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感论背景下的理性愤怒r——纳斯鲍姆愤怒理论述评

来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斯鲍姆基于认知情感论立场分析了通常的愤怒的五个要素,认为通常的愤怒要么走上了“报复之路”,要么走上了“地位之路”,因此她否定了通常的愤怒的道德地位,提出了“转型愤怒”的理论观点.尽管纳斯鲍姆对愤怒的分析细致而独到,但完全否定愤怒的道德地位则有失偏颇.
其他文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初期涉及贫困问题的标志性著作.这部手稿对贫困问题的论述是以对国民经济学贫困研究的固有假设、分析方法、理论倾向和政策导向进行整体批判为基础的.马克思通过剖析国民经济学贫困研究的理论局限,超越了"经济人"的视野,从人的关系性、社会性、历史性出发,关注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社会根源,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向.
马克思实现了科学观革命,提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是"一门科学",使"科学"具有了实证性、思辨性和批判性.《资本论》严格贯彻"一门科学"的原则,它的认识论即"抽象力"是"两种方法"或"两条道路"的统一,切中了现实具体.《资本论》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实现了"对现实的描述",是科学认识,而且批判了"不合理的现实",以"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在一定意义上,《资本论》实现了精密科学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需要在作为"一门科学"的"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抑或作为"一门唯
我国的时政新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与构建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时政新闻的表达方式显得“陈旧”而导致话语式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重任在肩的时政新闻,创新融合成为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通过转换视角、寻找细节、技术赋能、 “天团”作战等几个方面创新探索,打追时政新闻的“爆款”作品,从而推动主流价值观向基层百姓拓展、向互联网空间拓展,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让党委政府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原创性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理论;在苏东剧变后危难复杂环境中,为捍卫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关键力量;在领导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构筑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和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创造过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不断解
奈格里和哈特认为,生产性劳动在后工业时代发生了从马克思时代的物质劳动向“非物质劳动”或“生命政治生产”的转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效应.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不再是劳动时间,取而代之的是“共同性”成为价值衡量的“质”的标准;相应地,无偿占有共同性成为资本剥削的主要形式,“诸众”成为资本剥削的主要对象.他们由此提出了新的生产劳动理论、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通过深入研读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可知:(1)奈格里和哈特的非物质劳动概念,不仅混淆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且混淆了物质生产和体力劳动
义务要素分析已成为国际投资仲裁实践和国际投资协定的发展趋势之一.国际投资实践表明,在不同规定模式下公平公正待遇义务要素的独立性不同.违反独立义务要素直接导致违反公平公正待遇,而非独立义务要素不能单独适用以确定是否违反公平公正待遇,通常是在确定问题行为是否达到责任程度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尽管仲裁实践中仲裁庭对义务要素的解释逐渐转向在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寻求利益平衡,但在国际投资协定中将公平公正待遇义务要素明晰化和具体化,能够为仲裁庭的利益平衡解释提供法律支撑,同时也能缓解东道国对于被投资者诉至国际仲裁庭的担忧.
《民法典》第1234条所创设的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授予"国家规定的机关"和"法律规定的组织"以私法上的代修复行权主体资格,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环保功能.该项制度之实质,乃立法者尝试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这一公法机制引入私法领域,并对其加以适当改造,使之适应《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间接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绿化"需求,呈现私法公法化之特质.环境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公共性及多元性特征,导致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在创设的必要性、私权与公权的适用关系,以及不同主体间代修复请求权的顺位设置等方面存在潜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经济平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体.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创建"虚拟空间土地"收取"平台地租"的现象,是地租形态在当前的一种新表现.这种虚拟空间地租与传统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实物空间地租有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地租本质上都是基于租用一定资源使用权而产生的交付租金行为,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一种实现方式,但平台虚拟空间具有无限性和可移动性,明显区别于实物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不可移动性;互联网平台的天然特性让平台壮大后会向相近领域渗透,最终形成关联多个行业领域、提供多项服务的生态
傅斯年的“中华民族是整个的”观点,为顾颉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说开辟了先路;但同中有异,其中包含富有智慧与个性的中华民族观.国难当头,傅斯年强调政治与学术相统一,以民族大义为重,表现出有别于单纯读书人的政治敏锐与远见卓识.费孝通、白寿彝当年同属学生辈,新中国成立后都超越了自己原来对“民族”的认识,“殊途同归”.他们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思想创获,无疑在于前者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后者则提出了关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撰成《中国通史》鸿篇巨制.二者皆超越当年的老师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培训事业的早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教育培训视为党的工作重要一环,并探索出一套做好教育培训的措施和方法,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支撑.这些做法主要包括: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出版工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办各类学校拓展教育培训阵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引导党员在革命实践中接受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教育培训的具体做法,总结其鲜明特点,对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