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既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堂作业一般是学生当堂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能做出正确地、全面地评价,这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绘画基本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美育情感的培养。那么对于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如何做出评价呢?
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满堂彩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度的赞扬,就如同明媚的阳光,给学生信心和力量,从而激发出学生画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记得我在上制作课《晶莹的雪花》一课时,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我打分时,我给出的成绩都是优秀,因为我发现学生们剪的都很认真,作品也很不错,所以我来了个满堂彩,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表扬式的评价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品尝绘画的乐趣比评定其成绩的优劣更为重要。“满堂彩”正是对传统的“轻过程重结果”评价方式的挑战。但同时我也觉得这种满堂彩式的表扬不能过于频繁,一定要适时适度,不然学生也会对这种评价方式“毫无感觉”的。
二、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悄悄话
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在课堂上乱涂乱画或者在准备做作业时发现材料没带,这时教师的严厉批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教师说句保护学生自尊的悄悄话,往往比批评更有效。如学生上课时没带颜料,老师悄悄提醒他下次一定要带来。同时帮他向别的同学借一下,这种饱含爱心的话语和行动,就像是一道彩虹,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桥,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自尊、自爱、自律,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旅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三、学生更需要同伴的评价——友情卡
完成美术课堂作业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对采用友情卡这种温馨的评价方式最感兴趣。
教师在课前先打印出若干卡片分发给学生,卡片上列有这些项目:我喜欢的画、我不喜欢的画、原因、我的话等等。在做课堂作业时给每一名学生作品展示的机会,并让学生互相观摩,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自由地填写卡片。
有一次我把二(3)班姜蓓同学的《我帮妈妈洗衣服》这幅画拿出来,让同学们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友情卡上,课后,我发现大家在《我的话》一栏这样写到:“我喜欢姜蓓的画,她的画给人美的感觉,好棒噢!”“姜蓓,你画的人物好漂亮,用的色彩真不错!”有的卡片上则不客气地写道:“姜蓓画不好,她把妈妈的身体画的太长了,有点变形,加把劲吧!”……一张小小的友情卡,比教师的评价更亲切自然,它既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也激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同时同伴间还传递了友谊,促进了交流。
四、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回音壁
老师也耍学会倾听,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管是教师的“权威性”评价,还是同学之间的互评,都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实践过程的全部,因此通过课堂上的倾听或者采用“回音壁”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想法或者是写下来贴在回音壁上。让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评说,以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很有必要的。如一名女生这样写到:看到作业本,听到老师布置作业,我害怕极了,心慌、头晕,虽然我很想画好但是我总画不好,画不出来,我多么希望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啊!看了这段话,课后,我单独为她讲解、示范,并鼓励她大胆作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声中,她终于画出了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图画,虽然比不上其他同学的,但从她的笑脸上我读懂了她成功后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人为本,利用有效的评价手段,感化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满堂彩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度的赞扬,就如同明媚的阳光,给学生信心和力量,从而激发出学生画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记得我在上制作课《晶莹的雪花》一课时,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我打分时,我给出的成绩都是优秀,因为我发现学生们剪的都很认真,作品也很不错,所以我来了个满堂彩,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表扬式的评价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品尝绘画的乐趣比评定其成绩的优劣更为重要。“满堂彩”正是对传统的“轻过程重结果”评价方式的挑战。但同时我也觉得这种满堂彩式的表扬不能过于频繁,一定要适时适度,不然学生也会对这种评价方式“毫无感觉”的。
二、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悄悄话
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在课堂上乱涂乱画或者在准备做作业时发现材料没带,这时教师的严厉批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教师说句保护学生自尊的悄悄话,往往比批评更有效。如学生上课时没带颜料,老师悄悄提醒他下次一定要带来。同时帮他向别的同学借一下,这种饱含爱心的话语和行动,就像是一道彩虹,架起了师生之间的“心”桥,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自尊、自爱、自律,从而使他们在成长的旅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三、学生更需要同伴的评价——友情卡
完成美术课堂作业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对采用友情卡这种温馨的评价方式最感兴趣。
教师在课前先打印出若干卡片分发给学生,卡片上列有这些项目:我喜欢的画、我不喜欢的画、原因、我的话等等。在做课堂作业时给每一名学生作品展示的机会,并让学生互相观摩,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自由地填写卡片。
有一次我把二(3)班姜蓓同学的《我帮妈妈洗衣服》这幅画拿出来,让同学们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友情卡上,课后,我发现大家在《我的话》一栏这样写到:“我喜欢姜蓓的画,她的画给人美的感觉,好棒噢!”“姜蓓,你画的人物好漂亮,用的色彩真不错!”有的卡片上则不客气地写道:“姜蓓画不好,她把妈妈的身体画的太长了,有点变形,加把劲吧!”……一张小小的友情卡,比教师的评价更亲切自然,它既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也激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同时同伴间还传递了友谊,促进了交流。
四、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回音壁
老师也耍学会倾听,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管是教师的“权威性”评价,还是同学之间的互评,都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实践过程的全部,因此通过课堂上的倾听或者采用“回音壁”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想法或者是写下来贴在回音壁上。让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评说,以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很有必要的。如一名女生这样写到:看到作业本,听到老师布置作业,我害怕极了,心慌、头晕,虽然我很想画好但是我总画不好,画不出来,我多么希望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啊!看了这段话,课后,我单独为她讲解、示范,并鼓励她大胆作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声中,她终于画出了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图画,虽然比不上其他同学的,但从她的笑脸上我读懂了她成功后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人为本,利用有效的评价手段,感化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