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斯佛尔扎城堡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走进斯佛尔扎城堡前,我想像与中国的羌寨城堡、钓鱼台城堡等似乎没有两样,无非都是为防御而修建的。直到我穿过加伊罗利广场,从圆门走进斯佛尔扎城堡,才发现该城堡远远出乎我的想像,其宏伟和庞大都大大超过钓鱼台城堡、羌寨城堡。
  一位当地的导游小姐取代了从巴黎来的林导。这位小姐祖居香港,来意大利已10年了。个子不高的她,肤色黝黑,椭圆形脸,不算漂亮,但蛮有精神。谈起斯佛尔扎成堡,她真是如数家珍。
   建造这座城堡的年代,最早推算大约是在公元1368年,那时城堡建成为巨大四方形,还有面向城市方向的一个大的庭院。1450年,城堡由弗朗布斯科·斯佛尔扎子爵下令重新修建,并在城堡的正前方竖立起一座碉堡,工程进展相当迅速,以至于到1466年弗朗切斯科·斯佛尔扎去世时,城堡的修建工作几乎已经完成。当外部修饰工作进行时,内部的美化工作也同时进行。城堡变得越发华丽,简直成了整个意大利北部最壮丽堂皇的宫殿之一。但如此漂亮的城堡挡不住1499年入侵的法国人:城堡没有起来抵抗就被敌人占领了。
  尔后,这座城堡历经沧桑,经历了动荡不安的年代。1733年被萨沃伊公国的卡罗·埃马努埃莱二世占领,以后又受到西班牙统治;1796年落人法国手中,1800年又遭到奥地利摒弃。拿破仑曾下令拆除小城,只留下斯佛尔扎城堡本身。但14年以后城堡再次成为奥地利军营,1848年米兰人民发动起义,奥国元帅拉德斯基曾下令炮轰米兰城,城堡的四角落上的碉堡也被全部拆除。1943年,城堡再次遭到战争摧毁。但是严重的损坏都在战争后的几年内,政府以果断的修复工作把它复原了。
  斯佛尔扎城堡位于米兰城的中心。整个建筑物显得雄壮宏伟,正中间竖立着菲拉雷特建造的碉堡,两端设置了两座圆形碉堡,都是用外凸琢石砌成并筑有城堞,且各饰有一块石刻盾牌,上面雕有象征维斯孔蒂与斯佛尔扎家族的巨蛇像。
  处于正面的菲拉雷特雕堡是整个城堡最引人注目的标志,也是整座城堡的灵魂。碉堡呈四方形,高70米,正门的上方有一个大理石浮雕,象征的是骑马的翁伯尔托一世国王,这是为纪念这位被暗杀的意大利国王而雕刻的。在碉堡两旁建筑了雄壮的护城墙,上面设置的有竖框的窗户美化了这红色的砖墙。这座碉堡是十九世纪重新仿建古老建筑的范例,以其崇高伟大而又苗条的建筑体态耸立于周围地区之上。
  越过吊桥和菲拉雷特碉堡下的大门,我们进入一座被称作练兵场的大庭院: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幽静花园,地上铺满了绿色的植被,过道旁植有青松翠柏。围墙上也爬满了藤萝。干净、整洁、清谧、幽雅,倒是一个夏日纳凉的好地方。往事越千年,当年操练军队的练兵场已不复存在,但仔细审视,在围墙上还留有文艺复兴时期残存有壁画装饰的痕迹,同一时期的另外一段庭院则遗留有用砖作装饰的痕迹。
  历史的痕迹无处不在诉说着城堡的屈辱、兴衰和荣耀,而史迹丰富的城堡博物馆,便是这一切有力的佐证。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城堡的荣耀,并且也是米兰城的光荣。城堡博物馆内陈列有雕刻、家具、绘画、乐器、瓷器和铜器。在众多艺术品杰作当中,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最为著名。1498年,达·芬奇在城堡“阿赛”大厅画了一幅著名的壁画,画意是:大厅顶棚上布满无数树木的枝叶,向墙壁四周扩散,树干、树枝、树叶、珠果纵横交错。透过茂密的树叶,微微露出天空的蔚蓝颜色,非常奇妙、高雅+表达了达·芬奇对未来理想的一种缥缈的追求。
  ·
  .
