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派《水浒》的形成之我见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65247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年底,《扬州评话:王少堂(口述本)》(以下简称《王少堂》)由扬州广陵书社正式出版,我们已经为这本书付出了近10年的努力。2009年至2019年这10年间,我们采访扬州评话老艺人,向相关专家请教,走访老听众,以充分了解书场状况与当时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概况。扬州评话界目前最年长的老艺人费力先生、评话表演艺术家黄俊章先生、著名汉学家易德波博士、学者曹永森,以及教场老听众陈金龙、王派弟子任德坤等,更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充分了解扬州评话的发展历史和各家特点,我们收集了大量王少堂先生和与王派《水浒》有关的书籍和影像资料,研究分析王派评话的艺术特征和规律。

  从2015年开始,笔者几乎每周都与王兆根先生一起,以王少堂先生的大事年表为轴,仔细梳理、用心揣摩他的珍闻轶事和艺术技法。数年当中,笔者也从王少堂先生的艺术生涯中看到了扬州评话的发展脉络,初步了解了扬州评话艺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和艺术风貌,及扬州这座城市的兴衰过往。

一、王派《水浒》是邓门《水浒》和宋门《水浒》 “汇流”而成


  王少堂有三位伯父,大伯去世早,二伯有病,三伯和他父亲摆钱摊子过活,收入微薄,糊口颇为艰难。三伯是一个书迷,尤其喜欢听《水浒》。久听而熟,加上自身嗓音条件好,形象也不错,三伯就想学说书,并在不久之后梦想成真,拜宋承章为师,并有了“王金章”的艺名。
  在宋承章门下,王金章学的是武松、宋江这两个“十回书”(以下简称“武十回”“宋十回”)。入门不到1年,王金章就登台献艺,他的表演风格踏实,语言纯正,描摹细致,颇受同行和听众的赞赏。到后来他也不摆钱摊子了,全家就靠他说书来维持生活。
  此后,王少堂的父亲也随王金章说书,后又拜张慧堂为师,自取艺名“王玉堂”,学的是石秀、卢俊义两个“十回书”(以下简称“石十回”“卢十回”)。王金章的师父宋承章、师祖许殿章,王玉堂的师父张慧堂、师曾祖邓光斗都是扬州的一代名家。
  邓光斗说演《水浒》因表情生动、动作精彩,有“跳打《水浒》”之誉。他的“武十回”中,《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夜走蜈蚣岭》《天王堂举鼎》等回目都非常精彩,动作尤其漂亮。据李真先生回忆,王少堂曾说过,邓光斗有武术根底,所以他表演书中英雄人物耍拳弄棒的动作相当标准,少有偏颇。“有一次散场后,一位拳师要掂量邓光斗的斤两,挥拳便打。邓光斗抬手格挡后神情自若地拱手道,‘我是说书的,只能是纸上谈兵,并不是个会家子。’”
  邓光斗传邓复堂,再传张慧堂,三传至王玉堂。张慧堂的风格与邓光斗又有不同,他不喜欢插科打诨,也不太注重动作,而是以表、白细腻见长。
  宋门《水浒》的普遍特点是吐字准确,发音清脆,节奏明快,表中有神。
  总的来说,邓门《水浒》和宋门《水浒》的风格颇有不同。但也正因为如此,王金章、王玉堂兄弟能在各自师承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共同搭起王派《水浒》的大框架。而王少堂更在父亲和三伯的艺术影响下,最终完善并推出王派《水浒》。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这4个“十回”,已在当前成为王派《水浒》的4块金字招牌。

二、王派《水浒》的4个“十回”不全是“十回”


  在研究、表演扬州评话《水浒》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以人物一直处于故事的重要地位、并能显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论,那在王派《水浒》中,只有“武十回”实打实有10个回目(从《武松打虎》到《盗取二龙山》,行内称为“虎起龙收”)。《盗取二龙山》的故事在《水浒》原著中叙述简单,并无专回。而王派《水浒》则以蜈蚣岭为线索,武松在杀掉飞天蜈蚣之后得到了二龙山求援的书信。彼时鲁智深与杨志正要夺取山寨,武松便将计就计,装扮成蜈蚣岭的李二头陀入山赴援,并和鲁智深打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假仗。他们里应外合,最终取得了二龙山。这一回目字数有5万余,并与《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这两回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二龙山故事”,丰富了“武十回”的内容。

