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无处不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漂亮的种子。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说: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以指南为指导的艺术教育,无论是目标的提出还是教育建议的细化,都对我园创设班级音乐区起了非常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长点,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一、从音乐学科功能出发
  指南中建议:创设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比如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盒物品,支持幼儿自由地进行艺术活动。根据此建议,我围绕音乐区域功能的定位,以音乐学科的线索为基础,以儿童探究活动为中心,強调儿童兴趣与需要的课程模式,将幼儿园音乐环境的创设进行了调整,具体划分为几大区域。
  1.大班的表演创造区域。幼儿带着“表演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活动,通过和教师创设的开放的环境互动,和同伴们进行相关讨论和收集资料,学习装扮自己、选择音乐进行演出准备等途径,去获得有益经验
  2.中班的表演表现区域。当幼儿装扮好自己,决定了演出节目,选择好伴奏音乐以后,他们就进入了“表演探索區域”。在这里我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是“演出中应该注意什么?”对此,我也在墙面上布置了相关的文字说明和图片介绍,帮助他们能更规范地进行表演。而如何表演?表演什么?老师则没有规定,充分发挥幼儿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只是提供了许多教具、乐器等孩子表演需要的材料。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力量,在这样一个既开放又有挑战性的环境中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时,他们真正感到了成功的快乐,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适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应用各种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分享成功的经验,此时幼儿的艺术表现就是在他们内在的感受、体验下获得创造的灵感。
  3.小班的打击探索区域。游戏活动式的音乐区域活动形式比较自由、灵活,幼儿从中可以体验到“在玩”的感觉,能自觉地、快乐地深入活动中,通过玩玩做做、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过程去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这种活动方式对孩子个性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班级中的孩子提供了不同种类和风格的打击乐器,开展以小组为形式、和区域相结合的活动,给予孩子一个开放的、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如:自由选择一段乐曲,辨别是什么音乐风格的,然后商量决定选择什么乐器进行伴奏。自己放音乐、自己配乐器,尽情地表现美、感受美。小班的幼儿最喜欢的是敲敲打打,用生活中常见的乐器进行敲敲打打,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有的幼儿说:“瓶子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有的幼儿说:“我的锅子的声音跟你的声音不一样哦!”“太好玩了!”……
  如,把技巧性较强的五线谱引入了游戏活动,布置了几间小房子,不同的音符宝宝有不同的房子及其位置,便于孩子们认唱和游戏。节奏游戏那就更多了,在教幼儿认识不同时值的节奏符号时,老师并不是让幼儿机械地、单纯地拍手唱节奏,而是将不同的乐理知识与幼儿共同创造、改编成生动、形象,感兴趣的游戏,而让幼儿轻松愉快掌握。
  二、与主题活动巧妙融合
  1.随时更新的表演区。如,根据近期教育目标创设节日环境,国庆节到了,师生在音乐区域中布置国旗,放置国歌的磁带,在小舞台张贴“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谱背景。幼儿在唱歌、跳舞、学习中感受到了热烈的节日气氛,并在表演精彩的节目歌颂祖国母亲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自信。
  2.互动融洽的音乐游戏。根据主题探究活动的网络,幼儿每进行主题活动中我们都会有选择性地投放和体现在音乐区域中。如: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我的好朋友》时,我制作了五个形态各异的活动小人张贴在柜子上,孩子们既可以认识人的关节部位,也可以模仿活动小人的动作,当然最高层次是同时摆好五个活动小人的动作,然后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连续性地模仿木偶的舞蹈。活动设计既贴合主题,又有不同的挑战层次,激发孩子尽情发挥充分的想象,活动中他们是心情愉悦、积极、主动的。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和探索,我们发现音乐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学习音乐打开了一扇更专业的窗户,打通了通向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坦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也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真正使他们过上美好的儿童的生活,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环境创设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将一路前行,继续探讨,寻找更加适合孩子的环境和策略,让美妙的音乐伴随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吴丽芳.中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基本问题的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真可谓重中之重,许多学生一听到写作就觉得头疼,没有话可写,形成了“写作难,难写作,作难写”。学生“多积累—勤观察—勇创新—常互评”,就能够“想写作,勤写作,乐写作”。  关键词:写作;思维;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知道:说得好,不一定写得好。现在的孩子似乎生活在真空里,没有任何的生活体验,没有生活的素材,只是为了写作而写,没有感情流露的真实场景,从而形成了“写作
摘 要:为有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学会倾听,接纳学生的感受,排除学生情绪困扰;利用期望效应,提出有帮助性的办法;赏识教育,使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得到表现等。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策略  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学困生的主要来源。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好、有厌学情绪、自我约束力弱、行為规范丧失等问题。探讨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主动、
2014年12月12日,受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的邀请,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送课到校”活动,在古路小学执教一堂高段阅读教学研讨课《伯牙绝弦》。  课后,留下了许多思考和遗憾,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聚焦教学精彩  1.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新课伊始,我在学生静息时以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以达到“未见其文先生情”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口头说话)和课堂练笔
摘 要: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融入本土文化,形成园本特色课程,成为当今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又一大趋势。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纲要》也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只有立足本土文化,构建园本特色课程,才能使《纲要》《指南》的精神得以落实。  关键词:本土文化;园本课程;教学活动  本土文化是幼儿接触最多的文化,它
摘 要:以信息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为“好看”“省力”而使用的现象,不能根据数学课程的抽象、概括等特点来恰当选择、相机使用。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课程特征来恰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力求做到“适时”“适当”与“适度”。  关键词:数学;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
【教材简析】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城乡、地域差距依然明显。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办学效益三个角度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城乡差距  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是民众的普遍愿望。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无论是园舍设备、师资水平,还是内部管理都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地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均
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程理论纷繁复杂,课堂技术花样翻新,教师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也为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改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当技术理性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还需回归到儿童的本位,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思考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得到本真回归。  一、遭遇尴尬后冷思考  基于儿童,反思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公开的观摩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依然存在一些高耗低效的共性现象。遭遇尴尬后,我们很有必要静下心来,对
摘 要: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符即是音乐教学。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唤起幼儿对美的关注、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丰富感情,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关键词:音乐活动;音乐技能;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摘 要:刚入学的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会留下什么。教育就是雕琢白纸的过程。小学低段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先做人,后做事”的重要性,德育必须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中,那么如何看待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呢?  关键词:语文课程;价值观;道德情操;审美情趣  一、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分析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