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旧约试新茶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何谓家风,何谓家道。
  它不是仅限于传述的言语,它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延续,
  它或许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方法,
  可它却有汲汲于心,亘古的指引方向。



01


  烫壶、温杯,放入茶叶冲泡,静置……等待茶叶散发香气,叶蓁直起身,将茶杯放到我的面前。她回头凝视着身后的茶室,许久,终于开口跟我说道:“我想去北方走走,去学习更多的做茶技巧。”
  我反应不及,下意识脱口而出:“你和舅舅说过了吗?”
  她点点头:“我说了,他还没答应,可是我已经决定好了。”
  窗外的陽光落在她的侧脸上,透出小半圈柔软的色调,叶蓁低头抚摸放在案板上的茶具,神情看起来伤感而又坚定。
  空气霎时安静,有风吹过来。她抬起头看向我,语气里满是假装愉悦的调子,她说:“茶馆就拜托你们了,有什么事帮帮我爸。”
  我僵着手,举着茶杯,愣在原地,恍然地想起当年高考结束,叶蓁执拗地与长辈大吵一架,毅然决然地填报了省外的大学专业,去走一条与他们安排好的、截然不同的道路。如今,恰如当初的雷厉风行,过程结果殊途同归,她微笑着告诉我,她已经决定好了。
  将杯子放下,我摇头苦笑,心里却没有太大的惊讶。因为她很早便说过,她想要去看更大的世界,去接触更深的茶物,这一年的被迫回归困不住她心里的念想,她终究还是会远航。
  虽然这样想,但还是抱着挽留的心情:“我本以为你答应回福鼎就是意味妥协,结果,你还是要走呀。”
  “是啊。”
  尾音落下,我抬起头与她倔强的眼神对视,对她说了句:“一路顺风。”

02


  记起小时候,舅舅和舅妈时常来我们家聊天,聊天的内容大多是我这个不常见面的表姐又做了什么乖张的事。说到愤懑时,舅舅总是狠声骂一句:“这个不肖女,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这些坏习惯……”
  叶蓁的学校离家极远,我很长时间才能见她一回,而每每假期见到她时,她总是一副懒散的样子,嘴里叼着茶叶梗,跟在舅舅与祖父的身后。
  居住在福鼎,白茶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许多家庭都会制茶,我们家自然不例外。
  家中的茶房设备用了许多年,祖父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的私房茶主,凡事讲究亲力亲为,鲜少愿意使用机器。
  身为祖父的长孙女,叶蓁更是被寄予厚望,她的假期多被带来茶室学习制茶,亦或是学习茶艺。她虽然看起来满是不情愿的样子,也时常偷偷从茶坊跑出去疯玩,可一旦投入制茶的过程中,她便变得格外认真,那是不同于其他女孩的细致柔软,一拨一散,带着特有的飒爽劲。
  舅舅偶尔会责骂她,说她制茶不专心,总想着对茶叶进行新式制作,那些提议太过于异想天开,这不是他们所要追求的风格。
  她撇着嘴反驳:“只是一昧地守着老旧的做法,是不会进步的,更何况,只知道继承却不懂得运用,这不是好的做法……”
  “那是你还没有碰过壁,等你知道每个茶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各自工序,你就不会这样想了……我们要扎扎实实去学习,才能有收获。”
  两人的脾性极像,谁也不肯让步,争吵到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舅舅甩手走人,而叶蓁站在原地,小声地补上自己的说辞:“总有一天,我会去看其他地区不同的制茶手法,然后我会让我的茶成为独一无二、专有的存在。”
  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她的一句气话,却不想,她将这一句话贯彻了以后,她传承,她改善,最后,她用细枝末节的习惯拼凑了打动人心的温暖。



