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066-02
作者简介:鹿颖(1982.3-),男,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科科长,助教,从事中文类教育、教学管理等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对伦理教育提出了新的风险,通过系统的伦理教育,形成对他人和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激活伦理教育的功能,形成对后代及至整个自然界承担责任的伦理世界观。科技视野与伦理教育视野亟待对接,伦理教育既要应对现代科技风险带来的伦理难题,也要及时的调整教育向度以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风险;伦理教育;科技道德
【Abstract】On the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raised new risks, through the system of ethics education has created for others and the community to bear responsibility. Activation function of ethics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view of ethical responsi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ision and Moral Education vision urgent docking, ethics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deal with the risks brought about by modern technology, ethical dilemmas, but also a timely adjustments to meet the educational dimens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Technology Risk;Ethics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hics
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科技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科技开发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科技成果运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1],由此出现了种种反科技思潮。伦理学向来是伦理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伦理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向,伦理教育也要实现整体的转型。伦理教育需要到科技伦理那里挖掘资源,并以积极的姿态去主动摄取。今天,有必要加强科技伦理的研究与教育,树立科学的伦理教育观。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是有别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突出地运用伦理感化和道德舆论的手段,使人们学会关心,懂得尊重,对人、自然、社会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做到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统一。
1 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目标是形成正确的科技观
科技伦理要求形成学生正确的科技观。当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深刻,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科技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伦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认识科学的伦理本质,并以怀疑、批判、理性和实证的精神去探索未知的客观世界,揭示客观规律,以达到对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正确的理解。
由于人们的宗教信仰以及看问题角度的不同,对伦理与科技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和认识也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人类社会的有序运作有赖于伦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但必须明确:科技不是一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科技进行全面、理性地判断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在科技发展背景下,学生既需要辩证的思维方法,而且也需要正确的科技观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也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学生作为科学技术各学科领域的未来的潜在人才,应该具有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的双重素质,需要建立合理的科学与人文的知识结构,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知识的获得需要正确的科技观的支配。“学校德育的影响纳入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强调社会氛围的净化,注重社会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建设,给学校德育以更多的发展空间。”[2]现代科技观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文化影响、支配着学生,科技观教育要与高速发展的科技结合,科技观的培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必须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的新科技观,把分离出的科技重新放回到整体中,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将科技观教育的内容补充到相应的课程内容中;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体现科技观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从伦理的视角看待不同的科技活动。
2 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的重点是科技道德教育
科技道德源于对世界的科技认知,体现了一种价值的观念,表现为科技界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格守的行为规范,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社会观及科技观。道德规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逐渐形成同行认可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科技道德规范已成为社会伦理的重要内容。
科技道德具有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等多重功能。调节功能表明伦理结构不仅调节科技工作者个人的道德活动和伦理关系,也调节着科学共同体内各成员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活动,使科技工作者逐渐达到道德的完善。教育功能说明科技工作者不但从自己的前辈那儿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学会如何做一名真正的科技工作者。认识功能表征道德的认识功能并不是指对具体科学知识的认识,而是指在价值中反映出来的或者能阐明道理选择条件的那种知识。
在当今的大科技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个人品格、伦理意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科技活动的特点和科技的本质决定了在科技社会中,不可能是法本位,它只能是伦理本位,而且这种伦理本位可能要一直延续下去。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承担着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责任”[3],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具有的科技道德才是未来科学技术事业得以发展的保证。学生只有具有科技道德,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造福人类的宽广胸怀,也才有人格的升华。
3 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要及时应对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科技伦理问题成为21世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应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对科技时代伦理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求应对之策,更是伦理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类实实在在地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利益,也恐慌地看到了相伴而来的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核武器等等。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伦理提出了新挑战,而科学前沿的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则更是对人类的伦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人类不止一次地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网络技术——便捷与犯罪;转基因技术——改良与污染;克隆——福音与祸水;核技术——能源与武器。这些大抵可以窥见一斑。
