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舞蹈教学中学员专业水平的分层现象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被广泛关注,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河北省各市区老年大学、老年人教育机构也遍地开花。老年人参加舞蹈活动不仅可以调节他们的生活、情绪、人际关系,还能使他们的精神得到满足,身体得到锻炼。因此学习舞蹈成为老年人精神与身体健康的寄托,被广大老年人所追捧,然而由于老年舞蹈教学尚没有明确的学制和年级分类、学生自身特殊性等原因导致舞蹈课堂中出现学生专业水平明显分层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大大影响了老年学员学习舞蹈的热情,因此解决老年舞蹈教学中学员专业的分层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对河北省老年舞蹈教学中的学员专业水平分层现象做了深入研究,为老年舞蹈教学分层现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有助于老年舞蹈教学的健康顺利发展。
  关键词:老年  舞蹈教学  专业水平  分层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65-0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的精神,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冀政办字〔2017〕135号)文件精神的有关要求,结合河北省老年教育发展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整合社会资源,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随着老年舞蹈教育的开展,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越来越多,老年舞蹈教育中的问题也慢慢呈现出来,其中学员的专业水平分层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学员的学习兴趣受挫,教师的课堂满意度降低,长期无法解决学员专业水平分层现象的话,难以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行。
   一、现状分析
   以河北老年大学为例,目前老年舞蹈教学中学员专业水平分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学员基础水平分层现象
   有的学员从未接触过舞蹈,这样的学员从未尝试过舞蹈、不懂得节奏与肢体的配合,完全是零基础;有的学员曾经参加过广场舞等自娱性舞蹈,这样的学员在肢体协调性、节奏的把握方面有一些浅薄的理解和认识。还有一类则是在一些机构或者团体接受过相对正规、专业的学习和训练,甚至还参加过一些演出、比赛等,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这样的学员专业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学员。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完全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占比44.67%,参加过舞蹈学习经历的占比22.67%,有过舞蹈学习经历且有过演出经历的占比32.67%。
   (二)学员学习能力分层现象
   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人的学习能力不是完全相同的,存在着一些差距,老年人的学习能力也不例外。需要明确的是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并不比年轻人差,甚至有经验的积累、社会阅历的奠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的比年轻人还强,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舞蹈课中,要求肢体的协调性、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和感知力、情绪情感投入等等,同一班级中学员的学习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学习能力的差距导致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出现分层现象。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河北老年大学150名舞蹈学员的学习背景、学习意愿、到课率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及对部分学员的访谈得知老年舞蹈教学中出现学生专业水平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学校招生和建立班级的方式不够细化
   目前河北省老年大学的报名方式主要为线上报名,分班采取随机分班的方式。对报名的学员只有年龄要求,符合退休年龄的即可报名,没有关于身高、体重、形象面试、协调性考核等符合舞蹈专业特点的要求。且学员报名后,采取随机分班制,这意味着同一班级的学员从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学习意愿、年龄等方面均没有标准划分,致使建班初期就形成了学员水平分层现象的产生。随着我国老年舞蹈事业的迅速发展,至今老年舞蹈专业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多方重视,在学校招收老年舞蹈学员时,因为地域、成长背景的差异性,老年舞蹈人员在各自的运动技能、接受力、专业素养、协调力、音乐节奏感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老年舞蹈教学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同舞蹈元素或组合,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认为太过容易,对于部分老年学生来说认为难以接受。尽管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上,对于不同的老年学生来说都存在十分突出的差异性情况,所以大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以及老年舞蹈者彼此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些都不断促进老年舞蹈专业的教学变革,迫切需要不断寻求有助于学生发展和专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教学。
   (二)老年学员舞蹈学习能力和学习目的存在巨大差异
   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受年龄和人生阅历的影响,老年人学习舞蹈理解力强,但是完成度略差,对肢体的支配能力和舞姿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距,接触过舞蹈训练且有过舞台表演经验的明显好于零基础学员。这就使得同一班级的舞蹈学员在学习一开始和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专业水平的分层现象。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同一班级中学员的学习目的也存在着很大差距,从学习目的和意愿上来看,通过舞蹈学习强身健体的占28%,想通过舞蹈学习增加社交、消磨时间的占0%,想弥补年轻时舞蹈梦想和遗憾的占16.67%,想通过老年大学进行舞蹈学习,提升形体气质,体验美感的占55.33%。由此可见,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学习舞蹈二分之一以上是出于对舞蹈的热爱,追求真正的学习舞蹈、追求舞蹈帶来的美感体验、丰富老年生活,这与老年人学习舞蹈的终极目标一致。近三分之一的人是为强身健体,还有五分之一是为了弥补遗憾、圆舞蹈梦。不同的学习目的,也导致舞蹈学习过程中分层现象的产生。追求舞蹈学习和美感体验的就会更加注重知识的学习,付出多、进步快,想要强身健体来学舞蹈的,则在学习过程相对投入精力较少,舞蹈学习中的完成度也不会太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情况的学员专业水平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分层现象也会越来越明显。   (三)部分学员不能保证到课率
