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与人才培养探析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hat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提升质量。要实现现代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可作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学业评价、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中高职都可以做到优势互补、高效衔接。中高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存在内在有机联系的,只有充分满足双方的软硬件需求,才能实现“1 12”的效应。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随着我国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现代职业教育要发挥自身优势,贯穿终身教育理念,协调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可见,现代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要实现现代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可作为突破口。本文通过探究中高职衔接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实际的衔接过程中提出建议。
  一、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
  中高职衔接是指中职和高职之间的承接或连接,是职业教育体系下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学业评价、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的衔接。也就是说,中高职衔接主要是指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规划下,共同培养学生,而其中的分段教学、分段管理是衔接的一个亮点。关于中高职衔接的申报,必须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在中高职衔接探索和实践方面的论文和著作是成果的一个方面,教学计划、方案制定、人才培养又是一个方面。说到底,最为关键的成果是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社会认可度,是中高职衔接需要深度挖掘的方面。
  与此同时,中高职衔接的申报还有一些硬件条件也是必须具备的。一是要有相对应的独立的中职学校,而且它有意愿与高职院校合作。二是高职院校有意愿与中职学校对接。三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有相关或相同的专业对接,否则衔接也是纸上谈兵。四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有衔接的学生基础,也就是说中职学生对升入高职非常期待,而高职院校能够接纳优秀的中职学生。五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师资能够共享。
  二、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及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通过调查发现,中高职衔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高职各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表达不清,定位不准确;二是中高职各专业培养目标上没有层次性,有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只是简单的做加法,这样很容易出现课程组织混乱的状况。针对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笔者认为采取“行业企业 岗位 职业能力”的模式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值得借鉴。首先,这样的方法一致性、层次性、衔接性很突出,在实际的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有实际的效果。教育部文件中提出了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性人才,而高职培养的是高端技能人才,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基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中职的 “提升”,可以说这符合“行业企业 岗位 职业能力”体现的能力提升思想。
  因此,中高职院校在衔接过程中把握中职重“基础”、高职重“提升”的思想,努力做好各自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做到这些,在衔接的目标设置中就要下功夫,而且这个目标设置不仅是宏观的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
  (二)课程和教材的衔接
  经过调查发现,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与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中高职院校不熟悉彼此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有冲突和重叠的地方;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程非常重要,而对通识课程不够重视;中高职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总的来说,中高职衔接的五年,如果进行课程总体设置相对来说会比较有优势。中高职衔接建立五年课程贯通的模式,有利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要将知识和技能型课程有层次地分布在五年之内实施,可以有效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
  (三)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的衔接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中高职衔接在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方面存在以下状况:高职教学方法比中职学校相对灵活;学生学业评价都比较单一,多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对学生评价,学生自评或互评较少。
  中高职衔接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根据教师教学成绩进行评价,还需要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之间互评,也就是说评价方式要多样,评价的主体要多元,提倡多方评价。
  (四)资格证书获取的衔接
  在中高职衔接中,关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需要区分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3 2”衔接。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和“3 2”学制的学生获得的文凭是不一样的,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只有一个大专学历的文凭;“3 2”学制下,学生能获得两个毕业证书,前三年是在中职学习毕业时获得的中专毕业证书,后两年是在高职学习毕业时获得的大专毕业证书。“3 2”学制下,中职学生在获得中专毕业证后可以选择继续读还是不读,不读的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但是,对于中职与高职阶段的学生需要获得哪些能力证书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某些中职学生毕业时也可能已经获得了高职要求的证书。
  为此,中高职衔接要考虑到 “3 2”学制与五年一贯制的不同,也要考虑到能力证书的分级获得要求,比如哪个级别的证书要求学生通过哪些课程,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等。
  (五)办学条件方面的衔接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由此可见,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条件是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的,尤其是教学资源和师资方面需要加大投入。调查发现,目前职业院校的办教学条件并不能滿足中高职衔接的需要,存在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这都会直接影响到中高职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是一个取长补短、互促互进的过程,中职学校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空间,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发展需要中职学校的优质生源。中高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存在内在有机联系的,只有充分满足双方的软硬件需求,才能实现“1 12”的效应。
  三、中高职衔接要培养跨文化人才
  跨文化能力就是通过运用个人拥有的才能和资源,如知识、技能、思想等,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有效而恰当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拥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可以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拥有跨文化能力的学生具有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中高职衔接中,对于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往往并不重视,这非常不利于中高职衔接的长远开展。
  怎样将人才的跨文化能力融入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跨文化能力需要具备的条件,分别是:(1)与专业有关的知识;(2)非专业的知识;(3)与专业有关的态度;(4)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技巧;(5)对行业认识比较深入。在中高职衔接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要加入跨文化能力的元素,真正实现跨文化的人才培养。中高职学校的教学应在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导入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强调跨文化意识;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拥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是中高职衔接都希望培养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高质量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越多,越能体现中高职衔接的价值。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育课程基础性的改革,探究性开放式阅读的语文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青睐。开放式阅读是指以学生阅读为教学核心,教师规定学生的学习课题,引导学生以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 语文;开放式;阅读  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提供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至关重要,有效的词汇教学可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基于任务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三环六式”方案设计遵循目标指向性原则、输入和输出交替性原则及学生主
[摘 要] 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英语混合式学习既满足了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又保留了传统课堂面授的优势,实现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及特点入手,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英语教学为例进行了英语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以期对混合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小学英语;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目的:分析风湿病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新入院的风湿病患者,采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按筛选结果确定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结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教育逐渐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不仅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关注学生对课外名著的学习。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经
在市场发展和人力资源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形下,企业或组织中人才的流动日渐频繁,离职也时常发生。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倾向,可以有效地预测员工的离职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