《新邑郭氏族谱》,历时三年,刚刚定稿。在编修族谱过程中,他发现了很多问题,于是,就仔细梳理了新泰郭氏家族的祖源、迁徙、分布、人口、行辈以及族谱编修、文化遗迹等,进而写成了《新泰郭氏文化》一书。
  在信中,他请我为他的新著作序。通过来往邮件,我推辞再三,最后虽然被他说服,但我至今还是感到诚惶诚恐。
  后来,阿滢兄将《新泰郭氏文化》一书发来。在愉快的阅读中,我发现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地方文化之旅。这本书自然有很多特色,将来的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以我的浅见,它所具有的三重意义,值得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第一,该书从郭氏姓氏的源流出发,既从全国(包括少数民族)的郭氏由来、播迁、分布出发去寻根,更从新泰地区的郭氏的流变来问祖,呈现出的是一种凝重的历史性。
  就作者而言,像这样的历史考察包括考古式的研究,是极为不易的,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代价。但就读者而言,却是个收获知识的过程。依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我收获很多。正是从这本书中,我对于自己所姓的“郭”及其“郭氏”,有了更多的认识,包括其由来、发展与变迁,也从这里才知道,就今天而言,河南省是郭姓人士最原始的居住地,也是郭姓人士分布非常广泛的地区,而紧跟其后的就是山东省。同时,我也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郭氏的分布情况。看似一个个独立个体的郭氏背后,难掩沉重而复杂多变的历史轨迹。
  第二,该书跳出了一般家谱、族谱的研究,而是以郭氏姓氏与人士之流变,呈现出了文化传承的延续性。
  作者不仅从诸如古籍、诗词、碑文、报刊、人物传等地方文献中去挖掘,还从诸如石碑、地契、房契、族谱、文物、遗址等文物古迹中去寻找郭氏及其背后演变发展的文化意义,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姓氏的沿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仅以人物为例,书中不仅有上古以及古代郭氏人物的踪迹,更将近现代与当代郭氏人物——特别是科技、军事、经济、文化、文艺、教育、卫生等各界人士——的辉煌业绩记录在案,让他们站在了历史的维度上。从历史的角度看,再过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当后人来研究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时,这些内容自然而然会成为历史链条中的一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就在这样的细节之中。
  第三,站在更高层次上看,虽然该书的重点是研究山东省新泰市这一地区的郭氏文化,但很显然,郭氏及其郭氏人物的演变发展成为了一个视角、一条线索、一扇窗口,读者更多看到的,将是新泰的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极其细致入微的地方性。
  很遗憾,我没有去过新泰,但大概知道它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北依泰山,南邻孔子故里——曲阜。但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新泰市也像不少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毋庸置疑,像《新泰郭氏文化》这样的研究,对于新泰地区,对于山东乃至中国的姓氏文化研究,都会有所裨益。
  虽说《新泰郭氏文化》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但我还是想从全球化的语境,来对它做进一步的思考。
  在阅读《新泰郭氏文化》的过程中,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像诸如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是否也有姓氏研究?为此,我也做了点小小的研究,发现美国其实既有姓氏学研究,也有家谱或族谱研究,前者称为“onename study”,主要以人的姓氏(即surname,而非人的名字)为研究对象,后者则称为“family/pedigreestudies”,主要以研究家谱等为主。对于美国,这类研究相对比较容易,因为众所周知,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多年,而且科技发达,在网络上建有大型姓氏数据库。通过数据库,人们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相关信息与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美国将姓氏与家谱研究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我现在所在的哈佛大学有一位知名教授叫盖茨(HenryLouis Gates,Jr.)。他是美国当代黑人文化的先驱者。近几年来,他做了一项学术研究,就是充分利用谱系学以及现代DNA测试技术,进而追溯一系列非裔美国人血统的来源。
  在现实生活中,盖茨教授自己主动做DNA检测,为此提供了自己的基因图谱。有趣的是,经检测发现.他有超过5 0%的欧洲血统,属于白黑混血儿的后代。通过这样的研究,他发现了许多非裔美国人的遗传与历史纵横交错的事实。2010年,盖茨教授主持拍摄的《美国的脸面》(Faces of Awierica)是一部由四部分组成的系列片,主要考察了12位有着多种血缘关系的北美名人的谱系,其中既有美国著名女作家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其父亲为德裔美国人,其母亲为法裔美国人),也有法国出生的华裔美国音乐家马友友(YoyoMa)等。在这些片子中,当很多人了解到自己的祖先时,特别是了解到自己的身为奴隶的祖先时,大都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我们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记得十几年前的世纪之交,当时我也在美国留学,曾经研读(也翻译过)不少有关“全球化与文化”的著作,自己也撰写过文章,讨论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在那个时期,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所持的观点为——也是许多国家和人士为之担忧的现象——全球化带给人们的是全球一体化,为此人们将失去各自国家及其文化的特色。在全球化开始兴起的时候,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都爆发过反对和抗议全球化的浪潮,可以为此提供佐证。而另一派的观点则认为,全球化可能会强化地方特色.因为人们会寻求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特别在文化上,就更是如此。
  应该说,虽然全球化把人们带入到了一种从表面上看,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当中(比如世界各地的机场都一模一样,全球的大都市都是高楼林立,麦当劳、可口可乐遍布全世界,等等),但事实证明,从文化角度看,后者的观点更是得到了印证。今天我们所到之处,人们都特别强调的是 地方特色。
