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网管理“三宜三不宜”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if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互联网以其资源共享的优势,为教师学习、借鉴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学习资料,还可以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切磋、与大众交流,方便、灵活、简单、有效。
  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近年来,一些学校纷纷上马、接通宽带。或由学校投入巨资买进大量电脑,做到人手一台;或学校出大份、教师出小份集资购买;或学校在每个办公室里安装上一台电脑,一时间电脑在不少地区的学校达到基本普及。然而校长却隐约地发现学校的巨额投入并没有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多数教师上网并不是在浏览知识、查阅教学资料,而更多的是做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情。在一些学校的教师中,上网聊天、游戏、下棋、打牌、打麻将、看电影蔚然成“疯”,并且一些不太自觉的学校中层领导也蠢蠢欲动。随之而来教师的网瘾越来越大,欲罢不能,欲止不住。这不仅消磨了教师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而且有的教师连课堂时间也不能保证,姗姗来迟,“人在曹营,心在汉”。
  校长“高投入、低产出”,好心没有得到好的回报,着实让校长大伤脑筋。有鉴于此,有的学校下“死命令”,规定教师在上班期间一律不准玩电脑,一旦发现,罚款数元;有的学校规定教师只准看与教育教学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否则一律算作违纪;有的学校规定教师只准几点到几点上网,其他时间一律不准;有部分学校甚至强行把原本属于教师办公室的电脑收回仓库,封存起来;有的学校干脆切断网络,以防教师玩物丧志、耽误备课、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林林总总。
  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倒洗澡水时连婴儿一起泼掉”。上述强制做法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的简单粗暴,更折射出管理者的无能无知,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网络本没有错,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如何有效地加以管理和引导,笔者认为学校在管理教师上网问题上应遵循“三宜三不宜”的原则。
  
  一、 宜“导”不宜“堵”
  
  学校采取的“封杀”的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没有尊重教师,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的教师虽然慑于校长的权威而有所收敛,但校长能封得了网络却封不了教师的心。一些教师开始“由公开转向地下”,与校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打起“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有的教师表面虚心接受,背地里消极抵抗,面服心不服。
  诚然,教师沉迷于上网会耽误工作时间,这种思想和做法不能滋长。但我们的管理应重在导而不在堵,学校应当采取的是积极措施而不是消极愚昧的对策。管理应该建立在尊重、信任、依靠教师的基础上,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疏导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教师心悦诚服,让教师体会到校长对教师的关心,校长很有人情味,从而自觉纠正不良做法。学校也可以激励和引导教师在网上学习、备课、办公、教研,开展“网上沙龙”,鼓励教师建立个人网页和博客等,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类竞赛,转移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将教师自觉引导到“正途”上,使教师主动告别游戏、打牌等不适合的活动。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浪费了资源,堵杀了教师学习提高的通道,而且激化了教师与校长的矛盾,破坏了“干群关系”。
  
  二、 宜“统”不宜“分”
  
  事实上,将电脑分散在各个办公室里会或多或少存在隐患。有的教师觉得“天高皇帝远”,反正学校领导也看不到,于是趁人不注意时肆无忌惮地玩电脑,并一“网”情深,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有的学校将全校所有的电脑,包括校长室里的电脑集中安装在校长室附近的两间教室里,电脑的显示器一律面朝走廊以接受大众监督。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但规定尽量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令人欣慰的是统一安装电脑后,虽然不费校长任何口舌,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安排迫使教师不得不好好收敛自己,继而养成了“慎独”的好习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在同一地方上网不仅可以做到同事间相互监督,而且学生也可以监督教师,每当下课时学生总会经过这里,教师还得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做有损教师良好形象的事。同时,电脑房离校长室比较近,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地来电脑房看看,而且学校领导也要上网查资料,也会经常光顾这里。统一安装电脑可以克服分散安排带来的弊端,使教师大都能一心一意、自觉将网络用于教育教学,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
  
  三、 宜“粗”不宜“细”
  
  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要求学校领导要以情感人,不能对教师管头管脚,过分苛刻,让教师难于承受、无法适应。教师都是有理性的人,只要学校领导的教育和管理是正确的,教师大都会欣然接受。但如果标准制定得太细、要求过高,则会束缚教师的手脚,让教师无所适从,效果反倒不佳。有时,我们不妨换种思路,实行“粗线条”管理,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斤斤计较,过分细化的管理会让管理者劳而无功,而且会伤了教师和校长的和气。
  我们试想,如果学校的管理过于细化,这也不行,那也违规,把教师管得死死的。表面上看,教师不在上网聊天,但教师不上网,也可以干其他事情,甚至教师可以“出工不出力”,在学校“磨洋工”,心猿意马,校长能耐他们如何?而且有时教师上网看看新闻,可以为教学提供素材,特别是政治教师,上网阅读时事政策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不能也一棍子将他们打死。况且,教师也需要休息和调节,有时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很累时也可以适当调节一下神经,放松自己的身心,以便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何乐而不为?为此,学校管理不宜统得过多、管得过死,要留有余地和空间。只要校长大方向把握好,原则性问题坚持好,教师自然会心领神会,“低投入、高效益”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付一静)
其他文献
一、 课程资源与化学实验课程资源    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目前普遍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研究了经典变分不等式的一种重要推广形式,即多值广义混合似变分不等式;利用多值广义混合似变分不等式与不动点问题和预解方程这一等价关系,提出和分析了寻求非扩张映射不动
从这几年高考语文成绩来看,成绩达到130分以上的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时,我们常常把它归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语文,或者说学生对学语文缺乏兴趣。因而,在学生、家长、老师、领导、甚至语文老师自己心中都形成这么一个偏见:语文是很难在高三短期内提高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这种现象。  其实,我们老师们都很清楚,学生语文成绩不能突破高分,主要是学生语文素养不深,文化底气不足,知
研究了在球上的具有临界非线性项的一类推广的薛定谔-泊松系统,此系统还含有一个在原点和无穷原点都是渐近线性的一般非线性项;并用变分方法中的山路引理证明了其正解的存在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教师队伍素质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当前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是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心理状况不乐观。有调查显示:大约30%的被调查教师有工作倦怠,大约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大约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很大;大约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
世界开源软件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很多人都想要一个准确的结论,但结论从何而来?答案是依靠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至理名言。
期刊
一、 考试的功能    考试作为人类社会母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有不同于其他子系统的多种固有功能。在人类社会中,考试是实现教育目标、开发和合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措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1]。“考试已经这样稳固的站定了脚跟,要废除它似乎比取消篝火节或者圣诞节更无可能”[2]。在现代中国,上至国家,下至各行各业各单位,更把考试作为科学、公正的评价人才、认定人才、选拔人才、录用人才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