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写文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体现。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而书写则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识字教学一个不可分割的环节,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一年多来,我积极地开展十分钟书写教学创新实践,摸索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养成习惯,点中课标之穴
一手漂亮规范的字,可以给人愉悦之感,但在书写教学中总会出现以下问题:有的学生态度不端正,对书写抱着“完成即大功告成”的态度,三五下就写完了,不把作业当做练字练习;有的学生在课堂写的作业工工整整的,可回家写的作业却很潦草;有的学生书写姿势不端正,有跪着的,有站着的,有趴着的,还有倾斜着身体的……虽然写出来的字工整美观,但这忽视了书写姿势,只注重书写效果,而不重视书写过程。
1.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道德经》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从严抓起,形成习惯。新版课标要求学生每堂课要安排十分钟的书写时间,督促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应该从书写姿势抓起,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能把字写工整,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扎扎实实地开展书写教学,识字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2.保证十分钟的书写时间
“第一、二、三学段,教师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让学生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十分钟并不一定专指练字,可以是一节课中各环节安排的书面练习,如听写、随堂练习、小练笔,还有教师设计的配套作业习题等。在完成练习的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书写技能和习惯,在评价答案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评价其书写质量,督促学生改正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总之,教师要保证每节课都有十分钟的书写时间,使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二、透析艺术原型,开辟书写之径
课标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一学段的二类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它们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书写时,需要学生手脑并用。中国汉字的字形结构不仅具有表意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规律。要把汉字写得规范正确又美观,需要观察、比较、辨析、联想等智力因素的参与,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1.还原生命,璀璨无比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认知规律,将趣味谈话引入课堂可以制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还原汉字的生命。每个汉字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在书写汉字时,我们要还原汉字的生命,提高书写效率。
师:(画一颗大大的红心)这是什么?
生:(齐声答)心。
师:谁能用“心”说一句话?
生1:“我们要有爱心。”
师: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个“心”字像什么?
生2:像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能具体说说吗?
生2:第一点就像枕头,卧钩就像一个人躺在那里。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第二点、第三点又像什么呢?
生2:这两点就像被子。
师:盖被子时要注意什么?
生2:要盖住身子和脚,不要把头给蒙住了。
生3:第二点就像被子盖住身子,最后那点就像被子盖住脚。
师:真棒!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的“心”写得最漂亮。
学生写好后,教师将几个学生的字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写得更认真了,渐渐地爱上了书写。书写教学是一杯苦涩的咖啡,情趣是一勺糖,还原了汉字的生命。
2.启迪思维,放飞想象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是艺术想象的活动。”在书法家眼里,“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山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雷浪奔。书法是线条的创造艺术,离不开想象。尽管学生的书写不同于书法,但这种想象力对于开拓思维,提高书写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教学往往用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的示范,用打字代替书写,这是对书写教学价值的忽视。在书写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与大脑潜能在不断地提升和得到开发。语文生来就是为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书写教学如同孩童学步,起初大人要双手扶着他一步一步地走,然后放开一只手扶着走,最后放开双手让他独行,使他学会跑。我们切不可急功近利,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竖”像小棒棒,“钩”像人踢腿……生动形象的讲解,加上教师准确细致的示范,学生对汉字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了然于心,那么汉字的书写也就化难为易了。这样透析汉字的艺术原型,定能开辟更多的书写之径。
3.归类迁移,移花接木
汉字是一种复杂的文字,仅常用字就有三千个左右,且一个字一个模样,这么多字练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用心观察,不难发现汉字之间其实存在着大量的联系,新汉字大多数是在旧汉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规律,对新汉字的组成部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有意识地寻找新旧汉字间的最佳联系点,为新汉字的学习提供一个支点,也为更好地巩固旧汉字和突破难点找到一个最佳训练点。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在练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了新旧汉字的学习,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培养了归类迁移的能力。
4.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古人焚香弹琴,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在书写教学中,老师如果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书写情境,就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课堂十分钟的书写教学,不单单指生字的书写教学,教师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练习中渗透。我专门设计了一堂由单个字到词语再到句子,由田字格到括号再到横线的十分钟书写教学练习,拓宽了学生的书写空间,由单个字的美观发展到整体的美观,并逐渐提高书写要求,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 下面,我以《盘古开天地》的书写教学设计为例,进行阶梯状的教学。
第一部分:看拼音,写词语。(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yǔ zhòu hēi àn xià jiàng
■ ■ ■
第二部分:把下面的括号补充完整。(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 )的雷声 ( )的大地……
设计意图:田字格中,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字的大小和间架结构。如果没了田字格,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字一个大一个小,或全挤在一起,没有美感。练习时,如果只有两个字,要写在括号的中间,两边留一些空位;如果有四个字,要把括号填满,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要求美观,同时注意书写姿势。
