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效应状况及不同激素效应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4 h尿蛋白定量≥50 mg/kg,血浆清蛋白<25 g/L)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随访1年以上者,根据患儿对足量激素的效应分为4周内转阴组、4~8周转阴组和8周耐药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临床表型、并发症、激素不良反应和严重预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或死亡)发生情况的差异。
结果共1 059例患儿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效应明确者841例,其中4周以内转阴者603例(71.7%,603/841例),4~8周转阴者34例(4.0%,34/841例),8周未转阴者204例(24.3%,204/841例),初次治疗尿蛋白平均转阴时间(13.2±8.9) d,中位转阴时间10.0 d。对随访病程1年以上的369例行进一步分析,4周内转阴组276例(74.8%,276/369例),4~8周转阴组18例(4.9%,18/369例),8周耐药组75例(20.3%,75/369例)。3组性别分布相似,起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内转阴组、4~8周转阴组和8周耐药组起病年龄分别为(5.2±3.3)岁、(5.7±3.3)岁和(6.6±3.8)岁。4~8周转阴组(单纯型83.3%,15/18例)与4周内转阴组(单纯型95.3%,263/276例)均以单纯型为主,与8周耐药组(单纯型45.3%,34/7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周转阴组(11.1%,2/18例)与4周内转阴组(4.3%,12/276例)及8周耐药组(0)比较,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组间其余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内转阴组(1.4%,4/276例)、4~8周转阴组(0)和8周耐药组(16.0%,12/75例)比较,严重预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71.7%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在足量激素治疗4周内尿蛋白转阴,4周内尿蛋白未转阴者14.3%的患儿继续足量激素治疗可能在8周内转阴,其余患儿即使足量激素治疗8周尿蛋白亦不能转阴。足量激素治疗8周内转阴患儿以单纯型为主,预后较好,8周耐药者以肾炎型为主,预后较差。对于足量激素治疗4~8周内转阴的患儿需警惕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