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最美乡村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大峪沟,也许不为人知,但说起房山的柿子,恐怕无人不晓。大峪沟村是房山区张坊镇的一个小山村,是中国磨盘柿第一村。
  金秋十月,我和一群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从市区出发,沿着107国道向着郊区一路骑行,路过了著名的新农村典范——韩村河,经过了云居寺,渐渐发现公路两旁的柿子树越来越密,那黄里透红的大柿子压弯了枝头,有些甚至已经把枝杈都给压折了。路边摆摊卖柿子、南瓜和红薯的小贩也越来越多。再往前一路缓坡,艰苦骑行1小时,一眼看到一座横跨公路的拱形大门,上书8个醒目大字:中国磨盘柿第一村。门头左侧刻有3个红色大字:大峪沟。右侧的柱子上,一个硕大的磨盘柿子伸出绿色的叶片,仿佛在向游客招手,令人看了就很有食欲。毋庸置疑,我们已经来到了磨盘柿的故乡——张坊镇大峪沟村。
  这个村位于房山区张坊镇东北2.8公里处,据村口的老人们讲:全村有900余户,2000余人,有磨盘柿2000亩,优质柿树7万株,年产量100万公斤,村里一半以上的家庭都从事柿树的种植,是北京地区柿产量最大的村。
  一路骑行后下车休息,我们和村口的老人们攀谈起来。据说大峪沟村可谓磨盘柿的故乡,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它一直是皇宫的贡品。从老人们的口中了解到,大峪沟的柿子享誉京城内外,曾经被农业部、财政部定为磨盘柿商品生产基地,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评为绿色食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华名果”。村民靠种植柿子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走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绘制着以磨盘柿为主的文化墙,近2.5公里长,突出了特有的磨盘柿文化特色,给久居城市的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有幸见到了和几位老者一起晒太阳的村党支部前书记,苏书记看到城里人来到村里,格外兴奋,他说:“现在的农村可和从前的农村大不一样了!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不仅搞种植还不断挖掘磨盘柿文化底蕴,特别是近几年来,重点以打造环境、改善民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以提高村民收入为出发点,以发展提升磨盘柿主导产业为重点,挖掘发展柿子文化。建立了柿子科技示范园,通过扩大品种栽培,提高柿树管理水平,发展观光、采摘旅游业,促进磨盘柿产业化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柿树管理技术进行推广示范,并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品种展示,建立网架栽培示范模式,全面提升柿子产业化水平。村里还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改变传统观念和消费观念,全面带动柿子果品产业的全面发展,提高柿树管理水平,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成为以柿子文化为内涵,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引进磨盘柿深加工企业,建成了北京得力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磨盘柿产品深加工,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公司,开发柿树盆景、建采摘观光大棚、生态餐厅、成立磨盘柿销售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大峪沟村被誉为磨盘柿第一村

  我们一路走过,看到村里建起了健身器械广场,村里的道路虽不宽,但是干净,路旁是整齐的绿化带,一水儿的太阳能路灯、封闭式的垃圾箱、垃圾房,老人们说:“如今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现在我们村里农民的生活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
  苏书记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主动当起了我们的向导,健谈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有线电视入户到村民家里;農民就医有了保障,采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里还建立了两处健身广场,是村民饭后散步、消暑纳凉的主要活动场所;村里还设有图书室,内有期刊、杂志、各类实用技术书籍,村民可以免费借阅;村里还成立了妇女秧歌队,建成了数字影院、文化大院,为百姓搭建展现才艺的舞台。这些都是我们农民从前无法想象的。”
