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生活作文,激活写作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eiyo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作文,最头痛的莫过于绞尽脑汁却无米下锅,结果导致对作文兴味全无,甚至望文生畏,到了非得写作不可时,也就只好无中生有或者拾人牙慧,作文虚情假意、个性缺失,让人喜欢不起来。学写生活作文,旨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迭,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停泊的港湾,成为他们倾诉情感、表达思想的自由乐园,从而激活写作教学。
  [关键词]初中写作教学生活作文观察表达
  
  目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生活为中心。如日本语文教学界“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同时,通过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产生生活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对打破作文教学的封闭局面,无疑起到了开源引流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加,思维开始呈现独立性和批判性,故而在作文教学中应多一点自由度,多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权力,少一些束缚思维的桎梏。
  在指导学生学写生活作文中,我初步摸索到了一条激活初中生作文思维、培养写作积极性的途径。
  
  一、观察自然万象
  
  自然界的花鸟虫草、湖光山色,可谓千姿百态,夺人心魄。观察它们,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而细致入微,每当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的兴趣就会随之被激发,他们的情感就会被唤醒,他们的感悟就会被增强,他们的思维就会被激活,他们的写作过程就会变得愉快而有效。学生只要进行了有目的的观察,即使是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也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些不仅为作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最主要的是,学生从自然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写作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
  三年前下过一场大雪,那时我不失时机放一节课给学生,学生赏雪玩雪,收获了不少快乐。结果那次周记,很多学生写了雪,且出现不少佳作。春回大地,我又要求学生外出去西圃踏青,那扑眼而来的桃红柳绿。不仅放飞学生心灵,更让他们文思涌动。我还带学生游览中山公园,去莼湖舍网踏雪寻梅,去奉化惠政大桥及县江两岸观赏美景,每次走进自然,就是与自然对话,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被净化、被激荡着。杜某是班级作文比较落后的学生,每次作文他要么拖拉,要么兔子尾巴,但是那次玩雪,他写得很真切:“阮江荣看见我用这么大一个雪球向他掷去,连忙拔腿就跑,我一边追他一边叫他不要跑了,最后,我用这个大雪球掷向他,把他砸得全身是雪,我又用雪堆了一个雪人,起名叫阮江荣……”你瞧,写得多么生动有趣啊!
  
  二、捕捉生活点滴
  
  放风筝、下象棋、学武术、玩游戏、摔跤、爬山、抓小虾小鱼、开联欢晚会、参加’篮球比赛、观看NBA比赛……这些最真切的生活,哪一件不是意趣横生?对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会积极、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具体如下:
  作文训练时,首先从让学生用心体验感兴趣的生活。班上有些同学家里种了花、养了动物,他们与之每日相对。自然感情较深、了解较多,写起来就能情深意切、得心应手了。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其次是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我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学生视为珍宝的照片、自己珍藏的一个小玩意……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极其愉悦兴奋的心理体验中,以至于不吐不快。由于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事物,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会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
  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在作文时,尽可以鼓励学生写生活的本来面目。只要真事真情,不论好坏美丑,都可入文。一个学生写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互相拔头发,另一个学生写小时候与同伴比赛撒尿,看谁撒得远,我在班上进行范读,大家在捧腹大笑中渐渐懂得了:原来自己觉得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时丑事,不仅可以堂而皇之地人文,而且可以写得如此生动有趣。
  
  三、反映社会百态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映照出万千精彩。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和其他场所,访问各界人士,让每个学生都做小记者,对有关人士进行采访:学校召开运动会,他们积极采访,结果发现了许多运动会幕后的故事;市里的卫生大检查,着实让学生们忙乎了一阵子。有的跑街道,有的跑社区,也有的跑市政府,热热闹闹,写出了许多鲜活的作文;另外还有展销会、桃子节,也让学生过了一把瘾;近几年,奉化的农家乐红红火火,我感觉到这是学生了解奉化、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载体,于是请几位去过农家乐的学生先讲述,学生讲者对此津津乐道,听者脚底痒痒,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尽可能去农家乐体验一番,假期回来,果然发现不少佳作。为了写一篇很有分量的《移民日记》,学生王加利跑了水管局、环保局,历时半月,终于脱稿。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学生已经不是旁观者,而是主动的介入者了。关注社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学生的写作视野就更加豁然开朗了。
  
  四、关注内心世界
  
  学生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学生心灵敏感、思想活跃,充满着告别少年的喜悦和步入青年的困惑,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眼泪,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斑斓,如果让他们在自己的习作里弘扬个性、畅所欲言,他们怎会不喜欢呢?实验开始时,许多学生不太愿意在文中倾吐自己的心声,慢慢地,他们越来越觉得作文可亲,现在,他们已经把作文当做亲密的朋友了。有几个女同学告诉过我:“我在写作时,有时会流泪,有时则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我听后,也差不多要流泪了:这就是说,学生是真正爱上写作了,他们已经把作文当作倾诉喜怒哀乐的精神家园了!
  
