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任仲伦

来源 :东方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传统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今年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65周年。而去年又恰逢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在上海诞生的第100周年纪念,掐指一算,不多不少,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成立继承了100年上海电影的历史和传统。“传统”是什么?这是一个颇难描述的问题,1905年,当奇异的“西洋镜”第一次在上海徐园播放的时候,观众们惊叹连连,但也只是将其视为“如梦如幻影”的新奇玩具;1913年,当中国的电影拓荒者们在摸索中启动了第一部电影短片《难夫难妻》的拍摄时,他们并未细想何谓“传统”。上海,对于当时的电影人而言,可能就是一片“冒险家的乐土”。然而,“传统”是个沉甸甸的名词,对于上影集团的掌门人任仲伦而言,“传统”意味着时间的积淀,以及艰苦的耕耘过程。而上海电影集团继承了上海电影的一脉香火,筚路蓝缕,但求不忘初心。
  Q:上影厂是中国电影的重镇,您认为上海电影的传统和灵魂是什么?
  A: 从上海电影来讲,有两个标志特别明显。首先是电影创作上:始终贴近世俗生活,始终贴近社会现实。上海电影真正成为经典的,大多立足于社会现实,塑造市民形象。例如《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概莫能外,这是上海电影很重要的一个传统;其次,上海电影在不同时代造就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大家,既包括优秀的电影明星,优秀的电影导演,还包括其他电影制作者和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传统就构成了上海电影的两大支柱,这是上海电影给上海这座城市和中国电影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Q:上影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和传统,但是,要超越前人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困难的,这会不会成为继承者的最大压力?
  A:我们始终把传承和创新作为上影的基本动力和目标。上海电影的辉煌,无论在哪个年代创造的辉煌,都是上影人的财富。在新建上海电影集团总部时,我提议建造上海电影博物馆,就是为了表达对上海电影历史和上海电影前辈的敬意,这份敬意是由衷的。历史总是在接力中发展。每一代人都在前人手中接过棒,并终将把手中的棒交给后来者。所以,每一棒之间都要相互尊重和支撑。上海电影曾经的辉煌,奠定了我们的精神动力,也带来了压力。人们经常会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的辉煌作为标杆来要求今天。尽管当时中国电影只有上海的“独秀峰”,其他城市都在战乱中。所以,当《南方周末》采访我时,我曾经说:当时上海电影站着是中国电影的高度,蹲着是,躺着也是。现在中国电影格局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希望上海电影永远保持辉煌保持领先,这种要求或者说追求是合理的,上海电影集团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沉浮
  上海电影有光荣的传统和辉煌的成就,但也曾遭遇没落和困顿。每个经历过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中国人,可能都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那段起伏命运记忆犹新:八十年代,电影院曾是中国人最热衷的精神乐园,但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电影院又沦为门可罗雀的场所,任仲伦2003年赴任上影集团,他刚好遇上了中国电影那段凄楚岁月,从2003年到2014年,对他的职业生涯而言,可谓跌宕起伏,一言难尽。经历了心灵的沉浮,回首十年来上影所走过的路,他反而气定神闲,不无风趣地用了两个词来形容:第一阶段叫“爬坑”,第二阶段叫“爬坡”。
  Q:任总,“爬坑”和“爬坡”,究竟是什么意思?