  优越的山前暖区条件,为这里林果业发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为中国磨盘柿龙头村和北京市唯一的磨盘柿专业村,大峪沟村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是体现中国磨盘柿之乡产业化发展建设成果的缩影。
  如今的大峪沟村,充分挖掘“柿”文化底蕴,开启了“小柿子、大收益”的致富之门。游客来这里不仅可以采摘入口即化的磨盘大柿子,还可以品尝到新研发的特色小吃——冰柿。冰柿自然脱涩、去皮,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它装在半透明的塑料碗内,揭开盖,里面是一个完整的大柿子,橙黄鲜亮,上面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用小勺挖下去,就像在挖冰激凌,放一勺在嘴里,清凉甘甜,入口即化,舌尖上满是柿子的清香。从果农手中收购磨盘柿后,经过全自动机器选果、真空消毒去涩、速冻等过程,制作出了口感独特的冰柿。如今,冰柿在华冠等各大卖场,甚至在北京饭店、国际饭店、长富宫等五星级酒店都成为了“新宠”。
  柿子原产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磨盘柿,因其中间有一道凹环,外形酷似磨盘而得名。村民讲大峪沟村目前就有树龄达几百年的磨盘柿树,可谓饱经沧桑。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年幼家贫,一天流落到大峪沟村,已经两天没有饭吃了。正在他仰天长叹之际,忽见东北角柿树枝上丹红点点,忙走近看去,原来是霜柿正熟。他伸手摘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觉得肚子饱了,对树拜了几拜,方缓缓离去。过了数年,明太祖出巡路过此地,特意来探访当年救命的柿子树。走近村边,远远又见丹红点点,看去比先前越发娇艳夺目,那树也更加苍劲巍然了。明太祖急忙翻身下马,走到树下,脱掉自己的皇袍,裹在老树身上,封它为“凌霜侯”。自此,张坊镇大峪沟的磨盘柿作为贡品年年进奉皇上,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如今的大峪沟村,充分挖掘“柿”文化底蕴,开启了“小柿
子、大收益”的致富之门

  为什么朱元璋觉得霜柿格外香甜呢?摆摊的村民告诉我,霜降之后正好是磨盘柿丰收的最佳季节。因为采摘柿子也是很有讲究的,要等到树上的叶子差不多落完了,霜降节气之后才可以采摘。经过霜打的柿子非常甜,摘下来后基本上都不用再漤,拿起来就能直接吃。今年霜降是10月23日,所以现在来采摘正是霜柿下树的最佳时节。
  采摘园里的柿子树大多不太高,成年人基本上伸手就能够到。若想摘高处的柿子,就需借助一种专用工具:一根长竹竿,竹竿顶端是一把大剪子,剪子把被绳子拴住,人从竹竿另一端拽绳子控制剪子,剪子下面有个网兜接柿子,一次大概能接三四个柿子。采摘时最好选择朝阳的那一侧树枝上的柿子,这样会更甜。
  在农家院小住一两天,绝对是躲避雾霾、放松心情的绝佳选择。去房山旅游,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坠满金黄色果实的柿子树,仿佛挂满了小灯笼,漂亮又可爱。虽然房山处处有柿子,但要说最专业、最正宗的柿子产地,谁也比不过张坊镇大峪沟村的。这里的磨盘柿个大、皮薄、色浓、清香、爽口、形美,从明朝起就是进贡皇宫的佳果。
  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富足,社会稳定。大峪沟村不愧为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北京市最美乡村!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
其他文献
明朝建立后,太祖皇帝欲通西域,多次派遣使者去往西域各国(明朝的西域主要指我国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及中亚、西亚地区),但屡遣使诏谕,而遐方君长未有至者。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帖木儿汗派遣回回满剌哈非思来朝进贡,贡马十五,驼二。帖木儿汗国即后来的撒马尔罕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这是西域国家第一次向明朝进贡。而后西域各国陆续来到明朝与大明建立外交,有西域大国别失八里(在今伊犁河流域及天山以北、
期刊
前八家莊是密云东部平原上巨各庄镇的一个普通村庄,它是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时从太师屯镇搬迁到现住址的,属于库区移民村。村中分为李姓和曹姓两大姓氏,就是在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里,却隐藏着密云古老民间舞蹈艺术的奇葩,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仅有的近于失传的“蝴蝶会”。黑蝴蝶表演"狗撒尿"动作大内高手与蝴蝶会  说起蝴蝶会,不能不提村中曹姓的祖上,乾隆帝的四品带刀护卫,引路侯曹天印。  曹天印出生在前八
