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语文课堂的本真回归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程理论纷繁复杂,课堂技术花样翻新,教师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也为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改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当技术理性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还需回归到儿童的本位,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思考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得到本真回归。
  一、遭遇尴尬后冷思考
  基于儿童,反思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公开的观摩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依然存在一些高耗低效的共性现象。遭遇尴尬后,我们很有必要静下心来,对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细细思索。
  (一)朗读教学简单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而这一系列的重要任务主要通过阅读语言材料来完成。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朗读的形式依次推进,最终实现的。然而,不少教师知道读的重要性,却不懂得读的指导策略。课堂上齐读过后小组读,男生读罢女生读,配乐读了分角色读。除了在形式上变换花样,有些教师则一味强调、要求学生抓住某些关键词语来读出某种感情和语气,认为这样便可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学生为了靠拢老师的要求,读得拿腔拿调,根本没有入情入境。诸如此类目的不明确、缺乏情感体验、评价单一的朗读不但在充斥着我们的课堂,甚至还营造出了生机勃勃的假象。
  (二)教学方式表演化
  有些老師认为,越热闹的课堂越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挖空心思在課上穿插了诸如讨论、表演、采访等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乍一看来,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显得生机盎然。但仔细一瞧,细细一想,一篇课文才读了二三十分钟便让学生上台表演,台上表演的学生机械刻板地背课文,台下的观众嘻嘻哈哈笑成团,安排这样的表演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恐怕教师本人根本没有仔细考虑过。某些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讨论亦是如此,学生还没有独立思考,几个人便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开,结果往往是小组内合作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最终代表小组发言的依然是那几个明星学生。这样的讨论或合作似乎更像学生课堂学习的“调味剂”,也是少数学生闲谈、聊天的好时机。一节课下来,只有热闹非凡的活动,难见围绕文本展开的阅读对话。
  (三)课堂练习被淡化
  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巩固、运用新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阅读课,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却忽视了“写”的能力的培养。“动口不动手”成了语文课的普遍现象。常常是一节语文课,学生不需要动一次笔,有时动笔,也只是圈画几个词语。偶见的几次课堂练习,但也被放至课尾,甚至拖至课外。
  二、实际探索中的新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未来的教师》有这样一句:“只有你倾注自己的智慧,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对儿童有深情关注,真正以儿童的发展为本位的语文课堂。让课堂40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显得弥足珍贵,它需要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
  (一)精备善导巧引,追求有效朗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从效果出发,找准多媒体与文本的契合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有助于我们达成这一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适量、适时和适度的原则,要始终将其定位为“辅助”。教师需要在深入阅读文本,全面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去寻找文本与多媒体的最佳契合点。
  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必须从目标着手,从实际出发,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感培养、思维训练、文化熏陶,是否有利于提高实效为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要始终突出语文教学的个性,尤其是在学生理解、感悟、内化语言的阶段,要注意选择好多媒体展示的时机,谨防使学生跳过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使其真正发挥“激发兴趣、激发体验、发展能力“的实效。
  (三)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普希金曾说:“好的教学方法应能培养学生深刻的、巩固的、自觉的知识,并能使学生听讲时,思维永远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好的教学方法,不在于能否把课本知识讲深讲透,而在于对学生能否做到相讥诱诱导,启迪思维。”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实际,不能盲目运用一些表面很符合新课标要求,但没有收到实际效果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从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如,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想象、体会中感知内容,获得美感;对于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对于剧本一类的课文我们可以在学完课文,学生熟记台词的情况下进行表演;对于那些蕴含哲理的课文或科普文章,我们则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总之,教无定法,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选择教学方法,才会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语文课堂练习,精心设计练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课堂练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一个合适的载体。同时,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今天,还课堂练习应有的位置显得更有现实意义。课堂学习时间是很宝贵的,所以练习应精心设计,要适度适量,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对于课堂练习,教师要保证练习时间,要当堂反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和引领性,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作业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之所以还存在诸多低效现象,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始终没有把儿童的发展放在首位,对新课程的理念依然缺乏正确的理解,同时因为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欠缺而导致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不能依据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选择教法学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去反思这些低效现象及成因,不断学习钻研,才能开创有效语文课堂新天地。
其他文献
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  我曾先后为三例特殊的单亲孩子做过心理辅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列举如下:  陈某某,女,一年级二班,年龄6周岁。  性格特征: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孤僻,怪异。  问题现象:开学第一天就在班里哭闹了一整天,因为妈妈没在她身旁。好不容易能在
摘 要:水墨画教学渐渐渗透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从低年级就应注重对孩子的水墨画兴趣培养,可是从孩子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来看,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绘画技法的學习和训练,失去了小学阶段学习水墨画本身意义。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艺术视野展开传统的水墨画学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慢慢地引导,培养学生对水墨画更艺术的学习和了解,在实践中感悟一些,别让太多的规矩束缚着孩子。  关键词:基础学习;自由
摘 要: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落实,我国目前逐步推进在各学科课程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着力构建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力争在教育方面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那么,作为班级领导者的班主任应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提升课程品质呢?就小学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做了浅谈。  关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真可谓重中之重,许多学生一听到写作就觉得头疼,没有话可写,形成了“写作难,难写作,作难写”。学生“多积累—勤观察—勇创新—常互评”,就能够“想写作,勤写作,乐写作”。  关键词:写作;思维;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知道:说得好,不一定写得好。现在的孩子似乎生活在真空里,没有任何的生活体验,没有生活的素材,只是为了写作而写,没有感情流露的真实场景,从而形成了“写作
摘 要:为有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学会倾听,接纳学生的感受,排除学生情绪困扰;利用期望效应,提出有帮助性的办法;赏识教育,使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得到表现等。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策略  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学困生的主要来源。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好、有厌学情绪、自我约束力弱、行為规范丧失等问题。探讨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主动、
2014年12月12日,受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的邀请,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送课到校”活动,在古路小学执教一堂高段阅读教学研讨课《伯牙绝弦》。  课后,留下了许多思考和遗憾,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聚焦教学精彩  1.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新课伊始,我在学生静息时以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以达到“未见其文先生情”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口头说话)和课堂练笔
摘 要: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融入本土文化,形成园本特色课程,成为当今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又一大趋势。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纲要》也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只有立足本土文化,构建园本特色课程,才能使《纲要》《指南》的精神得以落实。  关键词:本土文化;园本课程;教学活动  本土文化是幼儿接触最多的文化,它
摘 要:以信息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为“好看”“省力”而使用的现象,不能根据数学课程的抽象、概括等特点来恰当选择、相机使用。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课程特征来恰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力求做到“适时”“适当”与“适度”。  关键词:数学;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
【教材简析】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城乡、地域差距依然明显。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办学效益三个角度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城乡差距  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是民众的普遍愿望。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无论是园舍设备、师资水平,还是内部管理都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地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