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分析经典阅读的环境与读者阅读心理与阅读特点的基础上,就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服务进行了有益探讨。网络环境下经典阅读的推广必须优化阅读环境、建立专门的阅读推广组织、拓展网络推广渠道。
【关键词】图书馆;经典阅读;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6-0267-02
1 当前经典阅读的信息环境分析
1.1 阅读环境网络化
当今社会网络文化盛行,网络文化阅读环境因其信息库拥有巨大的知识信息量,并且内容更新简便快捷,对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有极大的影响和渗透,不断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和思维方式。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图书馆的借阅量和阅读率呈下降趋势,收藏和购买图书的意愿逐渐降低,与此同时,网络阅读的人数却开始逐渐增长。网络化阅读具有快餐式阅读的特点,人们阅读兴趣与阅读内容日趋多元化且容易浅尝辄止,使得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理解程度不足。
1.2 阅读方式数字化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调查,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阅读的主流方式,最近几年图书和报纸的阅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数字图书阅读率却上涨很快。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PDA/MP4/MP5阅读等方式。可以看出,人们的阅读载体悄然发生了变化。
1.3 阅读内容碎片化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内容呈碎片化特点。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方便快捷,读者可以利用零散的业余时间完成阅读,经典名著的章节或者某个段落被切割成碎片,读者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和媒体工具就可以直接获取,而不需要像传统阅读那样花费的时间才把经典名著读一遍。
2 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需求与特点分析
2.1 阅读需求分析
2.1.1 求知需求
需要获取与所学专业课程相关的文献的读者更喜欢专家和专业老师的推荐。因此,图书馆可以开展“真人图书馆”,创造求知的读者和专家互动交流的机会,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读者推荐经典书籍;高校图书馆也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开设特色专业书库,把专业性较强的图书集中推荐给读者。
2.1.2 求新需求
为了满足读者对新出版和内容新颖的作品需求,图书馆可以建立新书展区,参考网上定期公布的新书排行榜,定期召开新书推介会,将新书作为重点展示。也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推荐,在图书馆门户网站上设立新书推介栏目。
2.1.3 求趣需求
有些读者把阅读作为一种业余消遣娛乐手段,图书馆可以在读者休闲区专门分门别类,编辑一些能引起读者兴趣且激发读者阅读好奇心的书评,可以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也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编辑软文推荐给作者。
2.1.4 求名需求
名著是经过时间考验和文化洗礼而广泛流传的优秀经典作品。作者一般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一般名人的作者都受到较高的关注度,名人的作品是广大读者必读的图书。图书馆可以定期举行现场签售活动,聚集读者人气,提升名著影响力。也可以举行一些小型的读书沙龙,分享读书心得,促进读者与读者,作者与读者之间更好的交流。
2.2 阅读特点分析
2.2.1 阅读娱乐化
网络时代,读者阅读内容倾向于娱乐化,一些读者可以连续看完上百集的电视剧,各种娱乐报道视频和娱乐新闻都可以成为他们的首选内容。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读者往往很难集中精力坐下来读完一整本的经典名著。
2.2.2 阅读肤浅化
肤浅化阅读即快餐式的浅阅读,鼓吹“时尚阅读”和“读图时代”的概念,提倡轻松阅读,大量文字少但图片多的读物问世,只追求阅读的数量而不看阅读质量,导致阅读浅尝辄止,对读物内容一知半解。有些经典名著由于内容晦涩难懂,读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反而穿越和言情类的网络小说点击率很高。
2.2.3 阅读功利化
网络信息时代,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书籍成为大多数读者阅读的首选读物。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面对当前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现实,课外读物基本会选择英语四六级、考研备考书和各种证书考试书籍。这是缘于现实因素影响,但是这样的功利性阅读长期下去不利于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
2.2.4 阅读“后现代化”
后现代化特征在阅读上主要体现在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时表现的一种浮躁心态,导致阅读只注重当下的娱乐和满足。读者在阅读时难以集中精力,阅读效率很低。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对时间的概率缺乏对比思考,进而产生浮躁的心理,阅读过程中很难对社会和文化等深层次的内涵进行思考。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推广策略
3.1 优化阅读推广环境
3.1.1 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应该为读者营造舒适的读书环境,阅读环境舒适明亮,使人感觉心情愉悦,在精神上可以亲近书籍,增加绿色植物的布局,营造一种让人神清气爽的氛围。创造人性化阅读环境,图书馆应实行大开架开放阅读模式,所有阅览室都是连通的,可以自由穿行,自由借阅学习。在功能设置上,要充分考虑方便读者查阅文献。为高层专业读者提供专门的研究阅览室,配备专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3.1.2 建立完善的阅读资源环境
构建一个方便快捷、可共享的环境体系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关键,用户除了可以借阅传统的纸质图书之外,还可以远程查询在线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阅读资源环境要进行无障碍的信息管理,形成一套多类型系统和不同资源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要让阅读资源的各个环节的人员都参与进来,尤其要重视与图书出版商的合作。图书馆要为大学生搜集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优质的数字资源导航平台,在不同的资源系统中,应该采取集中检索文献、资源分散存储的思路,在共享中心检索文献,阅读资源可以分别存储在不同单位。 3.2 建立专门的阅读指导机构与组织
