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学校的特征意义及其构建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enge教授,在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该书的出版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学习型组织的浪潮。学习型组织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主导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自从学习型组织被提出后,各类组织竞相探讨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关于学习型学校的研究也就逐步兴起。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教育的日益普及,为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我国,学习型学校的构建仍然处在理论探讨阶段,很多人对为何要构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到底有何不同等问题仍有疑惑之处。作为学校组织中的一员,我们会思考很多问题:学校本来就是学习的地方,为什么仍然要强调学习?与一般学校相比,学习型学校到底有何特征?其优势和价值到底何在?如何构建学习型校园?这些问题的回答,有赖于我们加深对学习型学校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一、学习型学校的基本特征
  
  学习型学校的本质是具有持久创新的能力并能创造未来,学校内部能建立起完善的“自学机制”将员工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确保他们拥有持久的学习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动力)并不断把学习力转化为工作的创造力,使学校在个人、工作团体以及整个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机制。这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在其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联,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在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边的世界产生一体感”。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性学者圣吉提出:建设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以此为基础,多数学者比较认同学习型学校具有如下特征:(1)学校学习能力强,学习成为学校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2)学校具有共同的愿景。共同愿景就是长远的共同目标。学校共同愿景是学校全体成员普遍认可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3)注重团队合作,运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学校成员克服局部或静态思考的心智模式,以互动、团队合作与动态变化的系统思维来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4)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这实际上是管理的人性化。学习型学校不像传统科层制和等级制的组织结构那样强调控制和管理,而强调横向联系和沟通,是一个以“基层为主”的扁平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的组织。
  这些是学习型学校应该具有的最一般的特征,而且是从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出发来分析的。那么,学习型学校最突出和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学习型学校之所以为学习型,就是因为它重视学习,学习能力强,并且学习具有不同以往的内涵,这才是学习型学校的核心特征,也是其本质所在。加拿大管理学家格林菲尔德指出,“组织不是自然的实体,而是人造的,不是标准化的‘管理理论’理论运动所宣称的是客观的、唯一的”,学习型学校要求组织切合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把学校情境中的师生员工、校长与下属成员间的关系视为工作伙伴,建立相互间的盟约关系,使发展中的个体的生命能量从逻辑的压抑、管制的权利阶层中呈现出来,鼓励个人在学校中善于暴露自己真正的想法,打破唯书、唯上的习惯性防卫机制,学习者可以利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资源为自己规划切实可行的愿景计划,创造性地选择适合于自我发展的学习内容,将教育与深度会谈、熏陶感染有机结合,追求卓越的氛围感染,获取智慧生成的全方位支持系统,“活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增强学校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的目标”。
  
  二、构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意义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然是不断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汲取养料,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学生,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学习是学生最本职的事,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学习;教师要通过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为人师,也才能为学校的学术和科研作出贡献;学校作为一个组织,组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文化,学校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沟通交流的环境,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组织机制就会失效,学校效能也不可能发挥出来。因此,以学习型组织来要求学校是有重要意义的。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学校效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优质学校的必然选择。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学校来看,学校组织发展的动因也无非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学校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内因是学校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就外部环境而言,学校面临的主要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等都是学校的外部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来,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竞争优势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如何利用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学习大于或等于变化,即L(learning)大于或等于c(change)。否则组织就会在竞争中失败或被淘汰。学校必须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正如摩尔定律告诉人们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永远休息。”面对信息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学校的竞争力表现为能否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并采取果断的措施。这就需要学校成为富有弹性的、能够敏感地发现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的学校,即“学习型学校”。
  学校组织的内部环境变化则表现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化,教职员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增强,过去的以权力控制为特征的等级式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等等。这就要求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使学校管理更民主和更人性化,使学校工作更系统化,使全体教职员工具有共同愿景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之在加强团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超越。这实质上就是学习型学校构建的过程。从学校组织内外的要求来看,提升学校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对内部环境的革新能力,已成为学校组织保持和增进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构建学习型学校有利于促进学校组织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提高学校组织的环境应变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简言之,学校组织变革与发展是适应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构建学习型学校是学校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策略之一。
  
  三、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条件分析
  
  在我国建立学习型学校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共存,下面扼要概括几条。
  
  1 不利条件
  (1)传统组织结构的限制。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绝大多数实行的是高耸型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是以权力控制为主要特色。而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扁平式的管 理模式,以“权力下放”、“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以自主管理为主要特点。要建立学习型学校,首先要打破传统组织结构的“坚冰”,无疑这需要时间、勇气和有关方面的支持。
  (2)对“学习型学校”认识不到位。许多学校领导、教师认为学习型学校只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现行的学校不也一直注重“学习”吗?却不知学习型学校所谓的“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有质的不同。当了解到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时,便生出了许多的担心与不安。诸如:学校领导权威受到挑战以至损害,导致各部门各行其是管理混乱,教职工自由散漫,学生成绩下降以致学校受到家长指责等。
  (3)缺乏理论与实践的具体指导。如何把来自企业界的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理念与模式嫁接到学校,这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学校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我国还远没有达到在全社会范围内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要求,因此,对更多的学校而言,针对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具体指导成为建立学习型学校的瓶颈。
  
