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认同

来源 :网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价值观尤其是美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渗透,已经侵入到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得大学校园文化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日渐凸显。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文化认同;大学;校园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不断扩大,文化需求的品味逐渐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也趋向过分看重外国文化,特别是欧美文化。当然适时的模仿、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过份地崇尚、依赖,就会渐渐漠视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这使得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出现。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掌握着国家的命运,是中国未来的代表,如果大学生们成为民族文化的“卖国贼”,大学校园成了西方文化的“贩卖厂”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将不堪设想。
  一、民族文化认同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
  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的开放环境是全球化背景,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国际间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成为了一个整体。汤林森指出,“人们发现他们的生活和生计越来越不受其母国机构制度的影响,本来使他们得到安全和安定的文化归属感,一步步地被吞噬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利用跨国公司、吸引留学人才等将其文化扩散到其他国家,并逐渐渗透到其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淡化人们对国家的热情,弱化国家民族意识,从而冲击着各民族的文化认同。
  所谓的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
  tity)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包括社会价值规范认同、宗教信仰认同、风俗习惯认同、语言认同、艺术认同等,其特性比起政治、经济结构更不容易改变。
  在当前尤其是处在现时的大学生们,他们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不定型的时期,很容易陷入这种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化的抉择之中,迷失了方向,做出一些缺乏理智和思考的事情。这不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出现的个别现象,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适性”弥漫于大学校园中。无疑,这对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提出了挑战。
  二、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缺失的表现
  1.大学生对母语的漠视和对外语的狂热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语言,那就根本算不上一个民族。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密不可分,强化母语教育势在必行。当前在大学校园文化中,母语教育产生了危机,很多人说普通话不流利,甚至是有些大学生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更有甚者,在大学的课堂上,有些高校教师竟然还用所谓的家乡话来讲课,看来我们的母语教育是应该好好加强了。与之对比的是我们大学生们对英语的狂热。这一部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比如:国家规定大学生必须过英语四级、六级、专业四、八级等等,过不了就拿不到学位证书,这固然是对大学生们学业的敦促。可是笔者看到每天大学校园里,晨读的是英语,每个学生都拼命的读啊读,熟知他们的普通话都已经说得很好了吗?他们对外语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对汉语的学习,他们认为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很重要也很吃香,学生对欧美文化的了解大大超过了对自己文化的了解,他们能用英语非常流利地介绍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却不能用英文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除去其他方面我们暂且不谈,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今大学生对外语的狂热追求。这就引发了一个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怎样加强大学生的母语教育,以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无知,也就谈不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如果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失去,没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没有自己的文化自觉性和民族性,那么中华民族就会沦落为一个单纯生理意义上的族群。”目前中国很多大学生懂ABC,懂美元英镑,懂乔丹、汉克贝母,但却不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岳飞、郑成功,不了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之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生们很少去阅读这些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经典著作,相反却沉迷在所谓的“流行文化”“时尚文化”中,这些文化借助网络的便利大行其道,扰乱大学生的思维,混淆他们的听觉,使很多人丧失了最起码的思辨能力,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只好偷偷摸摸地躲进旧的藏书室里,成了“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旧古籍。如果大学生连像《老子》《孔子》这样的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都知之甚少,那又如何谈得上来实现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呢?
  3.大学生情操的缺失
  大学生是新生的一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代表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将成为我们国家文化主流的价值取向。由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到来,随着各种思想潮流的涌入,人们的价值趋向开始变的多元化,民族认同感日益被削弱,也就很难有一种文化或者价值观能广泛的来凝结大学生。于是,自高自大、冷漠、个性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特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崇尚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失去了正确的情操导向。于是,校园内普遍的自杀、杀人、色情等一系列违背情操的事件每天搞的人心惶惶。校园文化建设步履为艰。
  三、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对母语的认识和重视对母语的学习
  一个民族的语言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历史,在这一个历程中,积淀着民族的文化。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源,它身上流淌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人文智慧。因此,母语对于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实施母语教育,大学语文是最直接的方式。在当前有不少高校,大学语文被边缘化,当成选修课来做,学生可学可不学,以至于大学生在某些场合往往“失语”,丧失了很多机会。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以便让他们了解并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其次:大学应该加强对普通话的训练和要求,使他们会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统一的正规语言,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可以广为流传。
  2.课程设置上以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为指导
  加强人文学科的学习,增强人文素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增开四书五经等传统著作。老子和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思想源源流长,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底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伟大思想,使他们的思想渗入到我们的脑海中,增强我们对这些优秀文化传统的认知。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其中,使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全面发展,还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与民族文化建立深厚的感情,优化大学校园文化的人文气息。
  3.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实,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全球化的客观进程中保留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使中华民族能以自己独特的的身份融入多元世界文明中。然而,由于在大学中,长期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弱化了大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窒息了大学校园民族文化的气息。这就要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回归传统文化,保护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蕴涵着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人生信念。《孔子》中曾子曰“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几千年来,忠诚、守信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易经》“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自信、自立、不屈不挠的品格,历来是每个优秀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守这种阵地。《老子》“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和利己是统一的,利他能转化为利己,这种谦恭无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在大学校园中,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大学生追逐名利,为个人私利而试图牺牲他人,损害他人的利益,校园中处处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失去了学术气氛,古代的老子尚能如此,更何况处在现在的我们呢?