03


  叶蓁再次离开福鼎时,舅舅发了很大一场火,他站在客厅的中央,吼道:“你要是走了,就再也不要回来了!”
  她背着行李,不反驳,只是很深很深地对着他们鞠了一躬,然后离开。
  之后的日子里,她的行程只有微信和朋友圈可以了解,她一人坐了很久的火车,跑到内蒙古,学习蒙古奶茶的制作。
  她在晚上7点钟发来视频,给我直播制作工序。画面中,人们在空地上随意地搭起篝火,层层枝桠支撑铁锅,水中煮着青砖茶,水纹荡漾,天边的余晖映得她眼脸光艳。
  等到茶水变深,倒入挤好的鲜牛奶,等到沸腾,加入奶皮、炒米与食盐……起锅留下叶底,叶蓁在风里跟我形容,这种淡淡的咸味与我们曾喝过的甜味相差甚远,可是你能感受茶香和奶味在你唇齿间回荡,是边疆的特殊风情。
  这样的学习并不是所看到的那样简单,所投茶的用量多少,水的温度,牛奶的放置时间,选择何种青砖,全是学问,她在内蒙待了近一个月,这才转头去了云南。
  长辈偶尔还会跟我打听她的消息,听到她除了晒黑了许多,一切都好,也便不再多说什么。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得知,舅舅也曾一路向往自由,奔赴不同的地方学习,只是当年他还过于年轻,所储备知识不足以匹配他的经历,于是默默而归。
  而叶蓁执拗地去了远方,进了一所很好的大学的茶学专业,她继承了舅舅的性子,也承载了舅舅未完的念想。
  她从北方出行,再一路回到南方,她迷上普洱,于是选择长住。
  她住在小小的茶室里,与当地的茶农学习采摘、杀青、揉捻与发酵,是不同于白茶的做法,可她满心欢喜。她感受茶的自然生长,研究茶里的变化莫测,农地里夏天生出不少毒虫,伤害她的皮肤,她在医院里挂着药水,却微笑着告诉我,她发现一个奇异的做法,这一做法可以让茶味变得更为纯粹。
  她的脸因过敏泛着红血丝,眼底却熠熠生光。
  大概习茶便是如此,你未曾用脚丈量过茶园的每一寸土地,便不会知道理论和现实到底差距是在哪里。向往极致,那么就要有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勇气,以及内心汲汲汹涌的信念。

