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抑制剂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灰区淋巴瘤1例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52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30岁.因右颈部肿物于2015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淋巴结活检.病理示:淋巴结内大量的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背景下可见散在大量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可见一些变性凋亡的R-S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不典型细胞 CD3(?)、CD10(?)、CD20(弥漫性强+)、CD30(局部+)、CD79a(局部弱+)、LCA(+)、PAX-5(弱+)、MUM1(?)、Ki-67(+)为60%、EBER(?),诊断:右颈部淋巴结灰区B细胞淋巴瘤( gray zone lymphoma, GZL),为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B细胞淋巴瘤.
其他文献
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m5C)是RNA中重要的甲基化修饰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甲基化测序技术的发展,在编码RNA及非编码RNA中均证实存在大量的m5C甲基化修饰.RNA m5C甲基化修饰受m5C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及m5C甲基化结合蛋白的调控.m5C甲基化修饰调节RNA的稳定性、转运、翻译和压力应激等,并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肿瘤耐药等进程.本文对RNA m5C甲基化修饰的调控机制、功能以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诊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术后胃瘫是消化道肿瘤术后并发症,多在术后数日到1个月恢复,超过1个月可诊断为“顽固性胃瘫”[1-3].其病因复杂,机制不明,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术后康复;现阶段以保守治疗为主,如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动力等,也有胃电起搏、再次手术等治疗[4-6].但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并不理想,且部分治疗存在安全问题.如何安全有效地促进顽固性胃瘫患者胃肠功能早日恢复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诊断并治疗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取调整饮食、解痉止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联合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尺度表评分(IBS-BSS)、肠道微生物情况、炎症反应水平、肠道屏障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