3.2.1 成立专门的阅读指导机构
读者的阅读行为需要图书馆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指导。比如,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阅览室来指导阅读,通过阅读来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图书馆员要随时了解读者的身心发展需求和心理困境,推荐给读者适宜的阅读素材,读者通过与阅读素材中的角色进行映射交流,将自己压抑的情绪彻底释放出来,通过阅读素材中角色解决问题的方式,找到个人摆脱困境的办法。由大学生自发成立心理成长小组,互相推荐能够抚慰心灵的优秀读物,定期举行读书沙龙和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成长辅导,并且推荐能提升心灵成长的书单为大学生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2.2 创新图书馆阅读推进组织
阅读推广要积极地建立阅读推进组织,在图书馆之外成立图书漂流中心等创新阅读机构,将经典图书送到普通市民的身边,激发普通大众阅读图书的兴趣,促进经典阅读的共享和互动传播。
3.2.3 加强阅读推广的共享合作
图书馆要加强共享合作建设,加强馆校合作、馆社合作和馆际合作等跨行业的图书馆共享联盟合作。建立跨越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推广体系。
3.3 拓展网上阅读推广渠道
3.3.1 积极加强阅读推广网站建设
阅读推广网站网络建设是做好阅读推广工作的关键。建设自动推荐图书给读者的智能化目录系统,开展经典阅读个性化推送服务,让读者检索更加便利,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和读者的交流互动。
3.3.2 主动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服务
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图书馆应该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方便读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询借阅。可以转载一些专家的书评供读者了解参考,建设经典阅读交流平台,图书馆能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动态,更好地提升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服务质量。
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增长点、创新点,阅读推广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内容。我们必须反思阅读推广活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新阅读推广理念,重构阅读推广工作机制,重组图书馆现有业务岗位,把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图书馆常规工作范围,科学规范地加以管理。
参 考 文 献
[1]张学军.论大学生经典阅读[J].图书馆论坛,2009(5):31-33,41.
[2]邱建玲.大學阅读推广的实践路径:注意力视角[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83-87.
[3]袁曦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9):102-105.
[4]陈书梅.从台湾阅读推广活动之现况谈公共图书馆之阅读指导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6(5):78-81.
[5]栾雪梅.“微时代”的经典阅读推广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6(18):115-121.
[责任编辑:高海明]
【关键词】图书馆;经典阅读;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6-0267-02
1 当前经典阅读的信息环境分析
1.1 阅读环境网络化
当今社会网络文化盛行,网络文化阅读环境因其信息库拥有巨大的知识信息量,并且内容更新简便快捷,对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有极大的影响和渗透,不断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和思维方式。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图书馆的借阅量和阅读率呈下降趋势,收藏和购买图书的意愿逐渐降低,与此同时,网络阅读的人数却开始逐渐增长。网络化阅读具有快餐式阅读的特点,人们阅读兴趣与阅读内容日趋多元化且容易浅尝辄止,使得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理解程度不足。
1.2 阅读方式数字化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调查,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阅读的主流方式,最近几年图书和报纸的阅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数字图书阅读率却上涨很快。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PDA/MP4/MP5阅读等方式。可以看出,人们的阅读载体悄然发生了变化。
1.3 阅读内容碎片化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内容呈碎片化特点。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方便快捷,读者可以利用零散的业余时间完成阅读,经典名著的章节或者某个段落被切割成碎片,读者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和媒体工具就可以直接获取,而不需要像传统阅读那样花费的时间才把经典名著读一遍。
2 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需求与特点分析
2.1 阅读需求分析
2.1.1 求知需求
需要获取与所学专业课程相关的文献的读者更喜欢专家和专业老师的推荐。因此,图书馆可以开展“真人图书馆”,创造求知的读者和专家互动交流的机会,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读者推荐经典书籍;高校图书馆也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开设特色专业书库,把专业性较强的图书集中推荐给读者。
2.1.2 求新需求
为了满足读者对新出版和内容新颖的作品需求,图书馆可以建立新书展区,参考网上定期公布的新书排行榜,定期召开新书推介会,将新书作为重点展示。也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推荐,在图书馆门户网站上设立新书推介栏目。
2.1.3 求趣需求
有些读者把阅读作为一种业余消遣娛乐手段,图书馆可以在读者休闲区专门分门别类,编辑一些能引起读者兴趣且激发读者阅读好奇心的书评,可以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也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编辑软文推荐给作者。
2.1.4 求名需求
名著是经过时间考验和文化洗礼而广泛流传的优秀经典作品。作者一般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一般名人的作者都受到较高的关注度,名人的作品是广大读者必读的图书。图书馆可以定期举行现场签售活动,聚集读者人气,提升名著影响力。也可以举行一些小型的读书沙龙,分享读书心得,促进读者与读者,作者与读者之间更好的交流。