  人们常说,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其实,这类问题,不仅对个人,对于小到一个城镇,大到一个国家,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唯有加强《新泰郭氏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研究,特别是专注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研究,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向世界全方位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毫无疑问,对于郭氏家族来说,阿滢兄追郭氏家族之根,溯郭氏文化之源,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对于新泰市来讲,他从细微处人手,窥一斑而见全豹,深刻地弘扬了新泰的地方特色文化。但站在全球化的意义上说,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融人世界的语境中,在如何展现历史悠久的古老中国的道路上,像《新泰郭氏文化》这样的著作所呈现出的鲜明的地方特色,将会因其历史性与当代意义而更加耀眼。
其他文献
现代女性如何称呼自己的另一半,应该不是个问题,然而又是个问题。因为夫妻之间和男女朋友之间怎样称呼对方,原本就是一个高度情景化、私密化的个体行为,而且当下“老公”已然是一个社会公众普遍接受抑或是不得不接受的汉语言交际的强势流行称谓。但是,网络上不时出现“老公原指太监”的说法,又让人心存芥蒂,报纸上甚至有妻子因称呼“老公”而被丈夫掌掴的报道。  分析相关网络发帖和语言类学术论文,言及“老公”即“太监”
期刊
翻译家戈宝权,江苏东台人,十五岁到上海求学,在外漂泊一生,到老最思念的仍然是家乡小吃:  “芝麻做的烧饼,有圆形和椭圆形的;还可以带上猪油渣,请烧饼店现加工做几个油渣烧饼。”“童年上学时……买个虾池(油饼),这种油饼上插着一只手指粗的大虾。”“还有我们家乡的茶食(点心)店卖的金果(江米条)、金果粉(一名金果末,用开水冲泡)、形似肚脐的金刚脐(有甜、咸两种,甜的是深黄色的,成的是白色的)……”  怕
期刊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殊时段,是传统中国发生现代性转型的一个重要历程。在此期间,由于社会形态的急剧变革,思想、文化和教育领域也空前活跃,陆续出版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图书文献,这批图书文献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然而,以往大陆学界对于近代中国的研究,多在晚清史或革命史上用力,对于民国史的研究相对薄弱,其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也相对滞后。近些年来,部分出版机构整理出版了一批民国图书
期刊
浦江郑氏又称“郑氏义门”,自南宋建炎初至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共同居十五世,凡三百余年。在《宋史》《元史》中,《孝义传》均收有浦江郑氏,元至正四年(1344年)其家族被首次旌表为“孝义门”,后又多次受到元、明朝廷的嘉奖。浦江郑氏规范内容系统详备,共168则,其修订、增补历三世而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大家族的杰出代表,其族规家范反映了宋明时期家训文化的整体风貌,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综观浦江
期刊
湘西南的“扛菩萨”,古朴犷放的歌舞,令人陶醉;湘西的“哭嫁”,只歌不舞,而且杂以“戏曲”。在我国各地众多的哭嫁习俗和哭嫁歌中,湘南伴嫁可谓独树一帜,最富魅力。  在湖南嘉禾、桂阳、安仁以及郴州市区一带,伴嫁的婚俗甚为流行,而且由来已久。清代《嘉禾县志·礼俗篇》记述颇详:“将嫁旬日,见亲人必哭,妆嫁者至哭,花轿至哭,声嘶,女伴代哭。前夕,女伴相聚守,谓之伴嫁。”  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深受“政权、族
期刊
所谓“官德”,就是从政的道德,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名臣的场所,其与明清皇帝祭祀自己直系祖先的太庙以及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庙齐肩,并列为明清北京城三大皇家庙宇。其祭祀的人物上自三皇五帝,下至明代帝王,计188位。帝王庙的东、西配殿里,从祀着79位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有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郭子仪、狄仁杰、寇准、司马光、岳飞、文天
期刊
中原文化与闽台寻根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台办与信阳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的涉台研究、咨询机构,设在信阳师范学院,聘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尹全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研究中心下设台湾历史文献研究室、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室、两岸族谱数字化工作室和台湾文献特藏部。研究中心在开展两岸关系研究、推动台湾同胞中原寻根和两岸青年双向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成为河南省对台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打造两岸关系研究基地 研究中心
期刊
商代历史悠久,文物数量巨大,品种繁多,异彩纷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开展,各地发现的商代文物更是不可胜数。商代青铜器更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这里,我就从商代青铜酒器开始,向大家介绍一些最有代表性的器类,以使大家领略商代青铜文化的风采。  妇好鹗尊  妇好鹗尊,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这种鹗尊同出两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唯
期刊
《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宋志坚  上个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给予孔子的学说、儒家的思想以及封建礼教以巨大的冲击,鲁迅的《狂人日记》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声春雷”,它给不少人(包括肯定新文化运动的人和否定新文化运动的人)留下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吃人”二字,或日礼教“吃人”,或日仁义道德“吃人”。所以,如今也时而有人非议。  在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那个犯有“迫害狂”症的“我”是这样说的:凡事总需
期刊
白雾村,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会泽县娜姑镇上,距县城19公里,距娜姑镇政府5公里。  白雾村似乎是一个平常的小村,有史以来,人们一直辛勤耕种着村前一展平坝,种植水稻、玉米……主要从事着传统农业生产;但它的确又不是一个一般的小村,村中至今尚保存的诸多古建筑与遗迹,表明作为会泽“滇铜京运第一站”中心区的重大史实,叙说着昔日不同凡响的繁华与辉煌。  清代康乾盛世时,国力强大,边疆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当时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