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屈光手术方法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疗效比较

来源 :国际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engwa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WF-LASIK)术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03/2021-03本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患者97例194眼,依据手术方式分为LASIK组28例56眼、WF-LASIK组32例64眼与SMILE组37例74眼,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高阶像差、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1、3mo UCVA、球镜、柱镜、等效球镜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LASIK组术后1、3mo球差大于其余两组(均P0.05).结论:LASIK术、WF-LASIK术、SMILE术治疗屈光不正均可获得良好视力效果,WF-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最好,SMILE术后泪膜稳定性更好.
其他文献
高度近视并发的眼底病变是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之一.在高度近视眼底的一系列并发病中,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eleral staphyloma,PSS)是最基础的病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就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机制、检查方法、分类及治疗展开综述,为临床上后巩膜葡萄肿的防控提供更好的认识.
据统计,目前约有46%~64%的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性角膜病变.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日益攀升,糖尿病性角膜病变逐渐受到眼科医生的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活性氧和活性氮产生过多,从而损害机体组织细胞的一种病理过程,其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回顾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临床诊疗有所助益.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04/08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82例203眼,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DM组,98眼)和非糖尿病组(非DM组,105眼),DM组患者按照白内障术后30mo是否发生PCO分为PCO组(26眼)和非PCO组(72眼).比较DM组和非DM组术后PCO的发生及分级情况,分析术前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因素对DM组患者白内
目的 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各种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的总有效率.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21年10月20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和Cochrane Handbook偏倚风险工具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和R 3.6.2软件gemtc、rjags程序包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不同病程的应答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1/2020-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NAION的患者70例7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5例35眼仅接受常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治疗,联合治疗组35例35眼接受常规治疗联合DE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以及不同病程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视野缺损(MD)、模式标准差
高眼压是V4c型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植入术后最为关注的并发症,其出现时间整体上分为三个时期:术后早期(术后1wk内)、术后中期(术后1~4wk)及术后晚期(术后1~3mo).术后早期眼压升高主要是由术中黏弹剂残留引起,术后中期主要是激素药物使用引起,术后晚期则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正确识别各种眼压升高的机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预防青光眼等长期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术后眼内压升高出现的时间和机制进行综述.
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是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或分化,并伴随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是纤维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胚胎发育、肿瘤侵袭及多种纤维化疾病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EndoMT在眼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EndoMT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发生机制和其在眼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在理论上揭示其作为相关眼病治疗靶点及再生医学技术关键点的可能性,为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生物体内存在自主性的近24h为周期的振荡,即昼夜节律.生物钟是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时钟系统,由中央和外周生物钟共同组成.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转录-翻译振荡环路,通过神经传导和体液途径输出信号,进而实现对机体生理生化和行为昼夜节律的调控作用.哺乳动物的眼球包含一个完整的生物钟系统,该系统可调节眼球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多种参数的昼夜节律变化,各种原因引起的生物钟基因异常,将影响眼球的昼夜节律,并可能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具有昼夜变化的特点,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改变不仅参与了
目的:比较双眼及单眼植入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IOL)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阅读流畅性及术后满意度的差异.方法:对我院48例7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入IOL类型不同分为2组,其中23例46眼双眼植入Symfony IOL为双眼组,25例25眼一眼植入Symfony IOL,另一眼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为单眼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后3、6mo远、中、近距离视力数据、对比敏感度、术后阅读流畅性、阅读速度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高血糖引起的,以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手持式免散瞳视觉电生理诊断设备(RETeval)、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凭借其无创性、可定量、方便快捷等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及DR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就RETeval、OCT及OCTA的原理及其在DR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