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阶段,国内职业教育主要的发展趋势为中高职衔接,虽然部分职业学校在对该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是中高职衔接质量依然需要提升,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仍然需要加强。对此本文针对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构建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就相关问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质量监控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41-02
  “3+4”试点工作是指选拔部分初中优秀毕业生进入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后,经考核测试进入对应的本科高校学习4年[1]。7年学习期间,由参与试点的本科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统筹建立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3+4”试点工作实现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贯通,拓宽了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通道,给职业学校学生以技术技能、学业晋升的路径、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下贯通”的重大突破,对于破解复合型人才培养难题有着深远的意义[2]。
  一、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监督和评价意识缺失
  因为3+4试点工作实行时间不长,现行的各项政策的操作性较差,导致中高职衔接权力转移出现错位,政策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中高职院校衔接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學校对该项衔接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甚至都没有将衔接划归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学校的确开展相应的工作,但是更多的关注学生收费、招生规模等问题,缺乏较为强烈的质量观念,常常忽视对过程的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不到位。由此中高职衔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情况并不理想,最终会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制度缺失
  制度是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制度的欠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对中高职衔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在相关制度上建设不积极,现行的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范意义,同时对于监控和评价工作权职和流程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衔接质量监控力度不足,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由此也无从了解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衔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设不足
  学校对于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不到位,体系很多方面存在漏洞,监控无法全面、系统,依然存在监控死角,监控和评价目标主体等不明确。很多学校的确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但是系统的建设同学校具体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存在偏差,监控和评价过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中高职衔接质量不高。
  二、促进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有效措施
  (一)树立中高职衔接质量意识
  各个院校必须切实树立较强的质量意识,重视中高职质量保障工作。尤其是相关牵头部分,必须结合当前3+4试点工作情况进一步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提高该项政策的可操作性,有效的指导各个学校的中高职衔接工作。而各个学校结合“3+4试点”政策的大方向,结合学校以及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策略,由此推动学校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满足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状况[3]。
  (二)完善中高职衔接质量制度
  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衔接要求,在此基础上系统的树立当前实行各项文件制度的思想,进一步强化改革力度,促进衔接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的中高职衔接制度,有效规范各个学校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切实保障中高职衔接活动高质量进行;同时根据各个学校工作发展进程,对中高职衔接制度进行完善,重点优化直接升学制度、进退制度、学习制度等,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增强,扩展我国职教发展空间。此外,针对地方影响力较大、教学实力 充足的院校参与衔接工作,积极的采取各种激励性措施和政策,促进衔接水平显著提高。
  (三)建设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为了对中高职衔接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相关学校需要积极的构建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建设之前必须对监控主体、监控评价方式、监控和评价内容等项目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质量监控流程进行明确,有关人员可以按照流程结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组织监控工作,同时对衔接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执行人员,使其对相关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可以提高中高职质量。
  中高职衔接可以促进中高等教育的和谐、稳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采取3+4试点实现中高职衔接,通过统筹管理,切实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而为了确保中高职质量,必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科学的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王素红,赵清艳. 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4,04:38-40.
  [2]刘志国,刘志峰.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4,07:99-102.
  [3]李敏.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四川水泥,2015,06:45.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已经成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但是通过近年来推进成果发现,如何公平地、有效的、全面的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着调查信息失真、认定程序不规范、班级民主评议缺乏公平公正等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资助,这关系到能否能够真正实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93-01  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重要前提便是具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药学类专业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迫切性,阐述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目标,并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根据需求的分析与功能对该课程进行了设计,实现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并对网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药学专业 专题学习网站 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研究所课题(编号:2015-R-4494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根据应用型特色名校课程建设要求,对《植物逆境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目前成效显著,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 植物逆境生理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47,XJG2013089)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9
期刊
【摘要】教学团队中离不开团队合作的成效,高校里研究生加入到教师的研究团队边学习边工作,在研究团队里学会科学探索、学会学习,也学会与团队保持合作、和谐的工作关系。通过心理契约的调节作用,能够对团队合作中的组织偏差行为起到显著的干预效应。  【关键词】团队合作 组织行为 心理契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3-01  教与学的团队合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规范公司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我国公司财务管理领域的实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金融涵盖的知识较多,课程边界较宽,作为一门应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突出应对企业与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人才,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毫无工作经验的本科学生在公司金融课程中感受到实务工作资金决策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设想,为全面构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建议及对策,对推动学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专业学位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4-01  专业学位旨在培养从事非学术
期刊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本文结合我系实际,探讨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构架模式改革,旨在探索如何提高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 构架 探讨  【基金项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质量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49-01  《园林规划设计
期刊
【摘要】针对一些院校影像技术专业超声医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完善课程设置,转变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侧重能力培养,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展教学等方面对超声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超声医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2102210339)、河南省教育厅基础前沿研究(15A180056)的资助。  【
期刊
【摘要】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合格的专业人才,才是学院发展的硬道理。高职院校是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要想使学校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长存,必须抓住“育人”这个根本。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更需要找准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进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各种探索和努力,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专业建设,才能使“育人”真正的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