   通过调查发现,一学期中能保证100%到课率的占到了51.33%,保证80%到课率的占40.67%,60%到课率的占4.67%,50%到课率的占3.27%。通过数据统计可知,只有51%的学员是能保证100%到课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身份的特殊性,要兼顾家庭、孩子的接送等,舞蹈课在老年人生活中与青少年不同,青少年到学校学习,学习是第一位的,而老年人到学校学习是居于其整个生活中其他事情的后面,比如孩子因某些不可控因素,比如生病等原因,与老年人上课时间冲突时,她们就无法保证到课。另一方面,老年大学是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对学员到课情况没有严格要求,很多老年人因外出旅行或家庭聚会等休闲娱乐活动,会自行暂停舞蹈课,选择处理完自己的事后再安排自己上课。加上老年大学课程周期长,每周只有一次课,老人记忆力减退,如果不能保证到课率,很快就会与同学们拉开差距。
   三、应对措施
   (一)完善分班制度
   要从报名时就根据学员的自身基础状况来设置班级,比如舞蹈班在报名页注明:有无舞蹈基础、身高、体重等选项,根据学员自己对自身情况的定位填写后,系统再进行同类项合并建立班级,可分为零基础和有基础学员招生,大部分老年人学习舞蹈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丰富业余生活,这类人群可建立舞蹈入门班。针对追求舞蹈水平提升、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员可建立舞蹈基础班,并以专业方向命名,如古典舞入门班、民族民间舞基础班等,确保班级建立伊始就将学生专业水平差距降到最低,这样从招生源头上就对学员的水平做了大致划分。
   (二)建立学期调整机制
   老年人学习舞蹈不同于青少年,青少年有严格的升级制度和学制学分要求,老年人没有学制和学分要求,所以不存在留级情况,但根据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可以让老人在每个学期末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下个学期调换班级,如学员A所在的班级整体水平较高,教师整体教学内容可能会略难于普通班,教学进度也会略快于普通基础班。学员A学起来就会很吃力,这样对学员A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要让她轻松驾驭所学知识,可以让其调整到与自己接受能力和学习进度相匹配的班级。
   (三)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已经形成班级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逐渐显露学员水平分层现象的,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舞蹈教学的科学规范性,教师要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结构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根据学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心理需求,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趣、符合老年人的身体训练特点、难易得当。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采用纵向分组的方式形成班级帮扶小组式学习,形成“传帮带”机制,互帮互助,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改变常规课堂中教师与学员在课堂上过于严肃的交流方式,让老年人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建立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避免高度严肃和紧张感的教学交流方式,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除此之外可以针对老年舞蹈教学中不同学员之间存在的专业分层的情况,采用分类分层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打破常规的舞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重视老年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需求,有助于贯彻舞蹈教育中“因人而异”这一基本教学原则,并且在教学中可以做到科学有序的层次化安排舞蹈教学,让老年学生可以在舞蹈学习中由低至高的掌握舞蹈技能,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有更好的发展。最后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分层组合,可以联合定期升降,这样能够让不同层级的老年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彼此交流,互相竞争,进一步优化每一位老年舞者的自身个性,从舞蹈知识、技能各方面综合提高老年舞者的能力水平。
   (四)多措并举,提高课率
   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员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到课率,让学员有集体意识,明确到课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将每节课所授教学内容以录制视频的方式录下来,课后发至班级群,保证落课的同学能及时接收到新授内容,避免因学员偶尔的落课,导致跟不上进度,缩小学习过程中的分层差距。
   (五)提升教师魅力
   在老年大学中,教师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关系到每学期报名时本班级学生的报名率。一位好的老师能让学员更加喜欢这门课程,很多老人将自己的舞蹈教师当做自己的精神寄托,除了认真学习舞蹈外,她们会模仿老师的穿着打扮,为自己树立一个审美标杆,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每次上课都能让自己心情更加愉悦,身心也更加健康,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四、结语
   通过对老年舞蹈教学中的专业分层现象的研究,反映出老年舞蹈教育中更应关注其心理特征,结合老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身体状况等,合理利用教学方法。教师要研究老年人心理学,研究老年人个体及群体的心理活动变化、特点和规律,明确老年人学习舞蹈是在强健身体,在这种基础上接收相对专业科学的舞蹈学习,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最终达到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一方面,国家给予政策和硬件投入等方面的支持,管理者已经投入行动支持,另一方面,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则需要从研究老年人这一授课对象的特点出发,研究国家进行老年教育的初衷、研究授课对象的心理和身体特点,结合专业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授课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品行修养也是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老年人不同于青少年,靠严厉、靠惩罚教学是不现实,也是不成功的。想让学员到课率高、每学年报名都能保证班级满员,教师必须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员。教师对学生有吸引力,学生才能认识到课程的宝贵性,让学生每次上课都意犹未尽,每周都盼着上舞蹈课。这样从各方面努力将学员专业学习分层现象逐渐弱化,保证老年舞蹈教育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惠.城市中老年人舞蹈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以山东老年大学为例[D].云南艺术学院, 2012年.
