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溯源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br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圆玉润”非珠玉
  请看这样一个句子:
  【例】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对于此例,要求我们判断语句中“珠圆玉润”一词运用得是否恰当。显然,语句把“珠圆玉润”一词中的“珠”“玉”理解成了“珍珠、宝玉等饰物”,其实,如此理解纯属望文生义,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珠圆玉润”也写做“玉润珠圆”,出自唐代张文琮的《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原诗是这样的:“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老子在《道德经》里)标榜水天性至善,水的支流显现出神异而又源远流长。地上包罗了江、河、淮、济四条水系。天上分布着五潢星座。水流波光如玉石一般温润光滑,溅起的水花,就像珠子一样浑圆耀眼。只有蒙园吏(即庄周,因庄周曾做过蒙漆园吏),游息仰卧在濠梁上。
  显然,诗句“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中的“玉”“珠”并非指真的宝玉、珍珠,而是指“如玉石一般温润光滑”“像珠子一样浑圆耀眼”,这里仅仅是以它们来分别形容“水流波光”与“溅起的水花”。后来,人们在交际运用中,常用“珠圆玉润”来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于是这个成语的意思也就慢慢地固定了下来。
  词语溯源“花架子”
  “花架子”,本是我国武术中“花拳”“花枪”“花棒”等架势的统称,戏曲舞台上的武打动作,就是由这些“花架子”演变过来的。这些“花架子”动作优美,表演起来很精彩,能给人以艺术享受。但实践起来意义不大,打起仗来就用不上了。因此,联系到社会生活,人们就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事物,称为“花架子”。“花架子”这一词语是怎样来的呢?
  据说在元朝时,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黄道婆在海南学习了黎族人的纺织技术,纺织技术非常高超。回到家乡后,她又苦心研制革新轧花车、纺织机等先进工具,热心传授纺织技术,带动了一大批人从事纺织工作。当地纷纷开办了纺织作坊,男女老少都会织布,使贫穷落后的家乡变成了兴旺发达的纺织之乡。
  当地有个姓李的秀才,虽然家里穷,但他不愿意从事纺织业,一心想求取功名,可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后来,他实在生活不下去了,为了糊口,就到湖州的某地当了私塾先生。
  李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纺织之乡,大家听说他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仿制。
  乡亲们都很高兴,等他画好后,便请来手艺最好的木匠,照着图纸做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再灵巧的织工也使用不了它。于是,这架花里胡哨的织布机便成了毫无用处的摆设。
  后来,黄道婆的纺织技术和她发明的织布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他画的织布机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从此以后,“花架子”一词就流传开来。人们常用“花架子”来比喻外表好看但缺少实用价值的东西,也指形式主义的做法。
  “三耕”溯源
  中国以农为本,耕作是百姓最基本的生计。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也衍生了一些带有“耕”字的营生。中国古代学界就有“三耕”之说,何谓“三耕”?乃“舌耕”(教书)、“笔耕”(写作)、“目耕”(读书)也。
  “舌耕”这个典故出于晉王嘉《拾遗记·前汉下》,说的是东汉贾逵的故事。东汉时,著名的经学家贾逵从小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记忆力很强。贾逵五岁时,姐姐常抱着他隔着篱笆听隔壁私塾先生教学生读书。小贾逵聚精会神,潜心静听。姐姐发现他酷爱读书,十分高兴,于是,每天都抱着他隔篱听课。贾逵边听边诵,把先生教的书全记住了。过了五年,贾逵十岁,已经读熟了“四书”“五经”。但家里很穷,无钱买纸,他便剥下庭院中的桑树皮作书板,有时把字写在门板或屏风上,边诵边记。贾逵长大,满腹经纶,出仕以后,名噪于世,远近许多人都来向他求教,他口授经文,诲人不倦。来求教的人给他许多谷米作为酬劳。因为他满仓满囤的谷米是靠口舌诵经而得,不付半点体力,所以,人们称之为“舌耕”。于是,“舌耕”也就成了教书的代名词。
  旧时文人以给人抄抄写写为生,自谓“笔耕”——意思是抄写工作跟农夫耕田一样辛苦。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的注释里。东汉的班超,年轻时就有为国立功的抱负,因为没有机会,所以未能施展才华。有一年,他的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召到洛阳去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着去了。他们家经济不宽裕,班超就常给官府抄抄写写,取得一点儿报酬,借以维持生活。日子久了,他感到厌烦和苦闷。有一天,他抄着抄着,突然听到好几个西域国家帮着匈奴掠夺边界上的居民的东西的消息,就把笔摔在地上,激动地说:“丈夫独不效傅介子(西汉时出使西域立功的名人)立功绝域,安能久事笔耕乎?”于是从军,跟随大将窦固出征,大败匈奴,立了功劳。“笔耕”从此而来,今天还用“笔耕”这个词,来指代勤奋写作或从事写作。
  文人笔耕和舌耕,必须经历漫长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南史》:“王韶之家贫好学,尝三日绝粮而执卷不辍。家人诮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王徐答曰:‘我常目耕耳。’”王韶之这个人家里很穷,但很喜欢学习。常常遇到一连三天家里都断粮的情况。家里人责备他说:“都穷成这样了,为什么不去耕田收获些粮食呢?”但他瘪着肚子,仍手不释卷,面对嘲讽,能凛然反击:“我读书就是耕田。”因为他坚信:书中自有千钟粟。无独有偶,元代进士李好文也有差不多的故事。《目耕轩诗》后序:“(李好文)少贫力学,夜就邻家磨房灯读书,凡十余年靡少解。一日值雪,抵村舍媪贷斗黑菽,媪却曰:‘子奚拙耕?’公曰:‘吾目耕耳。’”目耕是笔耕、舌耕的必要前提。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若无早年的悬梁刺股,哪来日后的“积粟盈仓”?说到笔耕、舌耕的艰辛,必须把寒窗苦读一并计算在内。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界将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称为思维的两大基本能力,甚至将其列为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五大基本能力——学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汽车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非营运家庭自用汽车的消费贷款,是除住房贷款外的第二大个人消费贷款品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本文试图更深刻地理解OPEC真实的动态产量行为及其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OPEC作为一个产油国政府之间的联盟,由于其总供应量及储量所占份额很大,因此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很强
历史演变:rn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称为“亭戍”,设有亭吏.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乡以下的
期刊
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北风还在肆虐,但枝头的花已开得婀娜多姿了.放眼望去,湖畔、公园、庭院,随处可见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的迎春花在寒风中竞相开放.缀满枝条上的黄色花朵
期刊
新课程规定:“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初
地处山区的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方法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只有充分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做好师生心理协调,
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物资,又是必需的工业原料,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石油,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石油息息相关,石油已成为各国激烈争夺的目标。 论文给出了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关系结
企业一线员工作为价值创造者,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他们的工作技能、素质高低、离职或留任,都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石油炼化行业属于危险、危害因素众多的高危行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