  而“宋十回”通常包括“三闹”(《闹花灯》《闹青州》《闹江州》)和五个“三打”(《三打祝家庄》《三打高唐州》《三打青州》《三打曾头市》《三打大名府》)。《闹江州》是“三闹”的中心环节,上接《村店接家书》,在回叙《生辰纲宋江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后,把故事线延伸至宋江遇武松并结拜为兄弟等情节上,与“武十回”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联系。目前“三闹”后还有“一闹”,是为《闹华山》。这“四闹”和五个“三打”,再加上“杀惜”,也可以称作“十回”。
  “石十回”中,石秀挑大梁的内容较少,从《长街遇石秀》到《大闹翠屏山》,也不过有四五回书。接下来便是《三打祝家庄》,与“宋十回”合流。而“卢十回”从《段景柱盗马》《晁盖中箭》起,接《时迁闹妖》《吴用算命》《卢俊义中箭》《李固归家》《卢俊义被抓》《燕青短路》《石秀跳楼》,又和“宋十回”《三打大名府》中的“一打大名府”合流。
  从以上分析的情况来看,在王派《水浒》中,石秀的故事其实可以看作《三打祝家莊》的“前传”,而卢俊义的故事则可以当作《三打大名府》的补充,都没有10个较大的专门回目。“宋十回”在“三闹”之后,5个“三打”实际上也变成了梁山好汉的共同行动,只不过宋江的形象更突出一些。所以我才认为,4个“十回”中,只有“武十回”名副其实。至于现在4个“十回”并称的原因,笔者个人认为是在“武十回”之后,前辈艺人为整合内容、宣传书目,就把比较醒目的故事章节——如宋江、石秀、卢俊义等的,都称为“十回”了。