  A:所谓的“爬坑”阶段,就是在十年前,当时中国电影处在一个整体性的低迷时期,长达十多年。我记得2003年刚到上影集团的时候,当时企业有几个突出的问题:首先是负债率很高,达到76%左右;其次就是冗员较多,上影的在职员工有3000多人;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影片产量较低,每年大概生产两到三部。职工的收入也比较低,尤其上影的一些艺术家,每个月的收入大概的300块钱左右。2003年,中国电影整个收入9个亿左右,不到10个亿,而电影行业号称内约有50万从业人员, 9个亿的票房要养活这么多人,那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电影人无法靠电影生存。当时我骑车路过一些电影院,很多变成了录像厅,要么就在卖录像带,甚至卖衣服,中国电影处在一种惨淡经营的低谷状态。当时,我们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人穷志短;另一个是人穷志不短!我们选择了人穷志不短。所以,上影在最困难的时候,制定了较高的企业战略——打造一个产业链完整、多片种繁荣、创作能力领先、市场竞争力领先、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现代影业集团。十年来,这始终是我们奋斗的战略目标。我们没有一年提一个目标,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开始艰难的“爬坑”历程。随着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上影集团顺势而动,乘势而上,在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大家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一路走来,可谓坑坑洼洼,风风雨雨。但是,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忍辱,是为了负重;委屈,是为了求全。这个“重”,就是上影的崛起;这个“全”,就是上影的繁荣。我说过,不是为了负重,谁愿意忍辱?! 不是为了求全,谁愿意委屈?!就这样,上影人慢慢走出了困境爬出了坑,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爬坡。这是我们选择的山峰:建设现代影业集团。爬坡依然艰难,但毕竟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每一步都是走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产业链
  熟悉任仲伦的人都知道,他在各种场合最常提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产业链”,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这三个字包含了他上任以来的全部心血和梦想,这个梦想酝酿了十年,终于发酵成现实,而且持续发挥着它的能量。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奖杯,那些都是属于上影集团的荣誉。他淡定地处于其中,指挥着他和上影集团全体职工共同打造的现代企业航母,去探寻影视和商业之间的秘密……
  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上影集团的净利润增加了100多倍,实际资产增加了90个亿,院线市场份额扩张了4倍,在重大影视奖项中屡屡获奖。电影《西藏天空》刚刚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电影华表奖,同时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中国传媒大奖六项奖项,并先后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和中澳电影节上频频亮相。电视剧《焦裕禄》分别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和“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一等奖”,囊括了中国三大电视剧奖项。也许正基于此,上影集团前后4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健全的产业链生态,为上影集团带来了持续而又强劲的动力,2014年上半年跟2013年同期相比,上影的净利润、利润和收入都达到了30%的增长率。这是难能可贵的成绩,尤其是在当今整个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时期,上影集团乘势而上,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当国家广电总局以及上海市领导视察上影集团新园区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一句话:上影是中国国有电影企业的一个标杆,也是中国电影企业中的实力派。
  Q:您很多次提到“产业链”对于上影的重要意义,上影在近十年之所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是否可认为产业链的打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A:打造企业产业链,是上影在2003年年底提出的发展战略。我们就借鉴了好莱坞的经验,提出上影的发展战略核心:打造产业链。把以制片为核心的传统制片厂,转型为拥有制片与市场为两大核心竞争力的影业集团。这些年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上影的整体实力。其一,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使得上影在整个中国电影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强化;其二,由于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市场能力的发展,使得上影的经济效益有了持续的大幅度提升。
  Q:能否从这些年的实操经验中,给我们详解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A:产业链的第一环就是制作环节——建立多片种繁荣的制片体系。上影集团的制片体系在目前中国同类企业中是最完整的。我们在故事片、电视剧、美术片、译制片、纪录片生产领域各有相应的专业制作团队,并且每年有一定的制片量。第二个环节就是建立跨区域发展的市场体系。到2013年年底,上影的联和院线票房约占全国的10%左右,整个票房收入在19亿左右,旗下影院共240家,1300多块银幕,遍及87座城市,规模仅次于万达院线。市场体系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发行。今年的一到八月,我们的发行大概占全国的6.8%左右,全年发行总量将超过15亿。我希望在未来三年,我们发行的份额能够占到10%左右。第三个环节是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服务体系。除了传统的上海电影技术厂,仍然保持着传统电影工艺上的优势和经验,同时我们还和全球最强的特技制作公司特艺,成立了上影特艺公司。同时,现今凡是以三四十年代为背景的影视剧,都是在我们的影视基地拍摄,每年有100多个剧组进驻。第四个环节就是我们的电影传播体系,集团旗下的东方电影频道、电影相关杂志群和其他传播平台承担了这项任务。东方电影频道这几年成为中国电影频道中的佼佼者。除此以外,上影还有一些相关的产业,比如我们的美术设计公司在世博会期间完成设计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场馆;比如我们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刚刚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唯一的“电影技术杰出贡献奖”。还包括集团下属的学校和五星级酒店,一同构成了整个产业链。当然上影的产业链指的是企业产业结构,而不是上海这座城市打造的全产业链。后者要宏观全面得多,上影只是其间的一部分,或者说,努力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人才
  上影走过了跌宕起伏、但又有所成就的岁月。产业链结成精钢打造的船队,将这艘航母级的大型国企号,带入前途光明的海域。而作为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可能还是“人”,人才在企业中所起到的核心助推作用不可忽视。
  在采访中,任仲伦微笑着用眼神和每个进入他办公室采访的工作人员点头示意,说到工作的繁重不易,他不免轻描淡写,但是一谈及上影的人才,他却感概万千,似乎想一吐而快——“如果只有三五个人的精彩,上影集团不可能精彩,至少应该有三、五十个精彩的人。”
  Q:在上影体制转型任务基本完成的过程中,上影集团如何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如何培养新一代电影人?