期刊
1916年1月4日下午两点多钟,熙熙攘攘的正阳门东火车站里突然迎来了几位衣冠楚楚派头十足的先生,他们被人群簇拥着走向月台,如此阵仗明眼人早就应该看出来他们不是什么普通旅客。没错,站在人群正中的就是时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部长的朱启钤,他身旁的则是内务部次长沈铭昌、交通部刘吉六秘书、京奉铁路会办徐廷爵、京张铁路陈焜亭处长等人。此次他们来到正阳门东火车站,主要是为了检试新建好的环城铁路。正阳门东火车站  这
期刊
时小福名伶十三绝画中时小福便装照时小福天赋条件极佳  时小福是江苏苏州人,当时叫吴县。他家很贫穷,12岁来到北京,到北京科班学戏。他开始是学皮黄旦角,渐渐地他又学什么呢?又学昆曲旦角。学得又特别用功,所以他最后学成出来的时候,他是昆乱兼擅,昆旦好,皮黄旦更好。他的天赋条件可是太好了。首先来说,他有一条非常好的嗓子,不但高亢嘹亮,同时还圆润委婉,所以他这个唱腔唱出来好听。另外呢,他又会唱昆曲,加之他
期刊
在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的城楼上,一名50多岁的男子坐在轮椅上,遥望着大海,用手猛烈地击打着澄海楼的城墙,高声呐喊着:“长城,我来了!”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的喊声在山海关老龙头上空久久地回荡。这是2015年5月17日发生在万里长城的起点——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城楼上“助残登长城,圆我好汉梦”活动中感人的一幕。和这位男子汉一样,在志愿者们帮助下,坐着轮椅被抬上长城的残障人士们哭了,在山海关老龙头上游览的不少
期刊
胡同人家,其乐融融(摄于1994年)  大家耳熟能详的北京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说是北京精神,其实我认为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您说,全国各地,哪个地方的人民不爱国;论创新,沿海城市不比咱北京差;论包容,深圳等省份也不比咱北京差哪儿去。所以上面说的,与其说是北京精神,不如说是中国精神。  其实真要讲“北京精神”来,我觉得是老北京人身上体现的“讲礼儿、有面儿,局气、厚道”八个大字。  先说说讲
期刊
“北京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揭牌仪式  2019年1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成功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名单。“特高”项目是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项目建设周期三年,北京市教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特高”项目建设年度绩效评估和检查验收,“特高”项目建设评估考核不合格的将终止建设并取消建设资格。日前,笔者走进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就北戏“特高”项目相
期刊
截止到2019年9月20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不足两个月,票房突破49亿元,目前暂居内地影史第二名,仅次于《战狼2》的56亿元。随着票房纪录的一次次刷新,“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首部进入内地票房榜前十的动画电影”等,成功揽入众多头衔,意义,自然就不一样了。两个月前,人们甚至都不知道今夏还有这么个片子。现在,它无疑成了爆款,经过无数烂片的洗礼,观众的口味早已被逼得刁钻,不论是谁参演,只要够
期刊
“绿色公益好市民”标准:  1.参与植树造林;  2.绿化美化社区庭院;  3.节水护水一水多用;  4.分类投放垃圾;  5.不随意燃烧秸秆;  6.落实门前三包。“低碳老人”胡钧:才华横溢的老“发明家”  胡钧,1945年生人,老北京人,丰台区新村街道侨联主席。2000年退休后,胡老经过10年自学,在丰台区新村街道育仁里社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含有百项节能技术的“低碳小屋”,引起国内外广大观众和
期刊
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7次率领庞大的船队由中国南海向西出发,寻找新的国家,进行友好交往。像东南亚诸国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先后都与大明朝建交并进行贸易文化上的往来,一些稀有的动物此时也被选送到中国。外国真的送来了麒麟  昔日中国的古书上常常提到麒麟,说得神乎其神,是一种了不得的瑞兽,如麒麟送子、麒麟献瑞,等等。那么有没有麒麟这种动物呢?据《明史》记载,永乐十二年(1414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