  2 有利条件
  (1)国家相关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学习型学校的创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自主权越来越明晰,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为各级公办学校进一步发展带来更深入的思考。学校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不变革就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学习型学校模式正成为各类学校发展的选择。
  (2)学习型学校与国家教育目标相吻合。学习型学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共同愿景。而学校共同愿景是学校成员的个人愿景(包含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组织愿景的整合。这与国家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相吻合的。
  (3)学校本身已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从领导与教师看,他们文化程度较高,具有接受新事物快的优势和易于沟通的优势。其次,学校关于进修培训、学习提高的机制比较健全,这样在学校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由于学校成员的专业、个性、工作性质等多样性,在成员间资源互补、相互学习、多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等方面,使创建学习型学校具备了“天然”的条件。
  (4)其他领域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为“学习型学校”的建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式。虽然学习型学校在我国的创建还不普遍,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但是,我国企业以及其他领域在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方面既有理论的深入探讨,又有实践的具体操作,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范式。这些经验和范式虽不可原封不动地照搬应用,却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四、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策略
  
  1 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
  要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终身学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意识。学习,不应是一种单独而孤立存在的行为,而是融入生活、工作等各种存在方式的各个方面;学习,也不应是一种暂时的、某个特定时期的需要,而是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过程,是每个职工终其一生之所需;学习,更不应是一种被动的概念,而是每个职工成长与发展中的自觉行动与内在需要,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教学哪一门学科,都要不断地学习,否则,迟早要被淘汰。先进的学习理念的本质就是要把终身学习当作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
  
  2 培养共同的学习愿景
  共同愿景即是学校的所有员工为实现学校这一组织的共同理想而一起工作。在这种共同的理想下,各教职工成员反复评估其目的或使命,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和调整。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其目的是要为学校成为现代化新型学校建设服务,努力使学生成为基础宽、技能高、创新强的现代人。
  
  3 构筑开放的学习系统
  学习型组织的生命线就是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其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得多。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组织内部管理层次,可以使组织更适于学习和建立开创性思考方式。因此,要大力采用“双环学习”模式,通过网络环境使学校内的信息双向传递,使学校组织内成员取长补短,互为学习,并使诚实、自觉、合作和尊重他人成为组织成员的普遍行动。学习是一件自主的事,只有自主地、充满乐趣地学习,才能真正了解学习的真滞。
  
  4 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
  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正如人需要学习一样,组织也需要学习。学习型组织最本质的特征是组织学习。学习型学校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同时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创造性地学习。这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它涵盖知识生产、分配、交流与交换及利用全过程。要倡导利用网络达到全员学习,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身心投入学习。要倡导全程学习,任何管理决策的运作(包括准备、计划、推行)利用网络都呈现在全体师生面前,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所说的学习,应是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5 构筑合理的组织载体
  这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设想里、计划中,要通过提供网络交流载体,使教职工处于学习组织之中,时时处处置于学习之中。建立有利于各类学习型组织学习的平台,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此,学校可加大对于基础资料积累原发地的图书馆的建设,突破其原先简单的文献功能,使图书馆职能由单纯的贮藏文献发展为组织利用文献为学习型校园的构建服务,进而演化为知识组织和管理的职能,为各种层次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不断在发展中延伸、拓展它的文化辐射和活化知识的功能。在实践中要建立“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机制,走联合和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步伐,教会学习者充分利用馆际交流、网上交流来扩大个人的信息摄取面,使其在动态的知识交互中达成知识结构的复合与重组。
  
  6 进行适度的行政推动
  完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工作是一个新概念,全体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具体实践也需要探索。而且,要让教师挤出休闲时间来学习也非易事。因此,仅仅让教师自发地参与是不够的,还要辅之以行政推动。要大力抓好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有制约力的考评、有牵动力的奖励制度和淘汰制度,保护和推动学习创新机制的法规制度等,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学习当作生存的基本需要。
  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成长、创新的过程。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地学习,教师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生才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快乐,才能创造自我,并且不断地超越自我,学校也才能不断地适应内外变化着的环境,成为一个学习的乐园,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涕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张新平,格林菲尔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3]李闷管,葛莉,高校学习型校园的构建研究,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其他文献
微心钻头是一种通过在钻头心部设置切削齿空区域,从而产生微小岩心或大尺寸岩屑的新型钻头,有利于地质录井岩性判断和地层分层的分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提高破岩效率的
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科研实力80强综合评价全国软科学调查统计课题组在1986年全国软科学大会召开之后,国务院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及各省市都在软科学研究方面投人了很大力量,培植了一批
今天,你“学习强国”了吗?有一种诞生于2019年的红,叫“强国红”,内外都以它为主色调的两艘客轮,在11月16日下午,从无锡的“出生地”出发一周后,停靠在了自己的“家”——江
我国研究开发组织体系结构调整的原则与对策(下)本课题总体组李兴权,胡乐真,杨起全等三、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的设置(一)设置原则一一政府职责原则。政府部门建立相应的科研机构,归根
本文记述1985年6月30日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沽源县(平定堡镇内湖滨)采到溜蝇属一新种,命名为河北溜蝇Lispe hebeiensis sp.nov.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没有农业便没有发展。然而,我国农业在历经8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长,特别是粮食生产自1984年登上新台阶以后,连续4年徘徊在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改革旧的产品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
适度消费与粮食替代战略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研究所马忠玉农业部畜牧兽医司郭庭双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先生关于“谁来养活中国?”公布之后,我国学者曾就粮食问题纷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准时、大运量、安全和跨区出行服务等优点成为我国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要的出行方式。由于轨道交通线路跨距离较远,且沿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