2.2 阅读特点分析
2.2.1 阅读娱乐化
网络时代,读者阅读内容倾向于娱乐化,一些读者可以连续看完上百集的电视剧,各种娱乐报道视频和娱乐新闻都可以成为他们的首选内容。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读者往往很难集中精力坐下来读完一整本的经典名著。
2.2.2 阅读肤浅化
肤浅化阅读即快餐式的浅阅读,鼓吹“时尚阅读”和“读图时代”的概念,提倡轻松阅读,大量文字少但图片多的读物问世,只追求阅读的数量而不看阅读质量,导致阅读浅尝辄止,对读物内容一知半解。有些经典名著由于内容晦涩难懂,读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反而穿越和言情类的网络小说点击率很高。
2.2.3 阅读功利化
网络信息时代,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书籍成为大多数读者阅读的首选读物。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面对当前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现实,课外读物基本会选择英语四六级、考研备考书和各种证书考试书籍。这是缘于现实因素影响,但是这样的功利性阅读长期下去不利于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
2.2.4 阅读“后现代化”
后现代化特征在阅读上主要体现在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时表现的一种浮躁心态,导致阅读只注重当下的娱乐和满足。读者在阅读时难以集中精力,阅读效率很低。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对时间的概率缺乏对比思考,进而产生浮躁的心理,阅读过程中很难对社会和文化等深层次的内涵进行思考。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推广策略
3.1 优化阅读推广环境
3.1.1 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应该为读者营造舒适的读书环境,阅读环境舒适明亮,使人感觉心情愉悦,在精神上可以亲近书籍,增加绿色植物的布局,营造一种让人神清气爽的氛围。创造人性化阅读环境,图书馆应实行大开架开放阅读模式,所有阅览室都是连通的,可以自由穿行,自由借阅学习。在功能设置上,要充分考虑方便读者查阅文献。为高层专业读者提供专门的研究阅览室,配备专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3.1.2 建立完善的阅读资源环境
构建一个方便快捷、可共享的环境体系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关键,用户除了可以借阅传统的纸质图书之外,还可以远程查询在线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阅读资源环境要进行无障碍的信息管理,形成一套多类型系统和不同资源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要让阅读资源的各个环节的人员都参与进来,尤其要重视与图书出版商的合作。图书馆要为大学生搜集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优质的数字资源导航平台,在不同的资源系统中,应该采取集中检索文献、资源分散存储的思路,在共享中心检索文献,阅读资源可以分别存储在不同单位。 3.2 建立专门的阅读指导机构与组织
3.2.1 成立专门的阅读指导机构
读者的阅读行为需要图书馆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指导。比如,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阅览室来指导阅读,通过阅读来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图书馆员要随时了解读者的身心发展需求和心理困境,推荐给读者适宜的阅读素材,读者通过与阅读素材中的角色进行映射交流,将自己压抑的情绪彻底释放出来,通过阅读素材中角色解决问题的方式,找到个人摆脱困境的办法。由大学生自发成立心理成长小组,互相推荐能够抚慰心灵的优秀读物,定期举行读书沙龙和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成长辅导,并且推荐能提升心灵成长的书单为大学生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2.2 创新图书馆阅读推进组织
阅读推广要积极地建立阅读推进组织,在图书馆之外成立图书漂流中心等创新阅读机构,将经典图书送到普通市民的身边,激发普通大众阅读图书的兴趣,促进经典阅读的共享和互动传播。
3.2.3 加强阅读推广的共享合作
图书馆要加强共享合作建设,加强馆校合作、馆社合作和馆际合作等跨行业的图书馆共享联盟合作。建立跨越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推广体系。
3.3 拓展网上阅读推广渠道
3.3.1 积极加强阅读推广网站建设
阅读推广网站网络建设是做好阅读推广工作的关键。建设自动推荐图书给读者的智能化目录系统,开展经典阅读个性化推送服务,让读者检索更加便利,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和读者的交流互动。
3.3.2 主动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服务
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图书馆应该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方便读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询借阅。可以转载一些专家的书评供读者了解参考,建设经典阅读交流平台,图书馆能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动态,更好地提升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服务质量。
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增长点、创新点,阅读推广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内容。我们必须反思阅读推广活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新阅读推广理念,重构阅读推广工作机制,重组图书馆现有业务岗位,把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图书馆常规工作范围,科学规范地加以管理。
参 考 文 献
[1]张学军.论大学生经典阅读[J].图书馆论坛,2009(5):31-33,41.
[2]邱建玲.大學阅读推广的实践路径:注意力视角[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83-87.
[3]袁曦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9):102-105.
[4]陈书梅.从台湾阅读推广活动之现况谈公共图书馆之阅读指导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6(5):78-81.
[5]栾雪梅.“微时代”的经典阅读推广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6(18):115-121.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