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生活环境——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场所,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管理育人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系到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高校公寓的管理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可或缺的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讲,学生公寓的的安全稳定是高校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的格局日趋多样化,公寓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年龄偏大。
随着物业公司参与公寓管理的日益渗透,物业公司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尤其是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年龄偏大的问题,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物业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与学生沟通困难,管理和服务人员素质较低,不尊重学生、经常与学生发生争执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些问题极易引发学生与公寓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物业管理重经济利益,轻服务。
物业公司进入高校公寓参与管理的时间尚短,很多机制都不够完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经济利益轻服务的现象,往往提供的服务与其承诺有一定差距,学生权益得不到及时维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公寓的管理。
二、学院领导对公寓管理不够重视
公寓虽然是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可是部分学校领导片面地注重教学活动,忽视了公寓阵地的重要作用。他们想当然认为学生公寓只是学生的作息场所,对高校管理机制的运行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这种错误的观点,往往导致公寓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对待学生公寓的卫生、违纪甚至是一些安全隐患都视而不见,容易引发各种阻碍学校发展的不良后果。
三、公寓学生会成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参与公寓管理的学生会成员,工作热情低、自我要求低、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差,起不到公寓学生会成员应有的表率作用。有的学生会成员,对别人要求苛刻,自己却玩忽职守,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或有晚归甚至夜不归宿现象,这样的成员势必让普通同学产生反感,从而对公寓的管理产生一定的逆反情绪,严重阻碍公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消费者姿态自居,在公寓内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及公寓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的学生甚至随意将公寓内的公共设施拆卸或损坏。他们只强调公寓管理部门要为其提供优质服务而忽视自己作为公寓的主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致使公寓区成为高校学生违纪事件的高发区域。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舒适的生活、学习的场所,现针对以上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对策:
(一)建立和健全公寓管理机制。
高校领导应该重视公寓管理工作,把公寓管理作为高校运行机制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应建立和健全公寓管理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育人作用,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管理机制,使公寓管理正确、和谐地向前发展。
(二)学校应积极与物业公司沟通,规范学校内物业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定任务指标,服务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招纳高素质的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从事学校的各项后勤管理工作。
(三)大力推进公寓管理的企业化运行模式。
高校充分认识公寓管理的服务特性,根据教育规律,改变传统管教模式,创建现代大学园区后勤服务新模式。定位于市场,通过行业化,专业化,企业化建设,创出高校的物业管理品牌。把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的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的随时检查及报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检修服务的及时是检验物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公寓内的学生思想工作。
学生会成员在参与公寓管理过程中,能否以身作则,有无工作热情,关系到公寓管理的质量水平。所以,要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将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与综合素质的测评、评优评奖和发展党团员挂钩十分必要。
(五)大力推进学生工作“六进”公寓。
对于公寓管理,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学生教育管理理念,采取新的方法。实践证明,全面推进学生工作“六进”公寓,即辅导员进公寓、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心理咨询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和治安保卫进公寓,是高校公寓社会化条件下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正全面处于攻坚阶段。在高校的各项后勤工作中,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是新时期下后勤工作一种不可避免的现实存在。我们要认清形式,抓住特征,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保持高校稳定。
`参考文献:
[1]唐静.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叶玉清.公寓社会化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4).
[3]支力.高密集度下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科教导刊, 2009,(13).
(编辑王影)
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的格局日趋多样化,公寓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年龄偏大。
随着物业公司参与公寓管理的日益渗透,物业公司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尤其是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年龄偏大的问题,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物业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与学生沟通困难,管理和服务人员素质较低,不尊重学生、经常与学生发生争执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些问题极易引发学生与公寓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物业管理重经济利益,轻服务。
物业公司进入高校公寓参与管理的时间尚短,很多机制都不够完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经济利益轻服务的现象,往往提供的服务与其承诺有一定差距,学生权益得不到及时维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公寓的管理。
二、学院领导对公寓管理不够重视
公寓虽然是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可是部分学校领导片面地注重教学活动,忽视了公寓阵地的重要作用。他们想当然认为学生公寓只是学生的作息场所,对高校管理机制的运行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这种错误的观点,往往导致公寓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对待学生公寓的卫生、违纪甚至是一些安全隐患都视而不见,容易引发各种阻碍学校发展的不良后果。
三、公寓学生会成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参与公寓管理的学生会成员,工作热情低、自我要求低、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差,起不到公寓学生会成员应有的表率作用。有的学生会成员,对别人要求苛刻,自己却玩忽职守,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或有晚归甚至夜不归宿现象,这样的成员势必让普通同学产生反感,从而对公寓的管理产生一定的逆反情绪,严重阻碍公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消费者姿态自居,在公寓内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及公寓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的学生甚至随意将公寓内的公共设施拆卸或损坏。他们只强调公寓管理部门要为其提供优质服务而忽视自己作为公寓的主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致使公寓区成为高校学生违纪事件的高发区域。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舒适的生活、学习的场所,现针对以上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对策:
(一)建立和健全公寓管理机制。
高校领导应该重视公寓管理工作,把公寓管理作为高校运行机制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应建立和健全公寓管理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育人作用,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管理机制,使公寓管理正确、和谐地向前发展。
(二)学校应积极与物业公司沟通,规范学校内物业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定任务指标,服务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招纳高素质的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从事学校的各项后勤管理工作。
(三)大力推进公寓管理的企业化运行模式。
高校充分认识公寓管理的服务特性,根据教育规律,改变传统管教模式,创建现代大学园区后勤服务新模式。定位于市场,通过行业化,专业化,企业化建设,创出高校的物业管理品牌。把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的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的随时检查及报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检修服务的及时是检验物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公寓内的学生思想工作。
学生会成员在参与公寓管理过程中,能否以身作则,有无工作热情,关系到公寓管理的质量水平。所以,要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将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与综合素质的测评、评优评奖和发展党团员挂钩十分必要。
(五)大力推进学生工作“六进”公寓。
对于公寓管理,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学生教育管理理念,采取新的方法。实践证明,全面推进学生工作“六进”公寓,即辅导员进公寓、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心理咨询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和治安保卫进公寓,是高校公寓社会化条件下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正全面处于攻坚阶段。在高校的各项后勤工作中,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是新时期下后勤工作一种不可避免的现实存在。我们要认清形式,抓住特征,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保持高校稳定。
`参考文献:
[1]唐静.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叶玉清.公寓社会化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4).
[3]支力.高密集度下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科教导刊, 2009,(13).
(编辑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