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亦日益显现,新的教育内容也凸显出来:生态伦理教育不断深化、网络伦理教育日显重要、生命伦理教育深度拓展、全球伦理教育势在必行等。就生态伦理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来说,生态伦理教育不断深化,网络伦理教育日显重要。
生态伦理教育是指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伦理观点出发,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伦理行为和规范。生态伦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内容:生态伦理观教育、生态伦理知识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等。生态伦理观教育是塑造新的生态价值观和对待生态环境的新态度,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观、环境平等观、绿色消费观、新人口价值观等;生态伦理知识教育,包括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自然生态的客观价值、本质和特征等的教育,把生态问题上的国际公正等一系列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使之规范自己的生态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人道主义教育是教育人们以人道主义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施以人道主义的保护。此外,还有资源价值观教育、生态生产观教育、生态消费观教育等等。
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给人带来苦恼也如影如随。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也形成了高度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在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中,个体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感知自己是否有能力对任何行为负责,或者不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网络伦理教育通过价值观、伦理判断力与意志为、网络道德意识及责任感的培植,提高学生辨真伪、求真理、慎判断、善选择的能力,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消除网上的不良行为。
4 激活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功能,培育科技创新文化
科技伦理教育是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科技伦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局限性,但科技伦理作为一种规范科技创新的文化现象,具有律令科技行为、规约科技活动、协调科技关系、激励科技进步、导引科技方向等六大功能。
在科技活动范畴里,伦理的导引功能主要表现为决定科技价值取向上。一方面,占主流地位的价值取向能够通过教育和宣传渠道灌输和传播自己的主张,把大多数人的道德意志统一起来,把握住科技伦理判断和选择的主动权;另一方面科技伦理向人们提供的不仅是对科技是非利弊的认识,而且指出科技价值世界的方向,使科技活动者及早决定对符合现实需求的那些科技价值给予重视,具有预见性,是科技重大变革和发展的第一信号。因此,科技德育必须占领教育阵地的制高点,用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统揽协调第一、第二课堂主渠道,强化正面的、前瞻性的引导,结合科技的新形势、新动向、新举措、新问题,系统地、有侧重地、有针对性地把正确的伦理观讲深讲明讲透。从而在理想境界的高度和实事求是的层面,形成最有利于科技创新、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伦理共识。
参考文献
[1] 肖永康. 论科技风险与科技伦理建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 卢芳丽,孙自强.从近代三次科学革命视角审视学校德育.教学与管理,2008(36)
[3] 王秀华. 教学伤害风险的教师责任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8)
作者简介:鹿颖(1982.3-),男,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科科长,助教,从事中文类教育、教学管理等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对伦理教育提出了新的风险,通过系统的伦理教育,形成对他人和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激活伦理教育的功能,形成对后代及至整个自然界承担责任的伦理世界观。科技视野与伦理教育视野亟待对接,伦理教育既要应对现代科技风险带来的伦理难题,也要及时的调整教育向度以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风险;伦理教育;科技道德
【Abstract】On the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raised new risks, through the system of ethics education has created for others and the community to bear responsibility. Activation function of ethics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view of ethical responsi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ision and Moral Education vision urgent docking, ethics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deal with the risks brought about by modern technology, ethical dilemmas, but also a timely adjustments to meet the educational dimens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Technology Risk;Ethics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hics
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科技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科技开发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科技成果运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1],由此出现了种种反科技思潮。伦理学向来是伦理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伦理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向,伦理教育也要实现整体的转型。伦理教育需要到科技伦理那里挖掘资源,并以积极的姿态去主动摄取。今天,有必要加强科技伦理的研究与教育,树立科学的伦理教育观。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是有别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突出地运用伦理感化和道德舆论的手段,使人们学会关心,懂得尊重,对人、自然、社会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做到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统一。
1 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目标是形成正确的科技观
科技伦理要求形成学生正确的科技观。当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深刻,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科技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伦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认识科学的伦理本质,并以怀疑、批判、理性和实证的精神去探索未知的客观世界,揭示客观规律,以达到对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正确的理解。
