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用人观念·就业

来源 :软件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nysos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法回避的衡量尺度
  
   学历是一种让人又恨又爱的事物,有的人因之鱼跃阔海、鸟飞长空,有的人却因之饱受冷遇和挫折、屡失人生腾达的机会。当教育具有社会普遍性之后,社会性的人在其“谋生存求发展”的一生中就无可避免地要遭遇学历问题。就像商品,只要参与交换就要遭遇价格问题一样。哪怕是原始的易货贸易也避免不了衡质对价(衡量品质比对价值量以求等价交换)程序。既然要衡质对价,必然就会引用尺度,比如数量的多寡、质量的高低。并且要具有普适性和简便性,以便于普遍性的应用。作为受教育的标志性结果,学历便成为受教育程度的衡量尺度,并进一步演化为对个人综合能力和学养水平的衡量标准。也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标准的客观性和完备性,事实上这个尺度也确实存在种种缺陷和不合理之处,但是在实践上,学历还是既作为一种制度性尺度又作为一种事实上的标准来使用。从国家任用官吏的科举取士,到社会经济组织的招募聘用,甚至个人的交友择偶,对学历标尺的这种普遍性应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学历已经作为个人综合能力和学养水平的衡量标准被普遍接受,并且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用人制度和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个人,不论你愿意与否,都无法回避。
  众所周知,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但其合理之处同样浅显明了。无论是普及教育还是选拔式教育,形式上机会的平等和评级标准的一致,使得一般人都无话可说,虽然不是绝对准确,但人们还是基本认可学历在普遍意义上的确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在现实社会中,任何取舍都会牵涉到机会成本,许多非常好的方案之所以未被采纳,并不是因为它不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交易成本是一个社会体系效率的主要指标,对人力资源的衡量也是一样,成本和便利性是重要因素,它决定了这种方案是纸上游戏,还是现实实践。另外,学历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人的综合能力和学养水平,还具有社会专业分工指导的功能。这体现为学历不仅具有学术能力等级特征,还具有专业分工特点。比如具有医学学历才能到医院这样的领域工作,虽然也有例外,但就业的主流方向还是符合学历的专业类别的。这一点大大方便了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人才选用,降低了全社会的雇用成本。学历也通过专业分工的属性和教育培训内容相互动,以适应社会的人力资源需要,比如调整教育内容、改变教学体系等。
  学历还有一项不太引人注意的功能,那就是引导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并且用来选择教育。比如一个人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杰出的工程师,那么这就是一种职业生涯设计。也许他最终未必能实现这一理想,但从选择教育开始他就会以此为目的来选择理工科大学。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理工科相关的学历就不能成为杰出的工程师,但那可能是十倍的杰出、百倍的努力换来的特殊待遇。如果不是社会资源遇到了短缺瓶颈,就很少会有这样的机会。许多种职业的执业许可都已经和特定的学历建立了联系。虽然有些可能是短期培训学历。通常这类学历的专业性更强,所学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职业选择性。近些年来,就业形势不是太好,人们的职业生涯设计不得不向社会现实作出让步。很多人不得不根据就业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这种设计就是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选择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就业形势的好坏在形式上表现为对学历的认可。通俗地说就是所谓学历证书的含金量。千万不可小瞧这小小的一本证书,它通过用人单位对于职位、岗位和薪水的高低的安排,间接地实现了学历的价值兑现。
  
