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因此,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化时代,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总结探索,构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58
网络文化因其具有快捷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从而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地域、民族的限制,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下面就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产生的相关影响谈谈个人看法。
一、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1. 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利影响
1) 网络语造成传统语言文字失范和混乱
“有木有啊”、“坑爹”、“爱伱一辈孓”“886”,这些古怪的用语和文字,近年来网上不断涌现,被称之为“脑残火星文”。这些文字的使用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有些甚至将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让人摸不着头脑,例如:99,3Q古力I,I会努力D(舅舅,谢谢你鼓励我,我会努力的)。
火星文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特别受到网络上一批被称之为90后的青少年群体的青睐,在上网交流时他们乐于使用这些文字,有些学生甚至将火星文使用在作文里,让语文老师无所适从。由于这些网络用语在使用上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怪字、错字、别字也是层出不穷的局面,这必将影响到青少年对严谨规范的传统语言文字学习与掌握,冲击着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从而造成青少年传统语言文字教育的失范和混乱。
2) 网络多元化价值体系冲击青少年传统价值观教育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相互碰撞和交融,使得文化向多元化发展,这必然会形成多元化的价值体系。网络文化中有许多先进的思想与理念,但其中也有许多形形色色、鱼龙混杂的不良文化,宣扬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等。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思想意识尚不稳定,他们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与我们传统文化价值观相背离的文化的影响。
3) 网络搞怪行为歪曲经典文化形象
不久前的网络搞怪行为“杜甫很忙”,将语言课本上杜甫图片进行各式各样的涂鸦后在网上疯转,这样网络搞怪行为因其风趣幽默、叛逆荒诞、出奇古怪,对青少年生产极大的吸引力,但这些看起来只是为了简单的娱乐而进行的网络恶搞行为,却在严重歪曲了经典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
例如:网络搞怪中的古诗词改编:“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片”,“车辚辚,乌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借问酒家何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等,这些表面看来产生了一些奇特的效果,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但是一些行为的结果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古诗词的学习。
2. 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影响
4) 为传统文化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网络无地域和时空限制,每个人可以都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出现,享有同样的发言权,这种平等参与的方式,增强了民主意识,给传统文化的行为模式带来了新的气息。
在网络环境里,作为青少年,他们可以自由地张扬个性、诉求平等,突破了传统文化里的尊卑观念和循规蹈矩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如今在网络上非常活跃的90后们,也正表明了他们对网络这种广阔而自由的文化氛围的接受与喜爱。因此,传统文化必将因他们、因网络得到不断的开展与创新。
5) 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
网络文化的产生,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新技术平台,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依靠书本与老师当面教授的,这种保守、缓慢、单一的教育模式,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使传统文化教育在时空上的障碍得以消除,可见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也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 面对网络文化不良影响,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对给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扬长避短,减少消除其不良影响,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3.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不可能同步自封,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传统文化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
针对越来越少的青少年通过网络途径接受知识的新变化,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通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和教育功能,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开办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教育网站,同时加强网络青少年教育队伍建设与机制建设,利用网络阵地,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与教育功能,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道路。
4. 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构建绿色上网通道
网络文化和资讯信息纷繁复杂、善恶美,精华糟粕,形形色色,良莠不齐。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一些青少年可能因此误入歧途。为了避免青少年接触那些对其成长极为不利的有害信息,教育、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公安、网络服务运营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建设绿色上网通道,在网络接入时,通过技术手段对那些反动、色情、暴力、迷信等内容的信息进行查堵、过滤和屏蔽,把那些不合法、不健康网站的信息彻底的屏闭,减少青少年在无意间接触不健康信息的机率,同时政府也应加大网站的管理力度,设立一系列的奖惩机制,保证所有合法网站不要出现不健康信息和网站的链接入口。通过以上措施确保青少年绿色上网、健康上网,使网络成为人青少年学习、娱乐、交流、休闲的文明场所。
5. 引导青少年辩证认识网络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于由网络资源与信息纷繁复杂,不健康内容令人防不胜防,而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此种情况,家长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帮助青少年辩证认识网络文化,提高青少年处理、分辨、选择和综合利用网络文化资源的能力,增强青少年的文化鉴别力,引导青少年阅读了解和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帮助他们在网络中捍卫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新的文化的挑战给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化时代,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总结探索,构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工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桂斌.王永辉.成都大学学报.网络时代须以正视的问题.2008.(3).
