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团体氛围的营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建立在团体“开放、真诚、尊重、信任、合作”氛围基础上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是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是实现有效心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心理课堂的教学实践,拟从心理课的理念、设计、操作三方面对团体氛围的营造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氛围;营造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建立在团体“开放、真诚、尊重、信任、合作”氛围基础上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班级团体氛围能让学生产生归属感,消除防卫心理,做到真诚开放;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并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变化。相反,没形成良好团体氛围的班级,会出现学生互相推诿,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互动性差,彼此间缺乏真诚,甚至会出现指责、攻击等负向互动,团体处于涣散的状态,课堂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因此,营造“开放、真诚、尊重、信任、合作”的团体氛围是实现心理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一、 明确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辅导理念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影响师生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尊重、信任、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理桥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团体氛围。
  二、 提高心理课程设计的实效性
  心理课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课程设计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1. 选题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期初,教师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心理课更具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比如,适应问题是高一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讨论与分享环节,学生往往会有感而发,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营造出良好的团体氛围。
  2. 问题的设计须具体、明确
  抽象、含糊的问题会让学生无从思考,回答花样百出,令团体氛围陷入停滞的状态。如教师结合案例讲解换位思考四部曲时,提出了问题:“晓云出于好心帮助陈菲筹集学费,陈菲却如此气愤,陈菲需要什么?”结果有学生回答说:“陈菲需要钱。”顿时学生哄堂大笑。如果教师能具体地引导学生思考:在矛盾冲突事件中,陈菲需要的是什么?则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此外,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设想学生在体验活动和分享感受时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以便能从容灵活应对,确保团体氛围免受影响。总之,合理充分地准备课程设计,提高其实效性,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呈现出自信灵活的一面,引导团体氛围向积极方向发展。
  三、 掌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技术
  1. 传递良好的体态语言
  教师的体态语言影响着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理距离,进而影响班级的团体氛围。教师应以微笑、鼓励、信任的眼神与学生交流,传递关怀和接纳的信息,让学生打消防卫心理,积极参与团体互动。
  2. 优化学生课堂行为的调控
  教师要敏锐觉察团体氛围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当讨论、分享问题时有学生出现调侃、嘲讽现象,教师可以敲敲学生的桌子,暗示其要遵守团体规范,又或者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让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被老师注意到了,要及时收敛,切忌大声斥责,以免破坏团体氛围。当体验活动结束后,学生过于兴奋,这时教师要保持沉默,利用眼神和手势暗示同学们安静,然后重申团体规范。当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自我开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真诚和坦率,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又或者提问幽默风趣的学生,打破课堂沉闷的状态,促进团体氛围的形成。
  3. 恰当运用辅导技术
  《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中详细列举了心理课堂常用的辅导技术,分别是:专注技术、倾听技术、重述技术、具体化技术、引导技术、同感技术、支持技术、面质技术、保护技术和自我开放技术。教师如能恰当运用辅导技术,会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坦诚地表达自我,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团体氛围的进一步发展。
  如,在一堂“情绪调节”的高中心理课上,教师举出小B最近失恋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小B可能会存在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和做法。这时,有位学生回答说:“小B可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同学们听了一臉困惑,心想:这不是常用的注意力转移法吗?当时老师并没有马上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及时追问“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具体化技术)学生解释:“小B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如果只是一种逃避,内心并没有对失恋这件事情做很好的了结,可能会不利于她的成长。”“非常好,你考虑问题很全面。”(支持技术)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接着问,“如果要根本解决失恋的问题,小B要怎么做呢?”(引导技术)从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中教师顺势引出认知改变法的具体操作。
  可见,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能让学生更加充分、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令课堂更加精彩、鲜活,营造出理想的团体氛围。
  总之,有效的心理课教学是建立在良好的团体氛围基础之上的,心理教师要明确心理课的辅导理念,科学合理地设计心理课程,掌握心理课的操作技术,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提高心理活动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志农.探索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75-293.
  [2]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出版社,2007:297-309.
  作者简介:
  陈旭艳,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面临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应用型地方高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此类高校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 构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
摘要:“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组织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高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需依托党委中心组学习及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对健全完善党组织生活,严格管理党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员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健全高校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执行质量的
摘要:在中职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还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情况下,端正学习与生活态度。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德育工作;实际措施  当前一些中职德育教师虽然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期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保证自身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因此,教师需根据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是增强小学生法制信仰,提高法治素养,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增长而滋生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唯利是图等不良社会风气,离异父母的简单粗暴教育、留守老人的隔代教育以及过分溺爱、纵容迁就等家庭因素,对少儿思想道德、法制意识与观念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日渐低龄化,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
摘要:随着内地开展MHK汉语水平考试,内地各高校也开始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MHK考前辅导。针对辅导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设语言氛围、长期开设国语课、借助媒体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介绍了MHK考前辅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力求使辅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国语教学;内地高校;MHK;考试辅导  随着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求学得越来越多,2016年,内地相关省市首次举办了少数民
摘要:本文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开篇,探究两者对培养语感起到作用的可实施部分,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诗歌等教学板块,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总结出语感形成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朗读。  关键词:语感;汉语言;朗读  在《比语感更重要的……》一文中,张春华老师指出:“要想有意识、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无论语音、语义,还是语法、语篇,难以产生显著效果,也
摘要:文言文“生本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民勤六中语文组不断探索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主要模式是:前置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评。  关键词:文言文;生本教学;主动探究;提高效率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进一步加大了文言文教学的比重,一线教师也把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可是,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依然是教师教得辛苦,