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wai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望着孩子们渐渐离校的活泼身影,我将疲惫的心态稍作调整时,抑或是寒夜里吃完一顿热气腾腾的家常便饭,自己在家独坐时,总有一个闪念涌上心头:何为教育?
   从事了将近三十年的教育,书本知识在悄然淡忘,但精彩的章节依然牢记在脑海。数学里面的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的勾三股四弦五,还未曾忘。语文,烂熟于心,张口就来的,却还剩这一段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话,我好几次在课堂上背诵给学生听,有时快速地背诵,一口气背下来;有时又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背诵,庄重且有趣。既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也是对自己年轻时光的一种怀旧吧。记得上初中时,因参加了一次语文知识竞赛而意外地获得了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奖励,那是在1987年,标价两元。兴奋之余,我正巧在报纸上发现了这样一副对联:好大喜功终为怨府,贪多务得哪有闲时。当时就莫名的喜欢,讲不出啥道理来,反正就是喜欢。所以自己就把它抄在字典的扉页上,一晃三十多年了……
   依稀记得有一次星期一早上上学迟到,教英语的班主任勃然大怒,到吃早饭时间了,我们同学俩还在操场被罚跑圈,清晰记得班主任说,错误会让人从量变到质变。老师那么严厉,自己真有点害怕。后来随着年龄成长,却觉得越来越感激这位老师。严师就是来拯救你的那尊神啊,良药苦口利于病,治顽疾就需下猛药。后来同学聚会,好几个同学说,英语老师最严,可他教的课,课堂容量大,就像竹筒倒豆子,生怕学生学不会。老师教学善于举一反三,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到考试反而很轻松。遇到良师,是一生的幸运。
   奇怪的是,那些臨时代课教过我的老师,只是因为一节课,一句温情的话,一个摸头的动作,也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上初中时,有一天,班里来了一位陌生的语文老师,很有书卷气的,那天也没有老师来听课,他讲的是《香山红叶》,那种不温不火的朗读,好像有一根情思牵着一样,那是一种味道,只有语文学科才有的味道,是千年流传的唐诗宋词的味道,更有散文独有的娓娓道来的书香味道。那节课,我瞪大了眼,教室里有一条充满诗意的小河在流淌……可惜这位老师后来只在路上骑着自行车时从对面擦肩而过,老师不会记得我这个只听过他一堂课的学生,而老师只用一节课,就让一名学生把他深深地记在脑海。
   初中晚上就上晚自习,秋老虎还挺凶,下了晚自习,有位同学悄悄地对我们三个经常一起打篮球的同学说,教师工会俱乐部里有台彩电,这个时间正好放香港电视剧《霍元甲》,我们就兴奋地去了。我看着看着,瞌睡虫上来了,迷迷糊糊躺在躺椅上想睡,只感觉一位老师轻轻抚摸我的头说,回去吧。那是一位男老师,非常和蔼可亲。现在还能想起他是一位教高中政治的老师……
   教育就是一种人学,让人真正成为人,让人全面发展。
   教育是发现,发现潜能;是唤醒,唤醒良知;是激发,激发热爱;是捍卫,捍卫真理;是宽容,宽容他人;是体验,体验人生;教育,更是一种艺术,一种高尚的艺术……
   渐渐地感觉,自己成了一位“老教师”了,在教学中,不管遇到天才、偏才、怪才,用一个方子抓药的时候多,因材施教,点石成金的时候少之又少。事情多时要学生作业像催债,高高在上式的课堂提问……我想,这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近乎惩罚,这不是教育的理想状态。
   临近考试,我能估计出来,谁有可能达不到优秀,我对孩子说,谁期末成绩不理想,寒假里,我就去你家,喝你家的茶,看着你做作业,话音刚落,班里一生脱口而出,老师,老师,放假了你先去我家……不能说孩子脸皮厚,他是真心把你当朋友。他把老师的惩罚也看成可爱。
   近期语文模拟测验,有一名同学确实如怪才,作文一字不写,题目也不抄,问怎么了?小小年纪大言不惭地说,今天没有灵感……我只能强忍着,压低声音问,还得客客气气地,考试的时候能来吗?人家竟然不假思索,能。考试之前,再和他说鼓励的话,在进考场前,再来一个师生握手,考试结束,回来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今天我来灵感了,我写了很多行字……有天资聪颖的女生和我说,老师,他就是天才,也是怪才。中午放学回到托管里,猪肉不吃,大虾不吃,包子不吃,只是在墙角干巴巴啃馒头片,托管老师问:为什么只吃馒头?学生说,你们包的包子可能不卫生,我不吃。没有人教,孩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觉。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说,一生一片海,一生一座山。今生来为师,莫作等闲观。
其他文献
冬天的冰雪過去,  田野里升起一株株青色的火苗,  那是成片成片的麦子在灌浆。  这一批青色的火苗在风中摇曳歌唱,  因为此时此刻它们拥有这个世界。  一排排树木守卫着麦田,  燃烧着更大的火焰,笔直之中,  一簇簇青绿色的激情凝固。  火苗们挺起麦穗熟悉的脸孔,  一个个天真地挂着花粉的泪水。  天上乌云爱抚,沟里春水流连,  还有各种虫子攀爬,鸟儿啄食。  这一批过去,明年再来一批。  它们不
期刊
太阳照耀着金色的沙滩,海水翻出了雪白的浪花,一片暖洋洋的。  爹爹弄好了一只崭新的木帆船,准备出海。我们都反对:  “如今大家都机动铁船出海捕捞。这个落后了,又危险。”我说。  “他爹,你老了,别出风头了。不过弄几头鱼,玩命一样,不划算。”妈也说。  “我这次不是为了捞鱼赚钱,而是要试试以前的海上功夫。”  “一个人去无论如何都不行,万一有个闪失,谁帮忙?”我妈还是不同意。  我看着这新木船;做工
期刊
要让学生树立良好品格,形成健康心理,小学阶段很重要。思想品德课程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指导,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可以使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加健康快乐。 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具有典型意义的育人课程。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鉴赏诗歌形象是高考考点“古诗鉴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难度并不大。但学生答题时普遍感觉难,甚至有些无所适从。主要原因是题型接触少,平时练习更少。突破本考点,关键在于掌握答题的基本原则、步骤及方法,并在教师反复示例的基础上加强训练。 一、什么是诗歌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两种。   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对小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尤其要抓好起步,夯实写字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学习、观察、实践与反思,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激发兴趣,乐于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字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   1.丰富多彩
期刊
识字作为语文教学基础组成,引入情境化课堂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汉字,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创设生动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情境化课堂常见方式,不仅富有艺术性且充满情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汉字,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质量。   首先是猜谜识字。部分学生在生字学习中
期刊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从几千年前流传至今,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意境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多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语言思维能力,通過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方式还能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升华,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朗读教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突出“主体性、发展性、学科性、情趣性”的新课改理念,运用“自读感悟——导学体验——品赏悟情——拓展延伸”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科学简约,层层推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教学效果突出。下面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精读课文《普罗米修斯》为例,进行阐述。 一、“围绕一个
期刊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語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业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   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1、“口语表达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