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过学生的都知道,同桌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存在。抬头不见低头见、朝夕相处的同桌几乎能左右一个孩子一天的心情。在懵懂的年纪,我们柔软的灵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于此时接近一些人,分享成长中的分分秒秒,共同的价值观便悄然形成,从此便有了相携一生的基础。
  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绝佳运气,次次都能与志趣相投或性格互补的同学成为同桌,然后谱写出一曲和谐的笑傲江湖,反倒是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鸡飞蛋打的“怨偶”屡见不鲜。不过,我在初中阶段,却侥幸获得了人定胜天的好运气。
  每次都精挑细选出自己心仪的同桌,对我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这要归功于我那担任班长的好朋友,她负责编排全班的座位,每当班主任老师让她重新排座位时,我就兴奋地凑上去,要求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她,当然是跟我沆瀣一气,结果我不但把握了同桌的人选,还在前后左右都安插上谈得来的同学,大有将每个上学日变成一场狂欢的势头。
  虽说我的行径不值得鼓励和效仿,但借此得到理想同桌后,我的生活质量毕竟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记得那时每天上学前,一想到今天又能见到我那可爱的同桌和可爱的邻座同学们,就开心得禁不住哼上几首小曲。我甚至会根据当下的需求,尝试不同的同桌类型,比如身材高瘦、性格安静而又擅长数学的,幽默风趣、记忆力超级好的,又或是聪明健谈、当班干部和足球队长的,以及细心体贴、喜欢打篮球和上课吃鸡腿的……这些风格各异的同桌只有一个共同点——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男生。
  这个选择并不证明我有性别歧视,只是因为班上男生本就比女生多了不少,再加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男生自然是我同桌的首选。我也很感激我们开明的班风,从来都不禁止男女生同桌。其实男生和女生本就可以思维互补,兴趣方面也可以互相交流拓展,多多相处更能使男生的性格变得更细腻,女生则更大气,种种好处实在是显而易见。
  于是我的青春期里就留下了许多与这些同桌相关的回忆,虽说透着傻气但又无比珍贵。看似腼腆木讷的数学男在指导我数学题目的时候思路和表达都无比清晰,突然有了别样的魅力;而那个记忆力超好的同桌喜欢跟我比赛背书,那种较劲的紧张感令人难忘,更何况他还经常跟我谈论一些哲学问题,莫名的深沉从此颠覆了我那浮躁张狂的性子;健谈的足球队长是个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人,每天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童年趣事同学囧事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说累了就一起玩电子词典上的游戏,玩累了再开始纸上谈兵地讲解游戏玩法,连最为善解人意的班主任都忍受不了我们的聒噪,有次干脆把我们调开,却发现我们隔着其他人仍在说话,便自认徒劳地又把我们调回同一张桌子;细心体贴的那位同桌总是在一起打篮球时默契地掩护我,每次课间去买了鸡腿之类的零食回来,也不忘帮我带上一份,一起吃得不亦乐乎,有次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还在死不悔改地吃冰淇淋,结果差点中毒……
  直到如今,这些同桌仍属于我最好朋友的那个圈子。岁月流逝,我们的外表和心境跟当初相比早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本性难移的却是那一颗热爱有趣热爱分享、喜欢玩乐也喜欢思考的心。当年的各种小爱好让我们成长为丰富而包容的人,而当时积攒下来的情谊和默契让我们相处起来仍是无比踏实、舒畅,每一件一起做过的傻事都是镶嵌了密码的暗语,交换彼此记忆中不可替代的那份纯真。
  也只有到了现在,才知道当年同桌的你在茫茫人海中有多独特。越是长大,越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和自己气场相投,虚与委蛇、冲突摩擦、互不理睬、难以理解才是常态,但并肩走过青春的同桌,无需多言就能明白一切。所谓自选同桌的“人定胜天”,未尝不是奇妙的缘分牵引,当初勇敢的靠近,换来的是一辈子的好朋友,我实在是太有运气。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还是会毫不犹疑地“操控”自己和他们的命运,让一个个孤单的生命从此密不可分。
  编辑/姚 晟
其他文献
1 在喊了很多年之后,“常回家看看”终于入法了。已经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该条规定就被很多人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入法,并引起热议。有人对该条规定的落实表示担忧:“‘常回家看看’如何量化?质量如何保证?对违反者如何处罚?好的法律不能沦为纸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改革的日趋深入,文学,这门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更是应引导学生以文学阅读为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