  中国有句古语说的好:“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该督促大学生加强对文史哲等人文著作的阅读,尤其是一些被公认的世界经典,这样会使大学生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文化力量的感召,潜移默化地改造并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和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塑造健康的人格,自觉形成一种内在的文化选择尺度,促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的人才,从而达到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4.在大学校园中,创设更充分的社会实践的空间和时间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传统活动、节日等,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充实和丰富。开展意义重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可以让学生观看记实片,也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参加这些活动,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们了解伟大事件,学习、感悟历史英雄人物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大学生是比较独立的群体,高校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可以通过任何形式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张贴英雄人物画像,附之于人物事迹简介,开展阶段反思活动等,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加强各高校间的传统文化交流,如邀请知名的专门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教授来校作专题讲座,学术讨论等,学生们自由参加讨论,发表意见,以增强他们的感染力,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使高校校园文化得到和谐发展。
  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它的源头活水,一种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师生的思想境界、人格和道德素质得到升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人生观和“为现代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的时代领先人。只有加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学习,才能增强高校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炼他们的意志、人格和行为方式,以建设和谐稳定的大学校园,使大学校园文化散发出一种永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M].北京:新华社出版社,1999.
  [2]张首先,马丽.文化符号视域下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J].天府新论,2007(6).
  [3]民族文化认同与母语教育,2010年全国两会.
  [4]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
  [6]李武装.文化现代化视域下的“民族文化认同”辨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7]詹小美,王仕民.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J].哲学研究,2011(12).
其他文献
高宽众  北京中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1982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阿肯色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1985年至1993年期间,在国家农业部工作,任政策法规司立法处处长。  1995年,担任全球500强之一美国泰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Tyson Foods,Inc.)的中国律师。1999年,担任法国赛力事达公司(
期刊
【摘 要】陈师曾在20世纪初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时期提出的“事物状态说”,强调艺术的“符号方法”,以表现本体性的“事物状态”为目的,具有美学维度。陈师曾的“事物状态说”与古德曼的“审美征候说”都是一种“符号学方法”,但是“审美征候说”是单一的“符号学方法”,主要支持的是抽象画,而不是具象画,更不支持专门描绘“物体”的写实画,而陈师曾的“事物状态说”则是符号学方法与现象学美学方法以及心理学方法的交叠,
期刊
【摘 要】虽然货币问世和互联网出现的时间相差悬殊,但是他们的出现和应用都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都为人的自由提供了空间。从货币和互联网分别对自由影响的形式,对人的依附关系的改变,对人的自由所起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哲学》;互联网;义务;役务  齐美尔在《货币哲学》的第四章当中论述了货币对个休自由的影响。他认为货币的出现和应用
期刊
【摘 要】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学生社团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探讨并解决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独立学院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社团;现状;对策  独立学院作为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承担了中国高等教育30%以上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它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公办学校单一化的办学模式。独立学
期刊
【摘 要】随着上海纽约大学的即将建成,华东师范大学,乃至整个上海的教育国际化进程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其中既存在着机遇,也隐藏着挑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概况中、美高校学生自治组织的现状,分析中、美高校学生自治组织的共性与差异、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探索筹建中的上海纽约大学在大学生自治组织架构与建设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方案与举措。同时分析沪上重点高校大学生自治组织的特
期刊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来,无偿献血成为我国采供血机构采集血液唯一的合法制度途径,是全球血液安全战略的关键。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更是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员。因此,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建设对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意义深远。本文先认真分析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我市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具体意见。  【关键词】无偿
期刊
【摘 要】高校毕业生作为新成长的劳动力,在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面临择业问题时,高校对其进行职业指导,使他们对就业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就业方法和手段,建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队合作;掌握求职技巧,最短的时间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使其成功就业。这对缓解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进行职业指导实践工作中,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期刊
【摘 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与统计分析法,从就业心理、就业准备、就业地区、就业指导等方面分析了宁波大红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关键词】就业意向;大学生;国贸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700万,我国高等教育显露出“就业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宁波大红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途径。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能使奋斗在高校一线的辅导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热爱本职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先概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有关理论,接着认真分析了湖南科技学院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湖南科技学院
期刊
众所皆知,一所学校的良好生存、健康发展,她离不开一个好校长。而校长的工作,又少不了“左右丞相”——教导处和少先队的支持。面对新时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融合新课改,队课相统一,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的正常功能,她关系着课改实验的成败。现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以德治校,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和教育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再也不“时髦”了,“就书教书”的老套套该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