[2]宋楠.辽宁师专学报.浅谈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2008.(2).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58
网络文化因其具有快捷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从而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地域、民族的限制,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下面就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产生的相关影响谈谈个人看法。
一、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1. 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利影响
1) 网络语造成传统语言文字失范和混乱
“有木有啊”、“坑爹”、“爱伱一辈孓”“886”,这些古怪的用语和文字,近年来网上不断涌现,被称之为“脑残火星文”。这些文字的使用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有些甚至将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让人摸不着头脑,例如:99,3Q古力I,I会努力D(舅舅,谢谢你鼓励我,我会努力的)。
火星文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特别受到网络上一批被称之为90后的青少年群体的青睐,在上网交流时他们乐于使用这些文字,有些学生甚至将火星文使用在作文里,让语文老师无所适从。由于这些网络用语在使用上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怪字、错字、别字也是层出不穷的局面,这必将影响到青少年对严谨规范的传统语言文字学习与掌握,冲击着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从而造成青少年传统语言文字教育的失范和混乱。
2) 网络多元化价值体系冲击青少年传统价值观教育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相互碰撞和交融,使得文化向多元化发展,这必然会形成多元化的价值体系。网络文化中有许多先进的思想与理念,但其中也有许多形形色色、鱼龙混杂的不良文化,宣扬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等。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思想意识尚不稳定,他们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与我们传统文化价值观相背离的文化的影响。
3) 网络搞怪行为歪曲经典文化形象
不久前的网络搞怪行为“杜甫很忙”,将语言课本上杜甫图片进行各式各样的涂鸦后在网上疯转,这样网络搞怪行为因其风趣幽默、叛逆荒诞、出奇古怪,对青少年生产极大的吸引力,但这些看起来只是为了简单的娱乐而进行的网络恶搞行为,却在严重歪曲了经典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
例如:网络搞怪中的古诗词改编:“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片”,“车辚辚,乌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借问酒家何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等,这些表面看来产生了一些奇特的效果,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但是一些行为的结果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古诗词的学习。
2. 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影响
4) 为传统文化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网络无地域和时空限制,每个人可以都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出现,享有同样的发言权,这种平等参与的方式,增强了民主意识,给传统文化的行为模式带来了新的气息。
在网络环境里,作为青少年,他们可以自由地张扬个性、诉求平等,突破了传统文化里的尊卑观念和循规蹈矩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如今在网络上非常活跃的90后们,也正表明了他们对网络这种广阔而自由的文化氛围的接受与喜爱。因此,传统文化必将因他们、因网络得到不断的开展与创新。
5) 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
网络文化的产生,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新技术平台,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依靠书本与老师当面教授的,这种保守、缓慢、单一的教育模式,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使传统文化教育在时空上的障碍得以消除,可见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也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 面对网络文化不良影响,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对给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扬长避短,减少消除其不良影响,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3.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不可能同步自封,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传统文化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
针对越来越少的青少年通过网络途径接受知识的新变化,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通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和教育功能,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开办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教育网站,同时加强网络青少年教育队伍建设与机制建设,利用网络阵地,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与教育功能,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道路。
4. 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构建绿色上网通道
网络文化和资讯信息纷繁复杂、善恶美,精华糟粕,形形色色,良莠不齐。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一些青少年可能因此误入歧途。为了避免青少年接触那些对其成长极为不利的有害信息,教育、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公安、网络服务运营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建设绿色上网通道,在网络接入时,通过技术手段对那些反动、色情、暴力、迷信等内容的信息进行查堵、过滤和屏蔽,把那些不合法、不健康网站的信息彻底的屏闭,减少青少年在无意间接触不健康信息的机率,同时政府也应加大网站的管理力度,设立一系列的奖惩机制,保证所有合法网站不要出现不健康信息和网站的链接入口。通过以上措施确保青少年绿色上网、健康上网,使网络成为人青少年学习、娱乐、交流、休闲的文明场所。
5. 引导青少年辩证认识网络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于由网络资源与信息纷繁复杂,不健康内容令人防不胜防,而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此种情况,家长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帮助青少年辩证认识网络文化,提高青少年处理、分辨、选择和综合利用网络文化资源的能力,增强青少年的文化鉴别力,引导青少年阅读了解和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帮助他们在网络中捍卫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新的文化的挑战给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化时代,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总结探索,构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工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桂斌.王永辉.成都大学学报.网络时代须以正视的问题.2008.(3).
[2]宋楠.辽宁师专学报.浅谈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