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开篇举隅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就是为纠正命题作文立意千篇一律的弊病,希望考生们能根据提供的材料作出个性化的解读,最终使学生作文“百花齐放”。在此,笔者仅从材料作文开篇的角度,以学生的习作实例去证明:其实,就算是考场作文,也是可以写得摇曳多姿、富于个性的。
  一、远近高低各不同:材料作文个性化开篇举隅
  作文材料: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礙,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本材料的立意可以有三个方向:战胜障碍,避开障碍(绕道而行),和有选择地避开障碍。从不同的方向去立论,本身就能体现考生的个性。我们来看看几种风格迥然不同的开篇。
  1.概括材料 过渡句 中心论点
  有位年轻人在前往远方的途中碰到恶狗挡道,他选择避开,而路人则认为应该战胜它。年轻人说,若一遇到障碍就要扫平,会误了行程,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好的捷径。其实,人生就应该如此。人生的障碍很多,避开不必要的障碍,更容易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段开篇,先用两句话概括材料的大意,接着,用“其实,人生就应该如此”一句使材料和立论之间衔接过渡,这样写起来就避免了唐突生硬之感。
  2.简单说理 引述材料 中心论点
  人生本无一帆风顺,前行的路上困难必不可少。好比材料中的年轻人,行走远方,却遇到恶狗挡道。路人劝年轻人要扫清障碍,年轻人却说障碍没有必要一一清除,因为那样反而会耽误行程。所以说,避开障碍,绕道而行,反而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这位考生没有直接引述材料,而是先说上一句道理,也就是先议,先作分析的功夫。接着用“好比”二字将材料勾连,很自然地将材料内容引入到议论之中,在议论中顺便夹带材料以作佐证,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待时机成熟,再抛出立论,显明主旨。
  3.说理中镶嵌材料 中心论点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面对这样的障碍,真的要一一战胜它们才能通往远方吗?我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材料中的年轻人所说,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扫平,反而会误了行程。由此可见,有选择地避开障碍,是通往成功的有效捷径。
  这位考生也是先议,并在议论中“夹带”材料。但这种“夹带”,又有不同。此段文字有两次引述到材料(像“恶狗挡道”一样,正如材料中的年轻人所说),散见于不同之处,而且这种引述并不是对材料的概括,而是摘取能佐证立论的话语(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扫平,反而会误了行程)。最后以“由此可见”一词衔接中心论点,令主旨鲜明。
  4.引述材料 引用诗句格言 中心论点
  年轻人欲往远方,途中遇恶狗挡道,于是绕道而行。由此我感慨良多。李白诗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人生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总有许许多多的障碍阻挡你的驰骋。我想,年轻人的选择并没有错,与其与恶狗撕斗,不如更快地踏上远方的征程。依我之见:行世路,敢于绕道,避开障碍,也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作者对材料的引述只有一句话,取年轻人的角度,所以只叙年轻人。用“我由此感慨良多”一句引发议论,过渡自然;接着将重要的联想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人生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总有许许多多的障碍阻挡你的驰骋),以及对材料的分析(我想,年轻人的选择并没有错,与其与恶狗撕斗,不如更快地踏上远方的征程);作者没有因前面的“联想”而一发不可收拾,而是及时显明论点。
  5.类比联想(或修辞) 引述材料 中心论点
  为什么人生有时要避开障碍?野草说:“就如我绕开巨石,夹缝存生。”溪流说:“就如我回避阻岸,通向大海。”年轻人说:“就如我避开恶狗挡道,通往远方。”可见,当我们面对障碍时,应该有选择的避开,绕道而行,不失为明智之举。
  作者由材料联想到类似的事物,并将之与材料的共同点列阵而作,句式齊整,巧构排比,对材料的引述已在其中。而且,这组排比本身兼融设问、拟人与比喻的修辞,可谓巧妙之至。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许多学生苦于作文的开篇,要怎样写才能立即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于是乎就有了刻意追求新颖、名句、修辞等趋向。但实际上,开篇能在文采或深度上出彩的人并不多。每位考生必须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实力,才能写出与自己相适的文字,这种真实本身就是个性化的体现。
  材料作文的开篇形式其实何止千百!何必一定要修辞?何必一定要引经据典?凡是预设的“一定”,都会成为作文中阻碍自由发挥的“紧箍咒”。读了作文材料,你自己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便是你最真实的作文源头,老老实实把它写下来。当然,写的过程中本身会调用你的语言技巧_这又是另外一番切实的功夫。凡是你的真实所想,只要是切合了作文材料,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写的。再运用你擅长的表达、熟悉的技巧写出来的文字,那必然是代表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之作,亮点也便在其中了。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实现配网自动化有利于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时效性,满足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有利于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有利于满足和确保供电的质量,有利于降低电
我们平时爱吃的小零食可以随便就在街边买到,然而随着季节的变冷,本来我们很爱吃的零食可能就不会经常去买了。夏季的冰镇饮料,冰镇啤酒,各种口味的雪糕供不应求,而到了冬天,这些在
虚实手法在叙事性文章中写作教学实践中运用是非常普遍的,但“虚”与“实”在议论文方面的写作运用却罕有人谈及。借用虚实这个概念,笔者谈一谈自己在一线教学中在如何使用“虚”“实”这对概念进行写作指导,通过“虚”与“实”的使用实现素材论据的优化配置的目的。  “虚”“实”其实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在此笔者把它定义在素材论据所起的作用这一范畴内:在论证方面起主要作用为“实”,起次要作用为“虚”。下面笔者从四个方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初中语文考试内容可以看到,阅读理解题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学生的实际阅读分数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教师也过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经典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材也进行了创新。但不难看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利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师
经济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为了进一步搞好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对经济普查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随着“三集五大”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提高供电企业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培训工作
以有关见义勇为和见义不为的事件为背景,依据网络调查提出问题:见义为何不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环境探析见义不为的影响因素。最后笔者提出相应的宏观对策,呼吁社会不仅仅见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