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引入“操作先行”模式的探讨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操作先行”模式的提出、操作模式的内涵、实施方法、意义和效果等方面,探讨“操作先行”教学模式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模式;“操作先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8-0070-02
  “电子测量与仪器”是技工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集测量原理和仪器使用为一体,用测量原理来指导仪器的正确使用,又通过对仪器的熟练使用来加深对原理的进一步理解。在这门课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穿插使用,使其成为一体化教学的先锋。但是“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它的理论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太抽象,很难入门,因此有必要引入“操作先行”的教学模式。
  一、电子测量“操作先行”模式的提出
  “操作先行”教学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构建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操作先行是“做中学”朴素思想的集中反映。其研究的最主要内容是分析和探索如何在行为活动中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电子测量与仪器”这样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强调知与行、学与做的相互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做”是具有可行性的。
  电子测量“操作先行”模式要求学生先动手,后理论,在动手中学理论,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双丰收,能增加兴趣与信心,激发求知欲,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以贯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开发和将来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子测量“操作先行”教学操作模式
  作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先操作、后理论,在操作中学理论,能达到在有限的课时中使学生获得技能与理论知识双丰收的目的。这显然与教师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也与师傅带徒弟的教学不同,是一种融“电子测量与仪器”基础理论教学于趣味性操作之中的教学模式(见图1)。
  三、“操作先行”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如何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关键,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仪器设备等。在教材的选取上,要尽量选择注重实用性、技能性、趣味性的教材,最好是“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材;好的课件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堂互动,也是课后学生温习的辅助资料;仪器设备是学生建立兴趣的关键,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是实现现有的仪器设备发挥最大效果合理的选择。
  (二)“操作先行”教学模式设计
  “操作先行”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过程教学评价、目标评价相结合,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反馈。课程内容由多个任务组成,以“元器件鉴赏——兴趣引导——信息获取——测量方案研讨——分析总结——巩固与提高”的六步结构设计教学模式展开。
  1.元器件鉴赏。学生在实验台上观察本次课需要测量的元器件和所用到的测量仪器,对元器件进行简单测量并读取数据;
  2.兴趣引导。教师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介绍本次学习测量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3.信息获取。学生察看教材和任务书,获取任务信息和知识信息;
  4.测量方案研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小组之间进行发言交流并相互点评,教师作引导式辅导和点评;
  5.分析总结。学生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方法,然后教师点评分析任务完成情况,学生互查并总结本课收获;
  6.巩固与提高。以实训环节为扩展任务,教师安排时间完成具有开放性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学习研讨,完成实训报告,并进行交流。
  (三)“操作先行”教学模式分析
  教师讲演时,学生在观摩;学生讲演时,教师在观察。达到了边做边讲、讲做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点评,老师适时讲评,以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习惯,与企业接轨。做、教、学一体化循环教学的实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电子测量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创新精神,养成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中实施“操作先行”模式的意义和效果
  (一)意义
  针对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学习电子测量课程学习效果差的现状,我们要改革传统教法,研究适合学生的新教法模式,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来适应职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现实,开发这批学生的潜在智能,达到教与学的相互适应。先动手,后理论,在动手中学理论,又以理论来指导教学,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双丰收,能增加兴趣与信心,激发求知欲,发挥学习的积极l生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以贯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开发和将来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效果
  首先,“操作先行”教学模式在没有忽视和削弱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培养了初学者的兴趣,使其容易入门,消除了初学者对电子技术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促进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趣味制作兴趣倍增,兴趣使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在学生的学习中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轻松、快速地迈入电子世界的大门。学生随着兴趣的引导,将大量课外时间都投入到电子小制作上,活跃了学习氛围。
  其次,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教师呆板教和学生木然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主导,学生不再是受体,而是主体,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学生受益终身。
  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按照这种教学模式教出的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清楚认识,更加热爱本专业。学生的操作基本功和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很强。“操作先行”教学模式,有利于电子测量被学生快速的接受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陈国平]
其他文献
商业模式是企业制订的经营模型与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同的企业应研究各自的经营风险,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采取适当的商业模式。我国一些大中城市近年来因产业与就业结构均
摘 要:基于云平台营造的泛在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以认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创新立体教学模式。讨论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宗旨目标、实现条件、教学活动模型和效果评价等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学和座谈对行动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习者高阶学习技能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培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国正处于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转型时期,外部发展环境的约束性和教育系统内部的不适性对中等职业教育产生了影响。分析新常态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行为扰动因素,指出:(1)劳动力成本变化将对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对象产生影响;(2)城镇化中产业结构调整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理念产生影响;(3)产业发展新要求将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基于此,针对由于中等职业教育
摘 要:从人生导师的工作思路、工作开展、工作成效和工作方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人生导师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人生导师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制定规划;采取多种指导方式和借助多种载体对每一位受导学生因生指导和提供帮助,同时,展开丰富多彩的人生导师活动;根据工作效果来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以达到高职人生导师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人生导师;工作思路;工作开展;工作成效;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