  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作品》,是他在临死前四天开始创作的,即1564年,当时他已89岁。显然地这尊雕像没有完成,这从观看者左手边的悬空手臂可以发觉,艺术家所设想的基督应该是另一种姿态,并且甚至他的头在另一个位置。这一尊被安置在晚期罗马风格的墓碑上面的雕像,是由米兰市政府从罗马的隆达尼侯爵收藏家的手中购买的。雕像虽具有些许中世纪色彩,而同时又是极现代化的,这件杰作摆脱了它的时代,离开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构思想法,它超越了形式上的表达而迈人了只有精神上的表达。圣母与耶稣二人的形象精疲力尽地最后一次拼命地拥抱在一起,极其生动地刻画了圣母玛利亚哀痛耶稣的动人情景。她低着头,弯着腰,站立在耶稣之后,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用双手托着濒临死亡的耶稣。
  这使我想起了米开朗基罗写下的自励诗:
  多少年月的追求,
  多次重复的失败,
  巨匠在临死之前, 生机勃勃称心如意的雕像姿态, 才从坚硬的岩石中得来…… 博物馆里还陈列有当年士兵们用的武器、盔甲、米兰城的旌旗……
  穿过斯佛尔扎城堡,我们进入了风景幽美的后花园。这座公园集丘陵、湖水、草被、绿树为一体,俨然成了米兰人最喜欢去散步、休闲的地方,在那里每一个季节都能享受其特有的美景。据说公园占地47公顷,按英国花园样式设计。宽广的弯曲小路交叉其间,形成了散布于丛林荫影下的秀丽如画的花坛;越过了被称作托尔多山丘之后,便会看到拿破仑三世骑马纪念雕塑像。拿破仑三世全身戎装,骑在一匹骏马上,他右手挥舞着军帽,向欢呼他凯旋归来的子民们示意。塑像被安置在具有两幅浮雕装饰的巨大基座上。一幅象征玛占达之役,其中有法国朱阿夫轻骑兵和万森尼猎人兵冲锋陷阵的一幕,另一幅则象征拿破仑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荣进米兰城。在公园内还建有艺术宫,每三年一次的装饰艺术展览会便在这里举办。此外还有竞技场,其形状呈椭圆形,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风格建筑物。
  斯佛尔扎城堡浓缩了米兰人600多年的历史,是米兰城光荣历史的缩影。不然,1985年7月,欧洲共同体国家首脑会议何以会在这里举行。
其他文献
在强手如云的海南餐饮界,新海府始终不敢懈怠,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形成了海南特色粥品、卤水、烧腊、小炒及小吃于一体的餐饮连锁机构。  1998年,陈建胜辞去厨师的岗位下海创业,在海口红城湖创立三厨·新海府餐饮连锁第一家分店,15年来,新海府从最初一天亏损几千元的小店发展到12家直营连锁店、1000多名员工。  15年前,陈建胜定位“粥品”为发展之路,新海府粥城应运而生,以“新海府鸽粥”“新海府蟹粥”
期刊
金·菲尔比(1912—1988)是世界最著名的双重间谍。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时就由于信仰共产主义而加入了苏联的特工组织克格勃。大学毕业后他设法进入了英国情报局,此时正值二战时期。不久,他被英国情报局派往华盛顿担任英国情报局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联络官,从而长期把大量极为重要的情报透霹给苏联。  1988年菲尔比临终前接受了《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采访,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西方民主,说他是由于信念而投奔
期刊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为烹制美点佳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南岛的烹饪大师们,吸收了祖国各地烹饪技术之长,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海南风味,脍炙人口的海南菜肴令中外食客唇齿留香。在这些为人们酿美烹香的海南风味的名师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名师覃文章。覃师傅技艺全面,炉火纯青,催开了一朵朵绚丽的烹调之花,为中外宾客送来了美味和笑语。  当年多少灶前苦,方得今日屠龙技。他出生在海南岛琼山县的一个贫寒家庭,十四岁便来到海