  五、重视“节日作文”(为了强调,我把这个内容单列出来)
  
  现在的孩子,有的比较重视节日,他们特别关心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元旦等一些西方的节日。利用他们崇尚节日的心理,我在初二下学期想到了写“节日作文”。第一步,选择节日,了解节日。我列了一张中国传统节日和世界节日一览表,分发给每位学生,要求他们选择几个节日,作为节日作文的选题,并且要求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对这些节日的背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第二步,感受节日。节日将到时,预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去亲身感受 节日的气氛,观察节日的种种动人景象,为写作蓄势。如清明节之前,市场上出售各种祭品、青团等物品;母亲节前,商店里摆放着节日贺卡、鲜花、各种写给母亲的祝福;端午节前,商场里粽子四处陈列,菖蒲含香;老人节前,街上横挂着一些宣传标语;元旦之前,岳林广场布满鲜花,花香袭人,许多单位彩旗飘飘,彩灯高挂……至于春节,自不待说。第三步,书写节日。在节日前一天写作,然后由合作小组批改,教师现场指导,学生本人对作文进行再修改。有的节日作文,规定必须亲手交给或亲自寄给亲朋好友,如母(父)亲节作文、教师节作文、老人节作文、新年问候信等。第四步,朗读节日回信。这是“节日作文”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环,也是同学们最期待的时刻。每当这时,台上朗读者声情并茂,台下听读者欷歔动容。学生不但接受了“节日作文”,而且越来越喜欢它了,它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通过走进节日,他们掌握了从中国到国际有关节日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的良好品质和兴趣习惯,大大提高了写作的能力。他们的“节日作文”中,既有对未来绿色世界的憧憬(3月12日植树节),也有对世界水资源的忧心忡忡(3月22日世界水日),还有对加强中小学生安全的大声疾呼……更为主要的是,“节日作文”开启了一条学生与父母师长间、学生与朋友间心灵交流的绿色通道,增进了相互的了解沟通。节日中,有许多是联系亲情的,如清明节、中秋节、老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学生从中感受到手足情,血脉亲,长辈对幼辈的教诲之恩。“节日作文”,促使学生用心体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一旦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被亲情包围的幸运儿,就会对世界充满感恩,也会更加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节日作文”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会作文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作文与做人是如此紧密地相联系,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此可见一斑。有些家长在回信中情绪激动,称这种作文太好了,他们感谢老师,是老师让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胡旭杰家不在本地,每星期回家一次,由于性格内向,平时与父母交流很少,孩子对父母、亲人的感觉,孩子内心的困惑与需求,父母知道得不多,这让他们着急却又不知所措。后来父母接到孩子的信,信中还特意问道爸爸的腰伤是否好了,父母都流泪了。以前,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冷冰冰的,不懂事,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讨人喜欢。现在,他们知道原来是错怪了孩子,虽然这个发现是迟了点,但他们还是感谢老师。再如学生蒋辉的家庭比较特殊,平时与父亲几乎不太说话,在“节日作文”,他把自己的心里话一股脑儿地倒出来,让人看后鼻子发酸。他没有勇气把信交给父亲,老师看后,认为这是沟通父子心灵的绝佳时机,便让他把信寄给父亲,结果,父子间的感情隔阂消除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学写生活作文,提高了作文质量,提升了语文素质。主要体现在:
  
  1.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自觉性。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收集习作的素材,产生真实的感受,形成独特的认识,从而写出了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文章。由此学生认识到,只有以鲜活的生活作支撑,文章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了一批少年文学才俊。调查发现,学生原先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已经荡然无存,代之以极大的热情,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写随笔的良好习惯,有时喜欢涂写几句,涌现出许多作文优秀者,在奉化市、宁波市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及在报纸发表文章的学生有多名。作文教学,虽然没有坦途可走,但正如鲁迅所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震惊:灵性人人有,激活在开发。只有从生活出发,以情动情,营造感动,才是开发灵性的关键。
其他文献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新课标六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师应如何肩负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
目的:肢体缺血性疾病是当前血管外科研究领域的难点,早期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当病情进展,仍有血液流出道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手术重建肢体远端循环;而在疾病的后期,如出现肢体严重缺血或
将生活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学习的快速道路.基于生活实用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将知识带给了学生,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以后的
[摘要]小学语文有着独特的美学感召魅力,我们在课本中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意境、形象结构上都充分体现着美。在语文课上由教师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和感悟语文教学的美感魅力,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就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美学价值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语言美的内涵    语文课本
目的随访观察脑梗死(CI)复发与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浓度的关系,同时比较补充FA、VitB12治疗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66例急性CI患者于入院次日及住院7天后早晨抽
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既是语言训练的目标,也是语言内化的手段。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它的作用,切实摆正它的位置,使阅读教学真正回归到诵读感悟的本位上来。    一、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学生的阅读认知是情感体验的基础,对课文认知越深入,则产生的情感体验越强烈;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是策动学生阅读认知的内趋
分层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新课标发展之下充分践行以人为本教学工作的一种策略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进行科学的分层,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班级集
初中英语课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人的认识规律和英语语言规律进行,要求教学实践必须是一个科学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程序.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