由于人们的宗教信仰以及看问题角度的不同,对伦理与科技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和认识也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人类社会的有序运作有赖于伦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但必须明确:科技不是一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科技进行全面、理性地判断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在科技发展背景下,学生既需要辩证的思维方法,而且也需要正确的科技观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也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学生作为科学技术各学科领域的未来的潜在人才,应该具有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的双重素质,需要建立合理的科学与人文的知识结构,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知识的获得需要正确的科技观的支配。“学校德育的影响纳入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强调社会氛围的净化,注重社会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建设,给学校德育以更多的发展空间。”[2]现代科技观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文化影响、支配着学生,科技观教育要与高速发展的科技结合,科技观的培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必须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的新科技观,把分离出的科技重新放回到整体中,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将科技观教育的内容补充到相应的课程内容中;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体现科技观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从伦理的视角看待不同的科技活动。
2 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的重点是科技道德教育
科技道德源于对世界的科技认知,体现了一种价值的观念,表现为科技界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格守的行为规范,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社会观及科技观。道德规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逐渐形成同行认可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科技道德规范已成为社会伦理的重要内容。
科技道德具有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等多重功能。调节功能表明伦理结构不仅调节科技工作者个人的道德活动和伦理关系,也调节着科学共同体内各成员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活动,使科技工作者逐渐达到道德的完善。教育功能说明科技工作者不但从自己的前辈那儿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学会如何做一名真正的科技工作者。认识功能表征道德的认识功能并不是指对具体科学知识的认识,而是指在价值中反映出来的或者能阐明道理选择条件的那种知识。
在当今的大科技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个人品格、伦理意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科技活动的特点和科技的本质决定了在科技社会中,不可能是法本位,它只能是伦理本位,而且这种伦理本位可能要一直延续下去。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承担着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责任”[3],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具有的科技道德才是未来科学技术事业得以发展的保证。学生只有具有科技道德,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造福人类的宽广胸怀,也才有人格的升华。
3 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要及时应对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科技伦理问题成为21世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应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对科技时代伦理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求应对之策,更是伦理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类实实在在地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利益,也恐慌地看到了相伴而来的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核武器等等。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伦理提出了新挑战,而科学前沿的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则更是对人类的伦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人类不止一次地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网络技术——便捷与犯罪;转基因技术——改良与污染;克隆——福音与祸水;核技术——能源与武器。这些大抵可以窥见一斑。
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亦日益显现,新的教育内容也凸显出来:生态伦理教育不断深化、网络伦理教育日显重要、生命伦理教育深度拓展、全球伦理教育势在必行等。就生态伦理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来说,生态伦理教育不断深化,网络伦理教育日显重要。
生态伦理教育是指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伦理观点出发,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伦理行为和规范。生态伦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内容:生态伦理观教育、生态伦理知识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等。生态伦理观教育是塑造新的生态价值观和对待生态环境的新态度,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观、环境平等观、绿色消费观、新人口价值观等;生态伦理知识教育,包括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自然生态的客观价值、本质和特征等的教育,把生态问题上的国际公正等一系列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使之规范自己的生态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人道主义教育是教育人们以人道主义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施以人道主义的保护。此外,还有资源价值观教育、生态生产观教育、生态消费观教育等等。
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给人带来苦恼也如影如随。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也形成了高度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在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中,个体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感知自己是否有能力对任何行为负责,或者不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网络伦理教育通过价值观、伦理判断力与意志为、网络道德意识及责任感的培植,提高学生辨真伪、求真理、慎判断、善选择的能力,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消除网上的不良行为。
4 激活科技风险语境下的伦理教育功能,培育科技创新文化
科技伦理教育是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科技伦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局限性,但科技伦理作为一种规范科技创新的文化现象,具有律令科技行为、规约科技活动、协调科技关系、激励科技进步、导引科技方向等六大功能。
在科技活动范畴里,伦理的导引功能主要表现为决定科技价值取向上。一方面,占主流地位的价值取向能够通过教育和宣传渠道灌输和传播自己的主张,把大多数人的道德意志统一起来,把握住科技伦理判断和选择的主动权;另一方面科技伦理向人们提供的不仅是对科技是非利弊的认识,而且指出科技价值世界的方向,使科技活动者及早决定对符合现实需求的那些科技价值给予重视,具有预见性,是科技重大变革和发展的第一信号。因此,科技德育必须占领教育阵地的制高点,用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统揽协调第一、第二课堂主渠道,强化正面的、前瞻性的引导,结合科技的新形势、新动向、新举措、新问题,系统地、有侧重地、有针对性地把正确的伦理观讲深讲明讲透。从而在理想境界的高度和实事求是的层面,形成最有利于科技创新、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伦理共识。
参考文献
[1] 肖永康. 论科技风险与科技伦理建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 卢芳丽,孙自强.从近代三次科学革命视角审视学校德育.教学与管理,2008(36)
[3] 王秀华. 教学伤害风险的教师责任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