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应“读”占鳌头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qsams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读” “巧” “量” “情”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感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初读感知教材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熟读精思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学前“三步”初读,要有“量”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人人做到三读。“一读”要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读”要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读”要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了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拨,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使其逐步做到“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并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接着思维品质;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
  如我在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开始我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我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我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是吗?
  二、精读中感悟,重在“巧”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過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必须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點”则不如不“点”。
  如在教《给予是快乐的》时,我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各自了解的内容:有关于故事情节的,有对人物评价的,也有结合课文内容对词句理解的。接着,我引导学生:“人物的对话往往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下面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小男孩和保罗说的话用笔画出来,再从课文中圈画出能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标点,认真揣摩体会,轻声练读这些对话。”最后,我请学生把自己认为理解最深刻、读得最好的对话读给同学听,并说说这样朗读的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对语言的敏感之处也就不一样。这种允许学生对语言整体进行自主阅读、自由选读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个体的经验水平,降低了交流表达的难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同学们的交流、评点,既能够相互启发,又便于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三、熟读中生巧,突出“情”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这时的读书训练应从技巧及形式上给予指导;形式上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停连处理等。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则配上忧伤的音乐,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过程则又配上了欢快的乐曲,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两个小动物纯洁的友谊之中,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课堂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设计教学空白,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设问教学备受师生的青睐,它是把数学知识通过问题设疑和解答的途径,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有益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分析了开展设问教学的意义和原则,着重探究了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设问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分析了变频器在清梳联系统中在不同位置不同的应用模式下,阐述变频器在清梳联控制系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大型自动化公司正在开发的产品大都只是对原有产品系列的复扩充,只是在概念上玩花样。这些公司太保守不敢做短期的突破。没人有精力去做更优秀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要。自动化
教师要在课堂上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性情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锻炼他们分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因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为历代的文人墨客所称道。其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咀嚼这首词的时候,
1.教材分析  本课课题传达出一个递进的关系:首先要确定一个产品,围绕这个产品进行包装,在达到保存、存放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再来谈设计问题,相应的设计问题也方便展开,像选择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造型结构,搭配不同的图案、文字、色彩等等。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涉及到了产品包装设计的多个方面,产品包装的历史,发展,作用,按材质进行的不同分类,不同的造型结构以及系列包装的多重内容。  2.教学目标和课时的划分
通过采用HINV系列高压变频器对河南天工输送带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密炼机高压变频器工艺调速改造,实现了变速密炼机与上辅机不同配方的完美结合,并最终完成了高性能密炼机专家系
根据岩石核磁共振横向驰豫谱分布特征,采用孔隙分割原则,将核磁共振累积曲线划分三段式,确定岩样的小孔、中间过渡孔和大孔分布。大孔隙对岩石渗透性有贡献,而过渡孔有部分贡
[摘要]:在新课程 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很多物理教师也充分地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基于此,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物理教学 效率 趣味性 一、改变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生动、活跃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性思维、探索精神以及实
近日,富士电机开始推出FRENIC-Ace系列高性能标准型变频器,这个系列将满足亚洲、中国以及欧洲市场对通用变频器产品的要求:能够根据各种设置环境或负载条件来选择最佳的容量。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