期刊
冒着纷飞的雨雪,我去造访画家王铁根先生。正是大年除夕前天的上午九点半。画家准时准点到了他居住的小区门口接我。我暗揣,他肯定是个严谨的人。平常接触过不少的艺术界人士,但比较随性散漫的居多。和王铁根先生其实偶有晤面的机会,但几无搭讪过的记忆。风雪中他却不曾打伞,只带着一顶帽子,见了我,也不说些多余的客套。他一脸真诚纯朴的微笑和那一抹浓黑的胡须一样,让我印象深刻。  雪粒子在窗台上急骤地敲打,发出丁丁当
期刊
策划人语  夏天的某个昏昏欲睡的午后,许多人都没了勤奋好学的样子。这时候,奥运会来了,可以想一点振奋人心的事儿。  从1984年开始,我们接触到了奥运,转眼,20年过去了,中国人阅读奥运的能力,在2004年雅典,会有个升华。过了雅典这一站,北京便是眼面前的事儿了。  在奥运的日子里,有运动员感冒服了药而药检呈阳性,被收回了到手的金牌。我正好有点感冒,服药,一愣,想,我现在如果药检,一定也是呈阳性,
期刊
写满两张A3纸的名单,放在我的包里。到今天,已经有足足八个年头了。  这份复印的名单是手写的,上面不仅有参加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上海人的全部名单,还有简单的背景资料。有他们的年龄、参赛的项目和在沪的原属单位,有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有启蒙教练,等等。只要其中有人夺得金牌,或者是打破记录什么的,即可就按图索骥,进行采访报道。  已经记不起来是谁发给我这两张A3纸
期刊
在奥运会的日子里,我目睹了浩如沙场的旌旗和国人汇聚一处大声呐喊的壮观场面,心里却在想着,我们大多数人仅仅是沧海一粟,做着可能永远和升国旗奏国歌无关的事儿。我们是否还有兴趣做事,我们为什么而做事。许多这样的念头盘旋在脑袋里使我困扰,而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将在很长一个时期追随着男人,直至永远。  曾经有个叫瓦尔德内尔的中年男人,在奥运的背景下演绎了他的奋斗史;他要创造理想的结局,并且几乎接近终点;
期刊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说明了季候。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因为严寒,乌鸦都无法睡眠,所以还在啼唤。半夜里已经月落,想必总在深秋或初冬的上弦。旅客在船中睡眠,这不是愉快舒服的睡眠,而是有羁旅之愁的睡眠。这一夜的睡眠又无人作伴,只有江上的枫树和夜渔火光与旅人相对。这一句本来并不难解,只是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对愁眠,就是伴愁眠之意。后世有不解诗的人
期刊
年轻人做事一向不周到,有年春天奉命领到咸菜窝头,直奔大兴安岭灭火,结果这帮乌合之众在大山瞎转整天,漫说发觉火灾现场,火星子不见一颗;天色渐黑,有人才突然叫到:晚上怎么过夜?!  以前他们在上海,睡棕绷、竹榻,睡地板、阁楼、折叠床,睡席梦司——一段时间资本家席梦司拖到弄堂里开膛破肚,看到剥开的一件,里面没有弹簧棉花鸭毛,100%旧稻草,一个工人阶级说,咦?!就是老家拉块苏北乡下,也铺新稻草“困觉”呀
期刊
感觉上,从本届雅典奥运会开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正式一步一步接近。眼睛便一亮。有点吃了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意思,也像这顿还没开吃,已然盼着下一顿的意味。国家办奥运,大家都出线,直接进入决赛,比较吃力的足球,也笃定。机会难得。  我发现其中有一些值得珍视的思想,有的可升华为物质,有的可升华为精神;许多中国人为此欢呼,都是崇高的爱国主义体现;到时候,一定会有组织得很好的“啦啦队”,很煽情地挥动国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