  [2]戴勉.强化中老年舞蹈教学的基本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16(03).
  [3]尹家梅.把握老年舞蹈教学特点与规律[J].社会主义论坛,2017(03):57.
  [4]唐坤学.老年舞蹈的理论定位与教学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5]张月欣.浅談怎样提高老年大学舞蹈教学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
  [6]刘玉玲,余婧华.老年舞蹈教学浅谈[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7]杨祎程.从老年大学舞蹈教学过程中几项观察的启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8]胡志强,肖瑞泽.中老年舞蹈教学培训探究——以广东省文化馆中老年免费舞蹈培训班为例[J].神州民俗,2012(02).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而民族音乐则是民族文化长河当中最为璀璨的绝世奇珍。高等院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传统民族音乐,充分体会民族音乐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本民族文化。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时,高校教师要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关于民族音乐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
摘要:近年来,美术馆、美术展览层出不穷,是艺术走进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当代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小学教师可合理利用公共美术资源,进行馆校合作,丰富课堂形式,学会美术鉴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通过展览学生可身临其境感受高雅艺术,与此同时,美术馆、美术展览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它们的建设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将参展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使中
摘要:民间美术是经过无数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传承的产物,它不仅蕴含着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还表现着民族的喜闻乐见和审美情趣,对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恢复和振兴民族智慧与美好情感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作用。本文从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和在初中审美教育中的渗透现状出发,以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文化意蕴、隐性审美为基点探究其美育价值,将民间美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促进学生审美
摘要:浸没式戏剧自出现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式戏剧,它改变了镜框式舞台的观演方式,将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观演关系。浸没式戏剧的空间沉浸感、文本召唤性与表演互动性给予了观众更多主动参与的权利,更加注重观众在戏剧演出中的价值体现。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切入,关注接受美学提出的读者在艺术作品中的创造性作用,从空间、文本以及表演等三个方面解读浸没式戏剧的观演关系。 
摘要: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至今音乐理论界,包括作曲、表演、鉴赏、教育等音乐实践一直争论不休的核心美学问题。本文将从美学观点与哲学角度出发,深入人的精神层面展开探索,从作曲技术、哲学、音乐美学、文学等角度解读音乐形式与内容两者之间的悖论关系。  关键词:音乐内容 音乐形式 作曲技术 辩证关系 人文精神 哲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
在网络信息化的新时代中,音乐教育也在由传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向新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本文以高校钢琴教学为切入点,从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中进行拓展与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钢琴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也是钢琴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建立、发展、壮大体现了我校在音乐表演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特色方面的发展思路。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需要一定的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知识
期刊
摘要:《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探索教育制度的优秀电影代表,影片以音乐启蒙、组间合唱团为线索,拍摄场景集中、画面考究,在简单的叙事中结合优美的音乐元素带给人美和享受。作品中不但反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表现了影片制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对观影者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能够从中有所启迪。笔者对影片进行情节概述,并从其艺术表现内容和方式角度分析其艺术特征,探析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合唱 艺术
摘要: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提升自身的钢琴演奏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对于钢琴教育来说,其本身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分强调对于钢琴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教学过程整体过于沉闷,在这样的氛围下,钢琴教学的价值也难以有效的凸显。本文基于铃木教学法基本理念,探究铃木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改编创作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需要当代作曲家运用全新的作曲技法对传统曲目进行移植,在移植中创作.在尊重原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作品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高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成效显著.要针对地方高校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