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中国南方汉族移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boy_z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汉族移民"、"南方"、"明清"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时间跨度为1976年至2018年共430篇期刊文献,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本文发现明清以来中国南方汉族移民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历经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和深化阶段。研究机构多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高校,有代表性的是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以民族学、历史学学科为研究主力军。他们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汉族移民历史的考证与溯源、移民文化交流与互动、移民社会发展、民族关系和民族融合四个方面,较多关注贵州、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汉族移民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案例调查。但目前学界针对汉族移民的整体性研究成果中,将"岛型社会"尤其是"移民岛"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进行历史梳理及现状呈现的完整度明显不足,研究范式及理论建构有待进一步推进,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有待创新。未来研究需要从区域微观的个案调查转向多学科、多视角、系统性跨区域比较研究,反思中国的民族关系理论和民族团结实践,总结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为建设兼收并蓄的共同体文化提供学理支撑,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
其他文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创新研究,坚定理想信念和战略定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集中地展示了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原创性成果,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学术阐释.为此,2021年第1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设专栏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的便捷,社会变迁日益加快,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众社会心态的嬗变和复杂化.对应于这一趋势,中国社会心理学界围绕与社会心态相关的诸多领域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专题所收录的三篇相关主题论文中,杨宜音、闫玉荣以互联网引发的"罗尔事件"为例,从3万多条微博评论中抽取3221条,通过内容分析解释了网民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信息加工、建构信息信任环境的过程,以期揭示网民对网络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条件.
期刊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学界突现一道学术风景.它陡然地打开一片很大的学术空间,无数崭新的概念、话语、理论思考和研究课题一涌而出.它方兴未艾.它给较长时间以来比较平实、甚至有些沉闷的文化学界带来一片全新的风景与勃勃生机.这就是与二十年非遗(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的实践紧紧相随的理论探求与学术建设.现在应当予以特别的正视与重视了.
期刊
健康,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起点和目标,是保障人们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等一系列决策,都彰显了卫生健康对人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共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成就卓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历史传统、语言文化、政治制度三个维度着手。中国的历史因各民族共同书写而丰富多彩,汉族的历史不全等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少数民族的历史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语言文化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而光辉灿烂,从汉藏语系的多声调语言,到阿尔泰语系的元音和谐语言,从"汉字圈"到方块壮字,从半坡遗址到河姆渡遗址,从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中国的语言文化自古呈现出满天星斗的壮丽景色和多元归一的大趋势。中国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制度因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行之有效,我国各民族在
《钦定西域同文志》是清朝官方所修的第一部清代新疆、青海、西藏的地名录和山水名录,第一部卫拉特、回部和西藏贵族家谱,也是第一部该地区地名、山水名和人名的满、汉、蒙、藏、托忒、察合台六种文字对照的大型辞书。该书保留了清朝中亚和青藏高原的几千个地名、山水名以及人名的原文、原音写音,以及地名、山水名的含义,这是发明现代科学音响技术前能做的最好的语言田野调查资料记录,它为学术界提供了18世纪中国大西域最大的民族语言地名人名词料库。本文认为,《钦定西域同文志》的编纂是清朝政治上实现"一统无外"的结果,也是推行"
从总体上看,恩格斯主要根据婚姻家庭关系和社会组织类型的嬗变这两条线索来叙述习惯法生成及变迁的一般历史。他根据人类学家的调查,结合自身观察,对各民族婚姻家族关系及社会组织类型的嬗变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习惯法生成及变迁的原因按其重要性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有: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集团利益、社会组织结构、历史文化传统、地理和交通条件、军事征服和殖民统治等六大因素。前四大因素是习惯法生成及变迁的内因,后两大因素是习惯法生成及变迁的外因。四大内因中,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集团利益、社会组织结构、历史文化传统分别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根植于经典文本和现实逻辑的互动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内在统一的整体,不是支离破碎的组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整体性形成于以人的历史视角看待超现实的观念,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依据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持续的社会实践中以整体性和统一性把握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概念、范畴、命题等要素构成了有内在联系的系统,立足整体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与理论个性,又适
本文通过对以往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归纳,结合内蒙古12个典型纯牧业旗的牧户抽样调查数据对牧户价值链进行研究,发现牧户价值链中收益排序依次为技术专利、金融资本、国家税费和牧户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公共用品属性的草地畜牧业,存在生产季节性与降水的非平衡性,导致畜牧业经济的非预期性。草地产权制度变革致使放牧半径缩短,降低了移动式放牧畜牧业的弹性。草地畜牧业种(母)畜市场无法供给,需要自我培育的市场失灵,致使牧户始终处于通过外来能量(购买饲草料)来保障繁育母畜的自发行动中,并用借贷来维持小牧经济的
关于革新桥文化生计方式,目前学界多简单地定性为"渔猎采集",并没有整合动植物和工具遗存做深入研究。这样笼统的定性不利于突显该文化生计方式的自身特点,进而会限制对其意义的把握。首先,动物遗存显示革新桥文化的肉食来源既有狩猎也有人工饲养的家猪;其次,植物遗存表明当时人群经常食用橄榄、乌榄和余甘子这三类坚果;最后,对出土工具分析发现,石锤、石砧、研磨器和宽磨面砺石(磨盘)等植物类食物(尤其是坚果)的处理工具占据生计相关工具总数的半数以上。因此,整合这三方面证据,本文认为革新桥文化的生计方式并非简单的"渔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