  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聘用标准
  
  学历把很多人挡在了某些职业门槛之外,也使得用人单位错失了不少人才。有的人没有学历,但却很有能力、经验,甚至是某个特殊领域的天才。所谓的奇才、怪才多半指的就是这种情形。比尔·盖茨并没有获得过硕士学位,甚至都没有拿到大学学历证书(后来有没有补一个学历笔者不得而知,但授予他高级荣誉学位的大学却是不少)。人们对学历的不满和指责多半集中在唯学历论上,其实这个问题大家并没有多少异议,大家一致承认唯学历论是不科学的,学历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和才能。问题是没有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在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在真理和获得真理的成本之间作一个折衷权衡。承认现象,接受现实,学历仍然被当作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和学养水平的事实上的尺度。
  一个社会的用人观念必然和它对人力资源的衡量尺度是密不可分的。从中小学教书育人标准的德智体美,到选拔人才的德才兼备,都试图把选人用人的观念投射到一种尺度或者评价标准上来。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用人观念既与历史传统一脉相承,又展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其中对于学历的重视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突出的体现便是对学历的普遍要求和大幅度提高。在就业和选拔人才的时候,有一个几乎无可逃避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学历”。这里的学历是指高中以上(不含高中)的学历,在很多情况下还会被解释为大专以上的学历。现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招聘、雇用和人才选拔、干部选用当中,学历已经被广泛地当作了标准或者标准之一。有的已经成为制度和规范,有的则成为惯例。在很多情况下,学历已经成为硬性标准,演变成就业和升职的必要条件。这就把用人和学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不是决定也是严重影响就业
  