  A:我刚到上影时,尊敬的老厂长徐桑楚对我说:“仲伦,你难呢!要搞好上影,没有五年时间不行。因为你打开现在上影的大门,人才在哪里?”当时,我的注意力在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困难上,还没有意识到人才问题的严重性,这对上影来说更加艰难更加复杂。在今天影视投资成本百倍增长的背景下,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我一直强烈地意识到,如果只有三五个人的精彩,上影集团不可能精彩,至少应该有三五十个精彩的人。这个“精彩”的定义就是:上影要在电影行业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经营、创作、制片还是发行,都要有全国一流的,或者标志性的人物,是“人物”而不是“人手”。电影企业的评价标准是全社会的,它不是企业内部的拔河比赛,一车间赢了二车间,再赢三车间,你就是龙头老大。你必须与全国同行竞争,必须得到全国观众的认可。只在厂区内自以为是,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这些年上影把人才培养当作重中之重,每年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人才工作会议。当然,人才不是靠开会开出来的,而是靠作品撑起来的。艺术家靠作品说话,这是天经地义的。上影经过几年的努力,出现了一批优秀电影人才,比如电影导演胡雪杨、梁山、傅东育、郑大圣、李欣等,以及动画片导演速达、陈志宏等,还有不断获得重大荣誉的编剧王丽萍,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王景春等等;在制片、技术与经营方面也汇集了更多的年轻人才。这批人才代表了上影未来发展的希望。
  Q:除了上影自己培养的电影人才之外,上影集团与一些著名导演以及其他电影行业精英之间,也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那么对内和对外,上影采取怎样的方式展开和人才的互动与合作?
  A:上影在创作领域两条腿走路。一是支持上海本土的电影力量,积极创作原创作品。比如《自娱自乐》、《对岸的战争》、《父亲》、《喜马拉雅王子》、《神奇》、《可爱的中国》、《上海1976》、《高考1977》、《诅咒》、《美丽上海》、《上海伦巴》、《东方大港》、《廉吏于成龙》、《西藏天空》等影片都是上海本土的原创作品,还有美影厂的导演们原创的很多美术影片,他们都为上海电影赢得荣誉与效益。二是吸引大批优秀的导演进行合作。与王家卫合作《2046》、《蓝莓之夜》,与陈凯歌合作《赵氏孤儿》,与朱延平合作《大灌篮》,与成龙合作《辛亥革命》、《天将雄狮》等。与贾樟柯的合作是最多的,如《三峡好人》、《海上传奇》等。这些合作,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为上影赢得了声誉和效益。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格局跟计划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社会配置和社会分工。在电影业发达的国家,导演、演员、编剧等主创者日益采用社会配置。像美国的大型电影集团,董事长或总裁开始扮演“银行家”的角色,他们管理投资与产出,管理风险与控制。而基本的运作力量来自于“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就是四大团队:文学顾问、投资顾问、法律顾问、财务顾问;十八罗汉是个虚拟的说法,就是以制片人为代表的若干团队或者若干制片公司,然后有选择地配置优秀的创作团队,这形成了产业经济条件下大型制片集团的运行模式。电影制片未来趋势就是以导演为主转向为以制片人为主。作为集团来讲,我们会花大量精力去聚集制片人才,这是现代影业集团在人才储备和使用上发生的一些变化。   关键词:厂庆
  2013年,对上影集团而言,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上影大厦历经5年宣告竣工。同时,由上影集团投巨资建立的电影博物馆,作为申城新的地标建筑,闪亮登场。65周岁的上影,不像花甲老人,倒像是活力焕发的青壮年,摩拳擦掌,大有一番作为。
  华灯初上,经过徐家汇商业圈的行人,目光都会被星光熠熠的电影博物馆所吸引,而每一颗星光闪耀,都是对一代代中国电影人最好的纪念。世界范围内,都很少有电影企业能够在大都市寸土寸金的商业圈建设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电影博物馆。每每念及此,任仲伦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之情。


  Q:时至上影65周年厂庆,上影的全新面貌由企业的硬件设施就可以一探端倪,面对上影新貌,您的感慨应该是最多的吧?