04


  我大学毕业这一年,叶蓁终于结束了她的旅程。她遇见相爱的人,最后选择在浙江定居了下来。
  她在杭州开了一家私人茶馆,销售自己的产品。杭州当地多是绿茶,龙井、毛尖、青顶、云雾……种类多而闻名,叶蓁没有选择顺应主流,仍是从白茶为主,将自己的经历和技巧投入,加上情感传承,将那小小的茶叶递交到别人手中。
  她说,她做的茶叶有她自己的故事,她将这些故事的来源说给每一个来到茶馆的人听。
  我在毕业答辩结束后一天去到了她的茶馆,再次相逢,她站在木色的圆桌前,如同当年与我道别时的光景,她说:“好久不见。”
  闲聊时谈起茶馆的命名,叶蓁笑笑没说话,沾着水在桌面上划着痕迹,她将这个地方取名为“归”,意为她来的方向。
  走了这么长的路,见了那么多的人,记忆最深的仍是与自己一同度过漫长岁月的故土。她终于明白舅舅当时说的那些话的用意,在了解了不同茶叶的不同属性后,这才明白自己曾有过的想法是多么不切实际和大胆冒险。到头来,她回归到长辈所教导的最初方法,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去学习,去感悟,最终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传承,更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家风亦是家道,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骨血里,变成你下意识的第一选择。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它却有汲汲于心,亘古的指引方向。
其他文献
第一章   1  夕阳透过玻璃窗,在昏暗的教室里投下了第一缕余晖。  挂钟的时针已经指向数字5,安天宇对着空旷的教室叹了一口气。  今年的招新计划又失败了。  “砰!”教室门突然被人推开。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少女风风火火地跑进来:“等,等一下!”  她抓起一张空白的报名表,刷刷写了几个字,然后塞给安天宇:“填好了。”  “舒沫沫?”安天宇念出纸上潦草的签名,不太确定地问,“你要报名?”  “对啊!”舒
期刊
如果下雪了,我就去找你  我要提上一壶酒  也没有太多的故事要讲  只想喝口酒壮壮胆  这样才敢直直凝视  你那有雪花栖息的眼睛  那是世间最酣甜的梦境  找你的路途有一点遥远  我要先翻过一座山  我路过森林的时候  松鼠鼓着腮帮从树洞里张望  我走在泥泞崎岖小路上的时候  一不小心就摔了个跟头  我担忧的事还是如约而至  我惦记了一天的白衣袖  变得污迹点点还带着皱  如果下雪了,我就去找你 
期刊
一、只吃青菜不吃肉  大林性格憨厚腼腆,一见女孩子就脸红,所有追女孩的浪漫方式他一样不会,所以一直单着。东子是他好友,两人住同一间员工宿舍,他很替大林着急,反复教他追女孩的方法技巧。大林开始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自认为已掌握要领。可遗憾的是,只要一和女孩见面,他就脸红心跳说不出话,更别提什么技巧了。东子每次都气得一顿臭骂,称以后再也不给他介绍对象了。  东子当然说的是气话。这不,这天他在街上巧遇自
期刊
清朝末年,枳镇上有两家医馆,据说坐诊郎中在方圆几十里都非常出名。  镇东的郎中叫尹德,此人唯利是图,一旦病人上门,他就如蚊子见了血,恨不得一下子掏光人家的家底。盡管他医术不错,平日里来找他求医问药的却寥寥无几。镇西的郎中徐道厚,为人厚道,药价公平合理,童叟无欺。但凡有病人找上门,有钱没钱先治病。遇上个老弱病残没有能力支付药费的,便免费治疗,口碑极好。所以,远近的病人,都奔他而来。尹德对这个同行耿耿
期刊
林之泉是济慈大药房的少东家,在帮助老父亲打理生意之余,爱的是舞枪弄棒,交的是三教九流,性格豪放不拘小节,遇着那些乞丐穷人,毫不犹豫大度接济,丝毫不吝惜钱财。可有一回即使连老东家也看不下去了。  那天林之泉走在大街上,忽然发现前面吵吵嚷嚷的,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家包子铺抓住了一个小偷。不!是老偷,那贼估计都有60多岁了。他这么大年纪了竟然偷人家包子吃,结果被眼尖的伙计一把抓住了。那老小偷也怪,随你怎么
期刊
01  高三那年,我从学校搬回了家,恰逢父母工作升迁,她独自一人从乡下上来照顾我。  起初,我并不乐意,可惜耐不过父母工作繁忙的日常,只好接受要与她朝夕相待的现实。  我并不喜欢她,也并不是很耐心地与她相处。自小她就爱唠叨我,说很多无关紧要的话题,又或者三句不离,母亲要是能再生一个男孩,那该有多好。  打小的印象加上长久以来她所带给我的“不良情绪”,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反抗她的照顾。她给我做早餐,放一
期刊
一  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一个人,惊艳了时光,温暖了青春,让你一度以为岁月可期,余生可安,可原来所有的温柔都只是假象,如镜中花,似水中月。他轻易地走进你心中的城,只手搅弄风云,然后一骑绝尘而去,独留你一个人的断壁残垣。  林嘉鱼和赵溪语两人自小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是除了父母以外最熟悉彼此的人。长久的朝夕相处,无数次的迁就包容,赵溪语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喜欢林嘉鱼。  赵溪语喜欢吃鱼,尤其是清蒸的,
期刊
乍暖还寒时候,故乡的一场清风吹来了你的消息。虽然隔着时光的河水渐渐混沌模糊,我还是清晰地将记忆中的你精准打捞。  儿时胖胖的你总是被小同学取笑,虽无心,于当时的你而言,却是满满的伤害。你哭着鼻子沉默地不肯告诉老师,担心被坐在前边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认为不够坚强不够勇敢。  孩提时代就像古老房屋上的小小烟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像炊烟,温柔地飘散在故乡的土地上空。抬头寻找,早已被风吹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期刊
一  长到18岁,第一次踏入网吧。这家店与听说的各种乱糟糟不同,没有想象中的烟雾缭绕,除了老板收钱说话,就是玩游戏的人低声笑骂和鼠标键盘的滴滴答答。但环境再好,它还是一家网吧,未成年人不能进来的地方。  正是周末,坐在电脑前的人不少穿着校服。我环视一周,终于在窗帘半遮半掩的隐蔽角落捕捉到稚气未脱的熟悉身影。少年十指翻飞,屏幕上的游戏人物招式百出,我敢说,他任何一次考试都没这么专注过。我走至他身后,
期刊
7点整,莫小玲准时醒来,拉开窗帘照进一室阳光。她伸了个懒腰,看见天空蔚蓝悠远,脸上漾起笑,这是北京难得的好天气。  “叮——”,微信响起提示音,是弟弟发来的信息:姐,在老家翻到一张画,应该是你小时候的作品,现在能卖多少钱,哈哈。莫小玲点开下面的照片,是一张铅笔画,大概是岁月已久,颜色有些许黯淡。  看着熟悉又稚嫩的画作,莫小玲想起往昔的际遇,她人生的转折和所有故事的开始就是那副铅笔画。  回忆倒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