三、王少堂极大地丰富了王派《水浒》


  前辈艺人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讲求细腻的扬州评话中,他们对细节的不断追求直接反映在书目的容积扩充上。以“武十回”为例,据说,邓光斗约能说20天,宋承章能说30天。而王健章、王金章、王玉堂普遍能说40天,王少堂就能说60天甚至75天。如果以邓光斗的“武十回”为基数,那王少堂的就扩充出了40至55天的书。王丽堂先生整理的王派《水浒》“武十回”,有79万字之多。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5月刊印的100回《水浒传》,也不过98.5万字。武松的故事更是只有8万字左右。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王少堂为丰富《水浒》内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笔者在整理《王少堂》时就搜集了很多王少堂丰富家传《水浒》的趣事。如他于1923年在淮安陆访书场说“卢十回”时,书场主周四指出书中“吴用算命”中“卢俊义的命单有漏洞”。散场后,王少堂就赶往清江浦,向当时名噪一时的相士笪仁氏求助,请他帮忙推算卢俊义八字和名单。所以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才能在说“卢十回”中“吴用算命”的情节时详述卢俊义的命单。迷信思想当然不可取,但前辈艺人这种对细节的不懈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丰富内容的同时,王少堂在淬炼王派《水浒》说表艺术方面也有相当大的贡献。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轻的王少堂在扬州教场说书,与当时的书坛霸主康国华先生打对档。因为声势不及,技艺也还显稚嫩,王少堂的观众日渐减少。他决心走进康国华先生的书场“偷书学艺”。在听了康先生的书之后,王少堂明白了“虚神”的诀窍。在以后的表演当中,他也特别注重“虚神”的运用,如在表现穿身上狮子楼的武松和与张都监辩论的康文时,都显示出了王派评话对“神意”的运用,而这个“神”正是王少堂求得并逐渐完善起来的。
  王少堂先生在60多年的艺术实践当中,在学习借鉴前辈同侪的艺术精华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与提升了王派《水浒》的内容和表演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又將自己的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王筱堂先生和王丽堂先生等后辈。遥思先贤,感怀不已,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更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为扬州评话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汪复昌等编:《扬州评话王派<水浒>评论集》,中国曲艺出版社1990年版。
  [2]王筱堂口述、李真整理、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镇江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艺海苦航录——扬州评话“王派水浒”回忆》,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2年版。
  [3]王少堂口述:《我的学艺经过和表演经验》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党史中,最值得铭记的当属伟大的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穿越15个省区,在与自然搏斗的同时更要与反动派军队进行殊死斗争。两年、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战斗,这一个个数字不是墨写的,而是红军英烈的鲜血凝结成的。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渡江之前有8万多人,而渡江之后锐减至3万多人,牺牲战士多是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
期刊
门前有棵老梧桐,  冬去春来郁葱葱。  去年老树添新景,  住上了一对“黑不愣登”。  (白)什么?您问这“黑不愣登”是什么鸟儿?别  急,一会儿您就知道了!  这“黑不愣登”,  鸟窝搭在树杈上,  一天到晚叫不停。  声音别提多悦耳,  让人总有好心情。  今年春天真扫兴,  好心情一去影无踪,  天天要从门前过,  衣服上鸟粪洗不清。  却原来,  “黑不愣登”孵了小鸟儿,  一家子“黑不愣
期刊
粤曲是流传于珠三角、港澳地区及海外粤语华侨聚居地的说唱表演艺术。谐趣曲也叫谐曲,是具有逗乐色彩的粤曲说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粤曲歌坛。说唱谐趣曲《通台老倌》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鬼马歌王”张月儿的首本名曲。“鬼马”是粤语,为谐趣、生动、活泼和惹笑的意思。张月儿音域宽广,擅唱班本曲,一人唱平、子、老、大等多种歌喉,并转换得天衣无缝,唱腔庄谐并重。《通台老倌》讲述的是丈夫在外闯荡多年后归家,向妻
期刊
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成功举办  6月22日至24日,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成功举办。为落实疫情防控相关部署,余杭赛区采取现场比赛和网络直播、线上线下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赛全程不安排观众。经过两天的角逐,余杭赛区共产生节目奖提名7个,表演奖提名8人,文学奖提名4个,新人奖提名5人。(曲讯)“战疫情促发展主题巡演千里行”首场巡演活动走进余杭社区  
期刊
由中国曲协、辽宁科技大学组织编写,孙立生编著的《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以下简称《术语》)于今年5月付梓出版了。自2019年6月份拿到这本书的初稿那一刻起,我就非常高兴。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有价值了。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
期刊
香港楼价高得离谱,贵得惊人,普通市民几乎把买楼置业当成一辈子的梦想。对老李来说,32年前只身移民来香港,身无分文,没有高薪工作,没有偏财鸿运,两手空空,两眼一抹黑,港岛的一套房子硬是靠他走街串巷四处奔波给挣出来了。他一堂一堂地教普通话,一节课一节课地收费。  30年前,我在欧洲留学时,也曾兼职教过普通话。当时除了教老外一口湖南腔的普通话, 更多是陪伴欧洲老年人度过孤寂的晚年时光。同时,我也可以趁机
期刊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上海推出许多红色文艺作品,如沪剧《一号机密》、杂技剧《战上海》、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等。就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加强红色题材曲艺作品的创演力度,成了上海曲艺人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曲艺是最能反映时代、离百姓最近的艺术形式,而红色题材曲艺作品就应该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首选。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
期刊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积淀。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曲艺作品素有“说书唱戏劝人方”的社会教化功能,与人民有着天然的情感纽带,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能有效发挥其亲民的特色,使爱国思想深入人心。  千百年来,曲艺人自觉地把爱国主义作为创作和表演的主旋律,通过爱国主义题材作品的创演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人民不懈奋斗,一个个弘扬爱
期刊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全国文艺界和文化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指明了未来的发展路径。  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
期刊
第二幕:信仰的坚定  时间 1943年的一天。  地点 国民党监狱。  人物 监狱班头,老兵,新兵,铁血剧团演员曹火星、汪血坡、焦云翔等四五人,监狱长,副监狱长,小队长,普通群众,政治犯,八路军伤兵。  【近景布置:四个囚牢两边排开,囚牢内铺稻草、木板、木桶等。一面背景墙下,放置一张桌子,上面摆设一些残羹剩饭、几个酒瓶。下设三张凳子。墙上悬挂一个音箱,还有各种刑具,如手铐脚镣、皮鞭、狼牙棒等。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