  中国曾经历过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样社会就业也有过这样的一段时间的计划体制。典型的体现如大学毕业国家负责分配工作,学历就成了就业的充分条件。对于如今的在校学生来说,这样的时光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今天的大学生却获得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迁,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学历和就业之间经历了“有学历就有工作”——“有学历不一定有工作”——“没有学历一定得不到特定的工作和岗位”的演变。仔细分析这种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关于学历和用人观念之间的联系最突出的体现还在于用人的“雇用、聘用、选拔”——选择环节,这说明学历的“敲门砖作用”是很强的。在用人的“选择”之后的“实际使用”环节,学历的作用会明显降低。特别是非常注重效率和效益的企业组织当中,学历的重要性在实际使用人才时会有适当的淡化,甚至全然被撇开。也许是我们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的原因,也可能是学历教育普及的原因,在企业组织的招聘过程中学历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一个人的品行、经验、性格在企业的招聘开始被重视,并且有普遍化的趋势。
  不少社会组织在招聘新人时,开始倾向于有过工作经验的人。这可能是对于学历背后的教育产品——人才的质量缺陷的一种矫枉行为。但是这种观点也受到来自于有的专家学者的质疑。质疑者认为,是由于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就可以在众多竞聘者当中选择具有更多附加价值(比如工作经验、社会资源和特定行业背景等)的人。虽说用人单位有时也在招聘条件中附加比如说特殊地域、行业人脉资源之类的条件,但这些毕竟属于特殊行业的特殊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学历作为衡量应聘者综合能力和学养水平的尺度地位。比如在同等条件下,有较高学历的优先。事实上这个假设的顺序常常是颠倒过来的,学历成为先决条件。同等学历的条件下,有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简而言之,用人需要衡量人,而衡量人最现实和方便的方法就是学历,因此用人观念不可能脱离这个标准。虽然这个标准不完善,那也只能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修补和调整了。学历不是万能的,没有学历常常是“万万不能”的。
  学历并不是总能给就业带来竞争力和优势。的确存在着一些工作领域和岗位是经验密集型的,很高的学历意味着较长的在校时间,也表示一种缺乏经验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虽然也会在意竞争者的学历,但可能是以具有某种经验或经历作为先决条件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存在着一些职业,在现阶段被认为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就能胜任。在教育存在成本的情况下,自然假定较高学历的人力资源需要支付较高的雇用成本和薪金。这样的职业和岗位自然就排斥学历。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需要较低学历或者职业培训即可胜任的工作。具有较高学历者在这种就业情况下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也许你可以争辩说,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扩大和普及,学历并不是就业的特别条件,我也不为此需要特别的薪酬,但是用人单位可能不会相信,或者将信将疑。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常常有高学历者求职时,隐瞒自己的最高学历的案例了。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 ”技术的成熟、5G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新技术对教育方式产生了多维度的影响。混合学习在在线学习的资源支撑和学习方式培育下进入教育本体,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形成了混合学习空间概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發展。基于学科学习、项目学习等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体现出混合空间学校的跨界性、强交互性、新社群性三大新特征,让学习关系重新组合、学习空间重新构建、学习技能重新定位。  混合学习空间融合多种教育资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做一些前无古人的事情就好了,哪怕是在很小一个领域内前无古人的事情”,这是25岁的戴志康在回应“天才”一说之时的自我评价。这位被称作“80后”创富英雄的年轻人,掌管着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社区软件技术及服务提供商,也是唯一一家提供完整社区软件技术和服务的康盛创想(Comsenz)公司。由他研发的“Discuz!”社区软件目前被国内30多万个社区论坛所采用,这一数字是国内社区论坛总
盛夏将至,酷暑难敌,隐于居室,似一尾鱼,潜入文字里,一股清凉静气入心入脾。  静气如涓涓清溪,从一本书里缓缓流入心底。书是旧书,清人沈复的自传散文《浮生六记》。断断续续地读,深深浅浅地记。  中年以后,读书速度有意无意慢了下来。阅读于我这个年岁的人,已经谈不上塑造心灵,甚至连影响心灵都有点无力。但是谋过面的文,牵过手的字,清洁了心灵深处,消解了疑惑、惶恐、胆怯,或者仅仅是填补了空白,它填补了某一处
摘要:物理实验由于知识点具有交叉领域,实验资源又与多学科发生联系,可以渗透STEM教育理念,进行实验教学.《超重》教学案例,以“实验”为手段,以“STEM教育”为理念,以“物理实验”为载体,以“创新实验室”为环境,通过“合作学习”“项目探究”等,进行跨学科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构建STEM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教育新生态.  关键词:STEM课程;超重;模型;仪器  基金项目:2018年
美国PLX设备公司研发一套适用于苹果电脑公司iPhone的应用软件程序,借助头盔读取使用者的脑电波,传输至iPhone。使用者现在可以用这套程序训练注意力,今后有望实现大脑操控电脑等设备。这套程序名为XWave,配套头盔售价大约100美元。PLX设备公司应用医学界治疗癫痫病人的技术,从人体头盖骨读取大脑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至iPhone,在屏幕上呈现相应图像。不同图像颜色代表相应的大脑
近年来,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文献资料中,“BYOD”逐渐地、越来越多地浮现在字里行间,并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理由是:既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离不开移动设备,那么学生的学习是不是也应该采用这些设备呢?有了这些设备,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有新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明显提高,家长能否转换观念给予支持呢?最终,自带设备(BYOD)又能否真的打破设备限制,突破学校围墙,真正走向常态
在国际交流和科研教育等领域,人们需要对异国语言文字进行翻译,过去这是语言大师施展才华的舞台,随着硬件技术飞速发展、软件技术不断完善以及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机器翻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果有一天你参加一个大型会议,发现那里的同声翻译竟然是一个机器人,你是否会后悔自己花了十年时间去学习另一种语言呢?为了让这一天早日到来,让我们现在就开始了解机器翻译系统的原理及其采用的技术,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
面对机会,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面对未知,退退缩缩,止步不前;面对挫折,盲目否定,消沉冷对;面对压力,茫然失措,激情顿失。  对于现在,是否求真务实、踏实奋进?对于过去,是否勇敢剖析、洒脱挥别?对于将来,是否理性分析、长远规划?    本期特邀嘉宾——  姜卫勇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聂相国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谢伟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GCDF(全球职业规划
200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7%  3月24日,人事部发布了《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截至2005年12月31日,统计地区共有214123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为87.7%,比2004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统计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尽管近几年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困难,但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有力地促进了
今年,魏明(化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可当他走进人才市场的时候却发现,很多时候他是在和许多本科生竞争一个程序员的职位。两年前,为了躲过由于扩招所带来的就业高峰,他选择了考研;两年后,他发现非但没有避开就业压力,自己反而变得更加迷茫。考研,能否提升就业竞争力?    读研,收益高达150万  刘梅英(北京)/文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本科生的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然而在IT通讯业,高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