第三部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时间控制在4分钟内)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
设计意图:写句子是在写词语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我发现学生在写句子时不能很好地把握空间位置,一个比一个往上斜或往下降,没有落在横线上,有的挤在一起,一句话写完了,横线还有很多空位;有的太散太大,写到外面了。教师要要求学生把每个字都写在横线上,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小统一,整体美观,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控制书写的速度,不能顾此失彼。
从田字格到括号词语,再到横线句子的书写,这一系列连贯的阶梯状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一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可以让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揣摩汉字的本真,激发书写之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低年级的书写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积累书写教学的经验,从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激发学生对书写的浓厚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我能写好”的喜悦。
1.培养兴趣,追求高效的书写效果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书写教学应该追求趣味性。追求趣味性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书写效果。
下面,我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例,培养学生的兴趣,追求更好的书写效果。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蚂蚁”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1:“蚂”左边的“虫”字旁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发现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快乐,老师要把你的这个发现取名为“郑可惠发现”。
将学生的发现用学生的名字来命名的形式很新颖,很有创意,不仅对孩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我这个成年人也极具“杀伤力”,足见其效果。
2.反思评价,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书写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田”字时,我请学生先认真观察字形特点,注意间架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用心地照着书写,写完之后进行对比。我当场点评,指出他们书写的优缺点,以鼓励为主,以免打击他们的信心。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对汉字的结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书写完并不意味着结束,应把每一次书写都当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室里,我专门开辟了一个书写展示台,从自评、互评、师评三个方面综合评价,把学生写得认真、美观的字张贴上去。月评时,对表现突出者,我授予其“书写小巧手”的美称,给予相应的星级奖励。这种适度的评价、良性的竞争,很好地保持了学生的书写兴趣, 实现了学生的价值。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并重视书写教学,相信学生能养成“笔笔要认真,字字求端正,行行争整洁,题题做准确”的书写习惯,让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框架结构,充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细心揣摩笔画间的关联呼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全神贯注、凝神静气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练就工整美观的文字。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进行实践,发现书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反复推敲中培养师生的十分钟书写意识,发掘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让新版课标带领学生沉入书写的感性世界,才能使我们的书写教学尽善尽美。
一、养成习惯,点中课标之穴
一手漂亮规范的字,可以给人愉悦之感,但在书写教学中总会出现以下问题:有的学生态度不端正,对书写抱着“完成即大功告成”的态度,三五下就写完了,不把作业当做练字练习;有的学生在课堂写的作业工工整整的,可回家写的作业却很潦草;有的学生书写姿势不端正,有跪着的,有站着的,有趴着的,还有倾斜着身体的……虽然写出来的字工整美观,但这忽视了书写姿势,只注重书写效果,而不重视书写过程。
1.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道德经》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从严抓起,形成习惯。新版课标要求学生每堂课要安排十分钟的书写时间,督促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应该从书写姿势抓起,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能把字写工整,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扎扎实实地开展书写教学,识字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2.保证十分钟的书写时间
“第一、二、三学段,教师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让学生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十分钟并不一定专指练字,可以是一节课中各环节安排的书面练习,如听写、随堂练习、小练笔,还有教师设计的配套作业习题等。在完成练习的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书写技能和习惯,在评价答案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评价其书写质量,督促学生改正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总之,教师要保证每节课都有十分钟的书写时间,使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二、透析艺术原型,开辟书写之径
课标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一学段的二类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它们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书写时,需要学生手脑并用。中国汉字的字形结构不仅具有表意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规律。要把汉字写得规范正确又美观,需要观察、比较、辨析、联想等智力因素的参与,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1.还原生命,璀璨无比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认知规律,将趣味谈话引入课堂可以制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还原汉字的生命。每个汉字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在书写汉字时,我们要还原汉字的生命,提高书写效率。
师:(画一颗大大的红心)这是什么?
生:(齐声答)心。
师:谁能用“心”说一句话?
生1:“我们要有爱心。”
师: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个“心”字像什么?
生2:像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能具体说说吗?
生2:第一点就像枕头,卧钩就像一个人躺在那里。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第二点、第三点又像什么呢?
生2:这两点就像被子。
师:盖被子时要注意什么?