  A:我记得年轻时在《电影时报》工作的时候,要骑一辆自行车才能把上影跑遍。但是随着中国电影行业陷入困境,我们的厂区开始破败。记得07年接待重要领导时,我们都没有一个能容纳20个人的会议室,只能在大暑天安排领导们在办公楼的天庭里接见艺术家,大家都汗流浃背。那天晚上,我们就下定决心重建上影园区,重塑上影形象。当时,有人想出资跟我们共同能够建设,当然前提是分享新建的建筑。尽管上影当时实力还不够,但我们提出“每一寸土地应该是上影的;每一个平方应该是上影的。”上影优质资源已经不多了,我们这一代应该勇于担当,把上影完整地留给后来者。经过很多磨难,我们最后建成了这个104000平方米的上影总部大楼。同时规划了上海电影博物馆,我们要对历史表示敬意,对前辈表示敬意,但更重要的是激励现在的上影人,为上海电影写下更精彩的篇章。电影博物馆在外甚至有“上海电影教堂”之称。一个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它体现企业的精神与形象,同时也彰显企业的实力。许多国有或民营的影业公司领导看到上影总部,一直觉得这是上影实力的象征。
  Q:上影今天展现出来的雄厚实力,事实上是对上影前辈们最好的交代,厂庆的真正意义也许就是鼓舞上影人的士气,勇往直前吧!
  A:确实我们信心十足,65年厂庆将是我们全新的起点。60年厂庆我们搞了一个隆重的庆典,除了一大批艺术家出席大会庆贺之外,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都以贺信贺词或贺电的方式给予上影的祝贺。如习近平、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吴邦国、曾庆红、李瑞环、李岚清、刘云山、刘延东等等;俞正声和韩正等领导还出席了大会,这是上影的荣耀!当时也让所有的电影企业和其他人们羡慕不已。今年厂庆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不搞庆典了,设计一些简朴而隆重的活动来纪念。当然,最好的纪念就是上影的新发展新成果。
  关键词:竞争
  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上影集团拥有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但是在市场竞争中,诸多电影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实力,不容小觑。在制作领域,有以中影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也有如华谊兄弟、保利博纳、乐视这样一些非常杰出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而电影院线方面,就有万达、中影星美,包括像民营的广东大地、浙江横店等竞争对手。
  上影所拥有的传统积淀和优质资源,使其毫无疑问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中的巨人,但是历史往往就是这么矛盾和吊诡,许多后来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上影面对竞争者,始终保持着警醒,但却不冒进、不冲动。“很多企业家不愿意花时间花在基础建设上,很多人喜欢栽花,不喜欢种树,种树要几十年才能根深叶茂,花可能一年开个两季开个四季。我们坚定不移地先把基础夯实,今后五年至十年间,上影集团的优势和价值将更为凸显。”任仲伦如是说。


  Q: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影要给出怎样的应对策略?
  A:上影的优势在于产业链,用扑克牌术语讲,上影集团现在打的牌就是“同花顺子”。其他企业可能发行强一点,或者制片强一点,上影是整体实力比较强。如果单项比,我们可能并不都是数一数二的,但从产业链的整体力量上来讲,上影毫无疑问是一流的。当然,我们也在反省自己,我们这副“同花顺子”摊开来打的话,在有些环节还不是最大的牌。所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既要把产业链做完整,更要把产业链做强大。要在每个环节都做强,可能需要更年轻的一代来接棒来完成。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把上影整体性产业基础打好了。打基础是最花时间的,就像造楼一样,一旦露出了地平线,一层层就快了。很多企业家不愿意花时间花在企业基础建设上,很多人喜欢栽花,不喜欢种树,种树要几十年才能根深叶茂,种花可能一年开个两季开个四季。我们坚定不移地先把产业链的基础夯实,那么若干年之后它的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才能加倍显现。前不久,我带领很多上影年轻干部考察了包括万达、乐视、中影这些企业,对方都非常肯定上影在整个电影行业中的整体实力和地位,这种肯定是由衷的。我们珍惜这些肯定,但是不满足这些进步,因为我们还有许多困难和弱点,我们还有许多追求和价值没有实现。上影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自以为是。
  关键词:创作
  很多观众会问,为何上影在近些年缺乏卖座大片?为什么《泰囧》、《小时代》这样的票房奇迹没有诞生在上影?也许这样的诘问站在以娱乐为导向的商业电影立场而言,颇有道理,但是大众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上影集团多年来也在积极探索商业电影,如《大灌篮》、《2046》、《锦衣卫》等票房都不俗,但是,上影对于人文电影初心不忘。贾樟柯、王家卫、李安,这些艺术电影界如雷贯耳的电影大师,始终保持着和上影的亲密接触。坚持艺术理想的电影人,为何会和上影保持着惺惺相惜的合作关系?如果说上影是中国电影界极少数还在坚持“文艺范”的电影企业,也许并不为过。“我们希望中国电影的创作生态可以多姿多彩,百花齐放是电影繁荣的标志,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所有电影企业都选择急功近利,那就没有艺术经典的立足之地了。如果我们十年后回过头来看电影,突然发现我们的电影只留下了一些现象,而没有留下经典,这将是一件颇为悲哀的事。”任仲伦如此总结道。   Q:我们看到上影近年出品的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不少都是制作精良,但是票房成绩却不能和那些专注商业电影的电影企业相比,上影在制片策略方面,如何做到市场和题材之间的平衡?
