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正能量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中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能否激发和汇聚强大正能量,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要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那么,到底什么是“正能量”?我们又当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现在人们热议的“正能量”,借用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概念,但内涵已经与其在自然科学中的本义有了完全的不同。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所讲的“能量”,不论是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还是化学能、原子能,都只有大小之分,没有方向之别。而我们现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针对社会发展问题所讲的“能量”,则不仅有大小之分,而且有正负之别。所谓“正能量”,指的是一切有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因素,而“负能量”则与此相反。一个社会,就是一个能量场,其间的能量态势深深地影响着这个社会发展状况。当一个社会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占有优势地位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向着进步文明、向着安康和乐、向着幸福和谐而拼搏奋斗、创新创造的强劲生机与活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在正能量的不断涵育、集聚、迸发之中坚韧前行。
  推动我们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表现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执着追求。从林则徐“放眼看世界”的呐喊,到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呼唤,从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殷切叮嘱,到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从洪秀全对“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社会的畅想,到邓小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所确立的“三步走战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充满斗志、满怀信心,并将这种精神力量化为经济增长和巨龙腾飞的“中国奇迹”。“中国梦”正在这坚实迈进的脚步中变得愈发清晰和触手可及。
  推动我们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表现为近代以来中国人屡遭屈辱而屹立不倒的顽强、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的理想、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毅力。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却击不垮中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豪感;“三座大山”让中国人背负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却压不垮中国人的脊梁;黑暗中的徘徊摸索让中国人摔得鼻青脸肿,却阻挡不了中国人勇往直前的决心。经历了大风大浪和生死考验的中国人,在和平建设时期变得更加成熟睿智和淡定从容,应对非典、洪水、冰雪、地震等灾害一次次集中展现着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之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度难关的精神力量,总能将祖国的伤痛、同胞的痛苦迅速降低到最小程度。正是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力量让中国人在绝境中奋起、在逆境中升华,在应对各种挑战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中华民族赢得阔步走向希望、创造未来的荣耀与骄傲。
  推动我们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表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永不满足的改革创新精神。从破除“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结束中国思想混乱僵化的局面,到破除“姓资姓社”的藩篱加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从避免苏东剧变的历史悲剧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保存革命的火种,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为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一针强心剂,中国人就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破除各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体制机制的障碍、风险陷阱的干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插上腾飞的翅膀。改革创新已经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旋律,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保证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同样只有不断涵育、集聚、迸发正能量,才能不断成就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集聚正能量,需要我们积极践行“三个倡导”。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从国家发展目标、社会运行秩序、个人行为准则三个层面,精辟概括了当代中国在发展中所应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关键在于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并进,创新创造,实干兴邦;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关键在于我们要以人民为上、坚持依法治国,捍卫人民权益,遵从人民意愿;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关键在于我们自觉地将之内化于心、持守于意、外化于行,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公民。这“三个倡导”是激发和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三个“齿轮”,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其动力支点在于每一个公民。当每一个公民都能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己的言行指南时,那么社会秩序就会运行良好,国家发展目标就会加速实现。当“三个倡导”在人民群众中被广泛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水到渠成,并成为转动这三个齿轮的“钥匙”。
  汇聚正能量,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不倒,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的短短30多年中再次焕发青春,是因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维系以及时代精神的鞭策驱动。民族精神在每一个时代总是体现为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又总是不断拓展和深化民族精神,因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当前要弘扬“中国精神”,需要我们将爱国主义的情感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守和珍视,需要我们将改革创新的意志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动和发展,需要我们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民族的深切自豪转化为改革的魄力、创新的勇气,需要我们以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
  集聚正能量,需要我们善于转化“负能量”。这些“负能量”以不同形式出现,比如各种社会道德事件的发酵使得人们不敢扶起跌倒老人,各种谣言传播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各种群体性事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造成破坏,各种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感,等等。这些“负能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运转和进步发展,但如果应对和转化得当,也能够促使人们从另一个方面警醒,从对教训的反思中汲取教益,增强正能量。比如对一系列道德事件的反思,使得我们加大了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表彰力度,各种“最美”人物和身边的感动被及时发掘和传播,正能量再次成为社会的主导能量。比如对谣言传播类型、特点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制定相应的辟谣机制和疏导方案,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谣言产生免疫力,谣言自然就会失去传播空间;对群体性事件的反思,可以促使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改变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促进社会和谐;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思,可以促使我们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检测标准,并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密切联系群众。
  集聚正能量,需要每个人的积极行动,且不拒任何举手投足间看似微小的努力。用自己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每一份信任、每一次爱心为社会传递力所能及的温暖,在努力奋斗中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这样,正能量就会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
其他文献
近年来,所谓“屌丝文化”似已成形,且影响日益蔓延。这一文化类型得以被界定,是因为确实出现了具有一定相应文化特征的群体。“屌丝”一词,是群体的自嘲,用来形容无背景、无钱、无房、无车的生活处境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贴着自嘲的标签,带着无奈,带着戏谑,带着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不满,也混合着对权力至上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消费主义的抵抗和崇拜。  有人将“屌丝文化”与传统文化、精英文化简单对立起来,或
环境教育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 并将其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儿园的环境包括幼儿园的一切,即幼儿园的人、事、物、时间、空间等都是构成幼儿发展的现实环境。就科学认读汉字而言,我们一方面有意识、有目的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引导幼儿轻松、自然地认读;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汉字环境,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使幼儿能随机地接触汉字,
新课程中教师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共同的平等者。教师的这种角色如何扮演,直接地反映在教师课堂语言的变化上。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透过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教师观念上的巨大转变。  一、由指令的语言向商讨式语言转变  以往的教学,教师把教案当作教学活动的轨迹,教学中不容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得到逐步转变,但要真正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动能力的转移,就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深化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创新性教学。面对教育的新形式、新要求,只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能起到有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目标,课
小朋友,你有没有见过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鹰?它们可是非常厉害的高空猎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鹰的世界吧!  鹰其实是一类鸟的统称,包括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苍鹰、雀鹰和金雕等。  鹰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沙漠到丛林,从高山到海滨,都有不同种类的鹰栖息繁衍。  鹰是肉食性动物,蛇、鼠、鸟和兔子都在它们的捕食范围内。那么,鹰是如何捕获这些行动敏捷的小动物,成为超级猎手的呢?  1.鹰的视力非常好,视野也很广。
a.n人的素质和知识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基础教育是人生的通行证,“不只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材的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改革的必要性;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
(上接2013/9P47)  33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被全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还被《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人物,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却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学毕业前夕,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尽管物理、数学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师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的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个区域,这一点不容置疑。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在中央的领导下实行港人治港的政策,香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香港民众对国情的了解依然欠缺,依然存在隔阂。  “五四”前夕的一项调查发现,香港11岁至35岁青年中,有63.3%的人不知道“五四”精神的代表是“德先生”和“赛先生”。而两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两成中学生居然不知道国家主席是谁。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将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公布毁约毕业生名单,希望营造一个诚信的氛围。  广东金融学院:推出“诚信面试卡”,毕业生一旦被企业录用,学校便将面试卡收回。  本刊讯 12月4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外语外贸类专场招聘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与去年相比,入场企业数量增加,进场毕业生却有所减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毕业生已拿到企业的OFFER,但仍在寻觅更中意的企业,随时可能毁约。面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