生2:要盖住身子和脚,不要把头给蒙住了。
生3:第二点就像被子盖住身子,最后那点就像被子盖住脚。
师:真棒!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的“心”写得最漂亮。
学生写好后,教师将几个学生的字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写得更认真了,渐渐地爱上了书写。书写教学是一杯苦涩的咖啡,情趣是一勺糖,还原了汉字的生命。
2.启迪思维,放飞想象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是艺术想象的活动。”在书法家眼里,“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山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雷浪奔。书法是线条的创造艺术,离不开想象。尽管学生的书写不同于书法,但这种想象力对于开拓思维,提高书写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教学往往用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的示范,用打字代替书写,这是对书写教学价值的忽视。在书写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与大脑潜能在不断地提升和得到开发。语文生来就是为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书写教学如同孩童学步,起初大人要双手扶着他一步一步地走,然后放开一只手扶着走,最后放开双手让他独行,使他学会跑。我们切不可急功近利,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竖”像小棒棒,“钩”像人踢腿……生动形象的讲解,加上教师准确细致的示范,学生对汉字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了然于心,那么汉字的书写也就化难为易了。这样透析汉字的艺术原型,定能开辟更多的书写之径。
3.归类迁移,移花接木
汉字是一种复杂的文字,仅常用字就有三千个左右,且一个字一个模样,这么多字练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用心观察,不难发现汉字之间其实存在着大量的联系,新汉字大多数是在旧汉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规律,对新汉字的组成部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有意识地寻找新旧汉字间的最佳联系点,为新汉字的学习提供一个支点,也为更好地巩固旧汉字和突破难点找到一个最佳训练点。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在练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了新旧汉字的学习,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培养了归类迁移的能力。
4.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古人焚香弹琴,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在书写教学中,老师如果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书写情境,就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课堂十分钟的书写教学,不单单指生字的书写教学,教师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练习中渗透。我专门设计了一堂由单个字到词语再到句子,由田字格到括号再到横线的十分钟书写教学练习,拓宽了学生的书写空间,由单个字的美观发展到整体的美观,并逐渐提高书写要求,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 下面,我以《盘古开天地》的书写教学设计为例,进行阶梯状的教学。
第一部分:看拼音,写词语。(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yǔ zhòu hēi àn xià jiàng
■ ■ ■
第二部分:把下面的括号补充完整。(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 )的雷声 ( )的大地……
设计意图:田字格中,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字的大小和间架结构。如果没了田字格,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字一个大一个小,或全挤在一起,没有美感。练习时,如果只有两个字,要写在括号的中间,两边留一些空位;如果有四个字,要把括号填满,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要求美观,同时注意书写姿势。
第三部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时间控制在4分钟内)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
设计意图:写句子是在写词语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我发现学生在写句子时不能很好地把握空间位置,一个比一个往上斜或往下降,没有落在横线上,有的挤在一起,一句话写完了,横线还有很多空位;有的太散太大,写到外面了。教师要要求学生把每个字都写在横线上,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小统一,整体美观,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控制书写的速度,不能顾此失彼。
从田字格到括号词语,再到横线句子的书写,这一系列连贯的阶梯状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一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可以让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揣摩汉字的本真,激发书写之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低年级的书写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积累书写教学的经验,从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激发学生对书写的浓厚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我能写好”的喜悦。
1.培养兴趣,追求高效的书写效果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书写教学应该追求趣味性。追求趣味性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书写效果。
下面,我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例,培养学生的兴趣,追求更好的书写效果。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蚂蚁”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1:“蚂”左边的“虫”字旁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发现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快乐,老师要把你的这个发现取名为“郑可惠发现”。
将学生的发现用学生的名字来命名的形式很新颖,很有创意,不仅对孩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我这个成年人也极具“杀伤力”,足见其效果。
2.反思评价,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书写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田”字时,我请学生先认真观察字形特点,注意间架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用心地照着书写,写完之后进行对比。我当场点评,指出他们书写的优缺点,以鼓励为主,以免打击他们的信心。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对汉字的结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书写完并不意味着结束,应把每一次书写都当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室里,我专门开辟了一个书写展示台,从自评、互评、师评三个方面综合评价,把学生写得认真、美观的字张贴上去。月评时,对表现突出者,我授予其“书写小巧手”的美称,给予相应的星级奖励。这种适度的评价、良性的竞争,很好地保持了学生的书写兴趣, 实现了学生的价值。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并重视书写教学,相信学生能养成“笔笔要认真,字字求端正,行行争整洁,题题做准确”的书写习惯,让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框架结构,充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细心揣摩笔画间的关联呼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全神贯注、凝神静气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练就工整美观的文字。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进行实践,发现书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反复推敲中培养师生的十分钟书写意识,发掘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让新版课标带领学生沉入书写的感性世界,才能使我们的书写教学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