  A:我一直认为,百花齐放是电影繁荣的标志,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上影的制片路线是三足鼎立:主流价值、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上影,根据它的历史传统与价值观,很自觉地担当起弘扬主流价值的影片制作:“提升竞争力,体现价值观”。像这几年上影出品的《东京审判》、《辛亥革命》、《高考1977》和《西藏天空》,包括我们电视剧作品《亮剑》、《开天辟地》、《焦裕禄》《心术》等。主流价值体现人类发展的健康动力,我们承担好这个责任。实际上,我们拍了不少有很高票房的商业电影,就像《大灌篮》、《锦衣卫》和《2046》等等。像电视剧《亮剑》至今为止是中国电视剧重播率最高的,达到3000多次,经济效益自然可观。《心术》也是电视剧最早获得高收益率的作品。现在中国电影到了一个新的时期,“粉丝电影”、“粉丝经济”成为新的现象。但中国电影绝对不会只是粉丝电影,还要回到世界电影的主流——有思想价值和艺术力量的类型影片。所以你看今年有三波浪潮,第一波浪潮像《变形金刚4》,代表着美国电影的力量,对我们引起的冲击很大。但是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一定是要以中国电影为主体的电影市场,不能变成美国电影的物流中心。第二波是《小时代》、《后会无期》这样的粉丝影片,在充分肯定它对市场的贡献以外,业界和文化界也会有这样的声音:“电影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了?”没有拍过电影的人都会赚钱,所有电影的高手都不赚钱,电影行业变得让人看不懂了。这些议论实际上是忽视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某种重要变化。接下来是第三波电影,包括最近的赵宝刚的《触不可及》,包括姜文的《一步之遥》、吴宇森的《太平轮》、陈可辛的《亲爱的》和徐克的《林海雪原》,既会赢得口碑,也会赢得相应的票房,我认为真正中国电影的主力军应该还是这类影片。今明两年我们创作储备相当充分。一直以来我们强调厚积薄发,确实也到了一个应该喷发的时期。这次电影节上影开了创作发布会,发布了一些成熟的项目,像《魔咒钢琴》、《盗墓笔记》、《悬棺之谜》、《法门寺密码》,以及其他系列电视剧、美术片等等。美术片领域我们力争让经典复活,包括像孙悟空系列、黑猫警长系列、葫芦娃系列,按照国际动漫产业运作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的经典,也可能是摇钱树。还有新的创作,如影院版《大耳朵图图》等等。
  关键词:未来
  立足当下,眺望未来。对于上影集团的掌舵人而言,除了日常事务的决策,最令其牵肠挂肚的也许就是企业的未来。任总坦言,十年来他不断在思考,上影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发展战略该是如何走向。上影的领导班子通过不断的研究、考察和对国际行业趋势的密切追踪,逐步理清了思路。任仲伦认为,未来将有两项变革:第一是新兴媒体的崛起,传统的制片公司如何与新兴媒体相结合、衍生;第二是资本市场对电影行业的持续升温,如何做到实业与资本的两轮驱动。上影集团多年前开始,密切关注资本与电影企业的联姻问题,并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资本与实业联手发展是上影集团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加快发展的动力。


  Q:几年前在一次上海电影节的论坛上,包括IDG的熊晓鸽先生在内的很多投资人都谈到他们的资本想进入电影市场。我们注意到7月29日上影集团与复兴集团进行了洽谈,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新闻报道中提到要成立上影复兴联合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您对这个合作是怎么看的?
  A:随着上影产业链的健全,以及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我们在两个方面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首先是效益的力量,其次是资源的价值。为什么有这么多资本盯着我们?就是因为上影拥有的效益价值和资源价值。我笑谈说:目前在上影的门口和窗台上都趴着许多资本。上影一直注重与其他资本的合作,像刚才提到的熊晓鸽先生,对上影出品的《高考1977》就有资金投入。但是,这只是初级阶段的合作,是资金对项目的合作。目前进入资本对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上影与复兴集团的合作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因为它是上影与资本的合作。我们希望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实业发展与资本发展的两轮驱动,包括像上影股份申请上市。
  Q:上影股份的未来也是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请您具体谈谈。
  A:上影集团争取今年或者明年来完成上影股份的上市,作为一个突破口,带动上影集团整体上市,促进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和市场主体。同时集团的两大核心竞争力——创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要有更大幅度的提升。最近十年,我们的院线一直保持着增长,票房大约增加了14倍。目前我们提出发行优先,因为发行在整个行业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可以连接电影的上游,也可以连接下游;既可以进入影院销售,也可以进入全版权销售;既可以在国内销售,也可以在国外销售。通过努力,全年上影发行销售预计可以突破15个亿以上,这是极大幅度的增长。
  Q:未来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新的时代,电影企业也成了传统媒介的代表,在此前景下,上影集团这样的大型电影企业将以何种方式立足?
  A:我们的战略目标没变——建设现代影业集团。关键是把“影”这个字的内涵和外延搞丰富,而不是在字面上把文化和传媒等全包括了,这不是我们要做的。这个“影”不仅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而是全新的“影像制品”。我们已经从文字时代进入影像时代,影像既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上半年我去美国参观了迪斯尼影业公司,它过去是制作一部电影提供给各平台播出,现在它把一部电影交给各个团队做专门编制,影片可以被编制成许多影像产品,然后分发到各种媒介平台播映。通过学习和考察,我认为上影在适应新媒体需求上有两条出路,一是制作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所需要的内容;还有一点,利用上影集团丰富的片库和版权来重新编制产品。我们在改革的规划和方案中提出了让永乐传播率先承担这个任务,把上影集团涵盖了1000多部电影、500多部动画片、1300多部译制片的片库,通过新的编制,输送至其他新型媒体。
其他文献
介绍了聚氯乙烯基本原料乙烯以及其单体氯乙烯和二氯乙烷的生产发展状况,特别对氯乙烯单体的在生产工艺上近期开发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作了比较细地论述。另外,对我国近年新
用苍苓散(治疗组)与腹可安(对照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50例,治疗组治愈率为67.07%,总有效率为97.56%,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苍苓散对三种不同中医证候的轮状病毒肠炎疗效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心脏或大血管大体的结构异常,对心功能产生了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它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又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按常规方法设计的管道对含蜡原油进行输送时,往往忽略了含蜡原油管道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将含蜡原油特性考虑在内的最佳管径的选取,这很可能导致管道凝管,使允许停输时间
新仙女木事件是发生于末次冰消期中的一次十分强烈的气候突然变冷事件,其突然性及全球性特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根据新疆南疆博斯腾湖湖相沉积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同时结合孢
在分析与金矿成矿有关的两类蚀变岩的TM波谱特征的基础上,以赣南遂川地区为实验区,利用比值-特征主成分混合分析进行了金矿蚀变岩信息提取,为找矿预测和野外工作指明了方向。 Base
灭痫灵和灭痫宁是自行研制的治疗小儿癫痫的中药复方颗粒剂,对多种癫痫发作都具有良好的疗效。按中医辨证将发作时痰涎壅盛的定为痰痫型,用养血豁痰息风通络止痫的灭痫灵治疗
综合分析了近几年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系统在塔北地区固井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井身结构设计、新型低密度水泥和防气窜水泥体系的研究、水泥浆试验方法的改善、固井工具质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似呈上升趋势。临证者若拘守“治疗的重心主要在脾胃”之训,独以健脾运或补脾气、益胃阴等为法,有时收效甚微。而于山穷水
为解决缺水问题,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县水管局决定对已有70年坝龄的圣文森特大坝进行加高扩容。圣文森特大坝为一混凝土重力坝,工程范围包括采石场设计、设计施工支持、工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